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斷大事者,不拘小節
2024-10-09 00:03:25
作者: 王輝
兩千六百多年前的鮑叔牙說過:「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節。」擺脫掉小節的牢籠,掙脫掉小節的束縛,才能更加寬以待人;不拘小節,勇於突破,發展才能更快更好。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被小節所累,灑脫一點,方得始終。
《後漢書》中評價虞延,說:「性淳樸,不拘小節。」《東周列國志》中提到,齊桓公舉薦寧戚,這樣形容:「此人廓大之才,不拘小節。」由此可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自古以來都受到仁人志士的推崇。
《辭海》中對於「不拘小節」是這樣解釋的:形容人待人處世不被小事所約束。「拘」指的是不知變通的拘束與拘泥;「小節」指的是無關原則的細枝末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有兩層意思:其一,對於那些要想成就大事的人,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其二,對於那些已經有所成就的人,這是對他們的一種積極評價。
韓信是我國漢初時期著名的大將,是劉邦的開國功臣之一,少年時期就顯現出了非同尋常的氣度和志向。韓信小時候讀了很多兵書,熟悉很多作戰方法,但是因為沒人舉薦,一直當不了官。韓信很窮,家鄉人都笑話他,有個小伙子常常當眾給韓信難堪。
一天,這個小伙子在市場上碰見了已經餓得面黃肌瘦的韓信,當著眾人的面侮辱他道:「別看這小子個子比我高了很多,身上還掛著一塊破銅爛鐵,卻是一個膽小鬼,從來都不敢碰別人一根毫毛。不信就試試,如果他敢把自己的破銅爛鐵抽出來殺了我,就是個好漢,否則的話……就是膽小鬼,就得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哈哈!」
韓信心中暗暗生氣,恨不得一劍砍了這個地痞無賴。可是,轉念一想:自己是個殺豬的,殺了他,還要抵命,為這樣的人死了,太不值了。即使想死,也得死在戰場上,決不能與這些無知的傢伙為伍!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韓信用眼睛狠狠地盯著這個傢伙,徑直趴倒在地上,從對方褲襠底下鑽了過去。
這時,周圍想起了人們的鬨笑聲。可是,誰都不會想到,這個當年遭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幾年之後會成了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韓信帶領著十萬精兵,消滅了項羽幾十萬軍隊,成為無往不勝的將軍,為西漢政權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史記》中記載,項羽給劉邦擺了鴻門宴,宴席上形勢對劉邦十分不利,樊噲對劉邦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的人也不用講究小的責備。當下的情況太危急了,對劉邦的生命和事業都有很大的危機,這時候就不要在乎小禮節了。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拘泥於小節的弊端,所以留下了這種言論來告誡後世的人們,不要在瑣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早在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繩;萬象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義立之謂賢。」意思說:長達千里的道路,不能用繩墨來撥直;大到萬家的城市,不能用准具來維持平衡;偉大人物的行動,不需要據守先例和常規,能夠立義就能稱賢。而西漢劉向更為直接:「成大事者不小苛。」他們的理論,都體現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曹操是個用人唯賢、不拘小節的人,覺得「人無完人,慎無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長」。對有才的人,曹操沒有門第偏見,招攬了一大批有勇有謀的謀士。他們儘管個個性格奇怪,甚至有的人恃才傲物,卻對曹操統一中國北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反觀諸葛亮,儘管他神機妙算,但是結局卻很不幸,「出師未捷身先死」,沒有實現他和劉備共同的理想與抱負。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諸葛亮總是事必躬親,在小事上浪費了大量時間,太過操勞,結果英年早逝。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對真正重要的事情有著明確的了解,以至於常常會忽略了小節:愛因斯坦衣著邋遢;陳景潤想數學題的時候撞上了路邊的電線桿;愛迪生在結婚典禮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數據,便跑回工廠去做研究……但是正因為對這些小節的「忽略」,才讓他們成就了別人不可為的大事。
對於利益糾紛,老輩人總是教育我們「吃虧是福」;對於人情的糾葛,退一步海闊天空;對於真正的事業,人們應該更為專注;不能斤斤計較,心懷怨恨,被各種不良的情緒所控制,拘泥於小節。今人如我,如你,應該學習前人的經驗,做個有氣量、寬宏大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