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禮貌,就是孩子的教養
2024-10-08 23:55:28
作者: 路勇
世上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養。其實,教育孩子懂禮貌,才是基本的教養。
洛克說過:「禮貌是人類的一種語言,它的規則與實行,主要得從觀察那些有教養的人們的舉止上去學習。」孩子的教養,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有禮貌」三個字來形容。而說到有禮貌、懂禮貌,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去引導孩子。
第一方面是進餐。別看進餐是件很小的事,卻能很好地看出一個孩子講不講禮貌、有沒有教養。好幾次我去宴席,席上的孩子不等大人入席就開吃,而且還不講衛生地用手抓,遇到好吃的菜端起來就清盤。奇怪的是,很多家長對此視而不見,甚至還覺得挺有趣。顯然這些都是失禮的行為,都不是孩子該做、家長該支持的。
進餐有禮貌,應該要求孩子:餐桌上,小孩子要讓大人先入座、先動筷,不管多麼好吃的菜都不可多吃,更不可以隨意清盤。入席和離席都要打招呼。進餐時,小孩子不要大叫大嚷,更不要在餐廳穿來穿去。
第二方面是串門。不管是去鄰居家還是親友家,都應該懂得最基本的禮貌,不然,就算對方沒有送客的想法,恐怕你也不好意思待下去。有些調皮的孩子,總喜歡把別人家當做自己家,到了以後從沙發跳到臥室的床鋪上,而且還不打招呼就翻箱倒櫃,或者把各種零食都搜羅出來。走的時候不空手,八歲孩子拿走三歲孩子的玩具,害得主人費老大勁哄孩子。
做客有禮貌,應該要求孩子:進門脫鞋,不進臥室,別人家的東西不亂動,別人家的東西不吃亂,需要什麼一律先請示再行動,做個有禮有節的好孩子。
第三方面是對待長輩。有些孩子自來熟,很快就跟陌生的叔叔阿姨打成一片,一刻都不閒著。再就是直呼長輩的姓名,給長輩取奇奇怪怪的綽號。長幼有序,尊敬長輩,是最基本的禮貌,凡事都該有度、有界限,童言無忌,童行無矩,也該適可而止。
對待長輩有禮貌,應該要求孩子:對長輩要用尊稱,多用「您」少用「你」,「請」字不可省略,見面說「您好」,離開說「再見」。不跟長輩亂開玩笑,不給長輩取綽號,不拿長輩的缺陷說事。
第四方面是和小朋友的相處。現在的小孩在家裡都是小霸王,所有的玩具都要擺在自己面前,別人的東西也總是要搶過來,一不高興就又哭又鬧。有的孩子喜歡動手打人,在家裡拿爸爸媽媽「開練」,在外邊就愛傷害別的小朋友。有的孩子謊話連篇、霸道粗魯、不誠實、不誠懇,久而久之就沒了朋友。
對待小朋友有禮貌,應該要求孩子:待人友善、謙讓,好吃好玩的學會分享,尊重他人的權利和隱私,不強奪別人的心愛之物。說真話,說話溫和不吵不鬧,做個有修養的孩子。
第五方面是在公眾場合。公眾場合畢竟是開放空間,人來人往,人多的地方就有人多的地方的規則。作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影響他人,不打擾他人。如果一個孩子在公眾場合的時候,大聲喧譁、吵吵鬧鬧,稍不合心意就要大喊大嚷,甚至就地打滾,或者不管不顧地號啕大哭,這些都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公眾場合有禮貌,應該要求孩子:人多的時候不要大聲說話,儘量站在大人的旁邊,能回家解決的事情儘量回家解決,不要在公眾場合哭鬧。當然還包括幫助有需要的人,讓身邊的陌生人感受到你的暖意。
可能有人覺得講禮貌是一件煩瑣的事情,然而關於禮貌的那些規則和細節,卻會成為有教養、有儀式感的行為,最終讓孩子們的生活擁有別樣的暖意。
張峰是我的同事,我們經常一起聚會。而他們家的小女兒張萌就把上面總結的這幾項做得非常好。
一次,我們兩家一起出去玩,玩累了,一起去她家裡用餐。他們家的餐廳很小,桌椅也很小,我們幾個大人加上孩子擠得滿滿當當,張萌主動站起來說:「叔叔阿姨,你們先吃,我帶小妹妹出去玩一會兒,這樣擠著大家都吃不舒服。」我馬上不好意思起來,說:「這怎麼可以,擠一擠就可以了。」小姑娘說:「那可不行,我是小孩子,晚吃一會兒也沒事的。」張峰說,女兒就這樣,小時候學了《三字經》,知道了「長者先,幼者後」做什麼事情都不爭搶,特別有禮貌,也特別懂事。
後來還有一件事,讓我再一次見識了這個孩子教養。有一年暑假,張峰讓我給小姑娘補習一下作文。那天,我們原本約好了下午上課的,可是中午鄰居請我幫忙看一下電腦,我把門虛掩著就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小姑娘已經站在門口了。我問她,來了為什麼不進家裡呢?小姑娘說,自己進去了,可是發現家裡沒有人,就又出來了。我又問她,那你為什麼不給叔叔打電話呢?小姑娘接著說,門都沒有鎖,您一定是有急事出去的,一小會兒就能回來,我就沒打擾您。
聽她這樣說,我不得不在心裡為她豎起了大拇指,要知道她才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周身上下卻展現出了極好的教養。
後來聽張峰說,張萌從來不隨便進入別人的房間,更不會隨便接受人家的東西,總說那是不禮貌的。
經常聽人說,怎樣才能培養孩子有教養呢?其實,雖然教養被稱作骨子裡面的氣質,但是培養孩子有禮貌,真的就是孩子有教養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