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漢史> 史上最蠢謀士與史上最蠢主公

史上最蠢謀士與史上最蠢主公

2024-10-09 00:15:52 作者: 唐俑

  01

  官渡之戰後,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說了這樣一句話:「袁紹亡於郭圖。」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燦若星辰的三國風雲人物中,郭圖的知名度不大,甚至可以說很小,以至於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基本上屬於無名之輩。但被他害得萬劫不復的那個人卻很有名,誰?袁紹。

  後來有人提到郭圖時,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史上最蠢謀士。如果此說成立,那麼他的主公袁紹應該算是史上最蠢主公了。

  袁紹之蠢,蠢在過度高看了郭圖。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郭圖和一個叫辛評、一個叫荀諶的人做了一件讓袁紹高興的事,成功說服董卓任命的冀州牧韓馥「讓賢」,使袁紹取而代之。

  這次僥倖使袁紹覺得郭圖很了不起,便盛情邀請郭圖做他的謀士。

  為什麼說是「僥倖」呢?因為這次「說服」具有很大的脅迫成分,後來韓馥投靠張邈而不是投靠袁紹也間接證明了這點。

  袁紹在識人方面的不足,使他白白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好機會,將其拱手讓與曹操。而這個巨大失誤,正是他十分看重的郭圖造成的。

  02

  那是公元195年(興平二年)的事情。那一年,身在曹陽的漢獻帝遇到麻煩了,被董卓部將李傕等人追逼。消息傳來,袁紹另一個謀士沮授認為是個絕佳的機會:咱們若是把天子弄到手裡,挾天子以令諸侯,豈不是很爽?

  想到這裡,沮授急忙來到袁紹面前,興高采烈地對他說:「我親愛的主公啊,如今有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您先聽哪一個?」

  袁紹盯著他說,我的習慣是只聽好消息不聽壞消息,難道你不知道?沮授說不好意思,看我高興的,其實只有好消息沒有壞消息。

  然後他便對袁紹說了那個天子有難的好消息,勸袁紹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機會,趕緊派軍隊去把皇上接來,「挾天子而令諸侯」,哪個要是不聽話就收拾他。那樣一來,別說收拾不聽話的很容易,就是振興漢室,也不是沒可能。主公您現在的條件不錯,冀州差不多都平定了,士人也紛紛來歸附,您的軍隊也很強大,要做到這點不是難事。(《後漢書·袁紹傳》記載,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沮授的話音未落,就被郭圖和一個叫淳于瓊的打斷了。尤其是郭圖,仗著袁紹的信任,很不客氣地對沮授說:「漢朝王室衰敗很久了,要振興談何容易!如今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到處都是英雄,他們要地盤有地盤,要人有人……這些都不說了,反正您也曉得。問題是,把天子接來有啥用?不但沒用,可能還是個包袱。為什麼呢?沒有這個婆婆管著,咱們想做啥就做啥,想啥時候做啥就啥時候做啥,啥都不想做就啥都不做,多自在啊是不是?把天子接到身邊,人家好歹是個天子,你做事情就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有事得請示天子,天子的指示是服從好呢還是不服從好呢?服從吧,咱們一點自由都沒有,有時候的指示甚至和咱們的希望正好相反。不服從吧,那就是違抗皇命……唉,你說你這主意!」

  若是拼口才,沮授不是對手,郭圖一張口就滔滔不絕,而且頭頭是道,把沮授說得一愣一愣的,找不到合適的話反駁。他只是反覆強調把天子接來,道義上是合理的,時機上是合適的,咱們若是不去迎接,恐怕今後想接也沒門了,其他人肯定要去接,不信咱們走著瞧。

  話說當初漢獻帝登基的時候,袁紹是不滿意的,不希望他當皇帝,內心有點討厭這個人。讓他「侍候」一個自己討厭的人,他的度量還沒那麼大,加上郭圖的三寸不爛之舌,袁紹心中的天平自然偏向了郭圖一邊,否決了沮授的建議。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袁紹放棄這個機會後,漢獻帝落入曹操之手,曹操利用這個天子發號施令,呼風喚雨,將其他「英雄」挨個兒收拾掉,為曹魏江山打下基礎。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果世上有後悔藥,相信袁紹一定會連干三碗。

  03

  但與接下來要講的這件事相比,失去「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機會只能算郭圖坑袁紹的一件小事。這件事就是導致袁紹慘敗的官渡之戰。

  沒錯,這件對袁紹來說倒霉透頂的事情,與郭圖也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了,這件事的根子在於袁紹頭腦發熱,他以為搞定了公孫瓚,其他人都不在話下,包括曹操。

  關鍵時刻,又是沮授站出來「潑冷水」:主公啊,雖然咱們剛打了大勝仗,按理應該趁熱打鐵,但此時攻打曹操,萬萬使不得。咱們雖然勝了,但是此次出兵時間長達一年,搞得老百姓既疲憊不堪又窮困潦倒,倉庫里的糧食也吃光了,軍隊也成了疲憊之師……總而言之,現在去打曹操,絕對不是最佳時機。依我看,咱們不如先休養生息,然後不斷地派兵到對方邊境地區去騷擾劫掠,讓曹操不得安寧,不斷消耗他的實力。時間一長,形勢必然對我有利,到時候再去對付他,就容易多了。

  又是這個郭圖,站出來唱反調:如今咱們主公兵強馬壯,區區曹操豈是對手?兵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如果兵力比敵人多十倍,就可以包圍他們;如果比敵人多五倍,就可以進攻他們;如果和敵人兵力相當,就可以和他們干一仗。眼下咱們主公不僅神明威武,軍隊也比曹操多,還可以會合河朔地區的軍隊,加起來更不得了,弄死他是很容易的事情。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放棄呢?為什麼要等將來?等曹操的力量更大嗎?這時候對付他容易呢,還是等他力量更大時對付他容易呢?我想不用再說了吧。

  按理說,上次正因為聽了郭圖的,以至於皇帝落到曹操手裡,才造成了曹操勢力逐漸壯大的局面,袁紹應該吸取教訓,對郭圖的話應該思量思量。誰知郭圖一開口,本來認為沮授說得有理的袁紹腦子又進水了,再一次做了錯誤選擇,帶兵攻打曹操。

  04

  那時候的曹操,力量的確不如袁紹,但人家的謀士比他的謀士聰明啊。

  當然了,袁紹也有聰明的謀士,只不過他自己太笨,誤把愚蠢當聰明(不採納沮授的建議就是最好的例子)。還因為放著聰明的謀士不用,導致人家反水,比如在他進攻曹操的時候,他的一個名叫許攸的謀士就投奔了曹操,給曹操出了一個奇謀,曹操採納後獲得反敗為勝的機會。

  這個奇謀就是建議曹操利用輕騎兵,奇襲一個叫烏巢的地方。

  烏巢是什麼地方?袁紹屯糧之地!

  那時候,曹操實際上已被袁紹打得焦頭爛額,眼看就要輸了。他做夢也沒想到,關鍵時刻幫他一把的人居然來自對手陣營。

  當原為袁紹謀士的許攸投奔過來,建議他燒掉袁紹的糧草時,曹操毫不猶豫地採納了,並立即付諸行動,安排好守衛部隊後,親率五千兵馬,打著袁紹的旗號,在月黑風高之夜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放火。

  對正在打仗的軍隊來說,糧草就是命根子,命根子一丟,分分鐘玩兒完,這個道理,是個人都懂,所以大將張郃表示應該先救糧倉。郭圖說,救啥糧倉,你應該去攻打曹操主營,主營一旦攻下,啥都有了,去吧,去吧,祝你好運。

  打仗不是靠運氣,被迫攻打曹操主營的張郃可沒那麼好的運氣,何況曹操早就安排好了,豈能乖乖地等你去打?結果久攻不下,形勢越來越危急。

  更糟糕的是,在前線打仗的袁軍聽聞烏巢的糧草被燒得一乾二淨,今後飯都沒得吃了,軍心立即動搖,哪裡還有心思打仗,一觸即潰,袁紹倉皇退兵。

  郭圖見自己的主意未能奏效,擔心袁紹責怪,居然惡人先告狀,說什麼張郃進攻不力,還要處罰他。

  這下又惹了個大禍,張郃心想,你這個神經病,老子不伺候了,一氣之下降了曹操。袁紹本想依靠絕對優勢兵力一口吃掉曹操,結果反而被對方狠咬一口,差點把他咬死。

  官渡之戰敗得太慘,換作誰也想不通。沒幾年,袁紹就鬱憤交加,一命嗚呼。

  05

  郭圖仿佛生來就是袁家的災星,坑了袁紹還不夠,袁紹死後,還把他兩個兒子都坑了。

  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起了紛爭。鬧得不可開交時,郭圖的傻勁兒又來了,給袁尚出主意:「我說主公啊,既然咱們一時半會兒對付不了袁譚,不如藉助外力,肯定能夠一擊而中。」

  袁尚說,既然你有好主意,為啥不早說?快說快說快說!郭圖便建議袁尚去投曹操,然後讓曹操去打袁譚,讓他們去鷸蚌相爭,咱們坐收漁翁之利。

  袁尚居然覺得這主意不錯。

  結果就成了這樣:求之不得的曹操挨個兒把兄弟倆收拾了,輕輕鬆鬆占了他們的地盤。

  那麼郭圖的結局如何?為了不讓他繼續害人,曹操的手下樂進一箭把他射死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