叄 文人風骨:可低頭,但絕不失傲骨 凌煙閣里除了二十四位功臣,還「藏」了什麼人
2024-10-09 00:23:01
作者: 唐俑
如果評「史上最知恩圖報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應該被投一票。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指的是他給二十四位功臣掛「標準像」的事。此事發生於貞觀十七年,奉命畫「標準像」的是大畫家閻立本,被畫像的是二十四位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包括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等人。
這些畫像都為真人大小,畫好後陳列於凌煙閣,「面北而立,以示尊皇」,李世民則時常去看看,以示對這些功臣的懷念。當然了,李世民此舉不單單是為了懷舊,更是為了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對那些功臣進行表彰,說白了它就是個「光榮榜」。能夠有幸登上這個榜單的,自然也會感到無上光榮——啥叫光宗耀祖?這就是!
凌煙閣位於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與其他高大巍峨的建築相比,它雖然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樓,卻是李世民專門為了表彰、紀念功臣而修建的。凌煙閣一共三層——不是上下三層,是內中外三層,陳列在最內一層的,均為功高的宰輔大臣,中間的次之,是一些功高的王侯,最外一層則是其他功臣。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眾所周知的二十四功臣,畫像被陳列於凌煙閣的,還有「十八學士」。
這十八學士,也是李世民命閻立本畫的,也是真人大小。而且據記載,十八學士像「誕生」的時間比二十四功臣像更早,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畫的,比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的二十四功臣像,早了整整十七年!
所謂的十八學士,全稱叫「秦府十八學士」,與二十四功臣誕生方式不同的是,十八學士的產生,與李世民個人的功勞有關——
據《資治通鑑·唐紀五》,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勁敵,為唐朝統一立下大功。他爹唐高祖李淵為了獎賞他的巨大功績,除了特加封他為天策上將,還准許他設立天策府,置官屬。李世民首先弄了個文學館,把當時的英才大儒都弄到文學館來,一共弄來十八個,叫「秦府十八學士」,分別是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咨議典簽蘇勖,天策府從事中郎于志寧,軍咨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
看來李世民酷愛文學,不然,為何偏偏首先弄個文學館呢?實際上,他弄這個文學館,可不是為了什麼文學創作,甚至與文學創作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而是因為他自以為讀書少,弄來這十八學士,要他們與他討論經史子集,提高他的文化素養。
李世民對這十八學士那是相當地不錯,相當地看重。除了對他們非常尊崇外,給他們物質上的待遇也足以讓人羨慕,一律配享五品俸祿,每人都食有魚出有車。
能夠進入十八學士之列,在當時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要不怎麼叫「登瀛洲」呢——唐代文學家李肇《翰林志》:「唐興,太宗始於秦王府開文學館,擢房玄齡、杜如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
讀過李白詩「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的人都知道,「瀛洲」指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東海仙山,是仙界的代名詞,登瀛洲就是登仙界,是多麼榮耀的事情啊。
李世民還令大畫家閻立本,把他們每個人的像畫下來,畫成真人大小,「藏諸凌煙閣,留待後人看」。宋代鄭昺曾為《秦府十八學士》作贊詩:
閻公十八學士圖,當時妙筆分錙銖。
惜哉名姓不題別,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馬一匹驢,五士無馬應直廬。
五鞍施狨乃禁從,長孫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
一人觀鵝憑欄立,一人運筆無乃虞。
樹下樂工鳴瑟竽,八士環列按四隅。
笑談散漫若飲徹,盤盂杯勺一物無。
坐中題筆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論書。
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樹各相語,一人擊帶行徐徐。
後有一人豐而胡,獨吟芭蕉立踟躕。
一時登瀛客若是,貞觀治效真不誣。
書林我曾昔曳裾,三局腕脫幾百儒。
雄文大筆亦何有,餐錢但日靡公廚。
邦家治亂一無補,正論出口遭非辜。
時危玉石一焚掃,覽畫思古為嗟吁。
當然了,李世民網羅這麼多人才,並非單單讓他們與他談論經史子集,藉以提高他的文化素養,甚至有可能這僅僅是個掩護,他把這些人才「一網打盡」,大概率有更大的用途。
比如在李世民篡嗣奪嫡的「玄武門之變」中,十八學士中的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就為他數出奇計、力挽危局,立下了蓋世奇功。可以說,沒有他們的策劃,李世民別說政變奪權當皇帝了,被太子李建成弄死都有可能。
這個「博覽古今、明達政事、善於文辭」的文人集團,不但在幫助李世民打天下、策劃「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之後還幫李世民完成了貞觀年間的文化建設工作,後來又輔佐李世民的太子,成為李世民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演員,李世民對他們好一點,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