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高熾的支持者
2024-10-08 23:35:22
作者: 時拾史事
朱棣登上皇位已經是用暴力方式打破了朱元璋制定的法度,這就導致朱棣登基後地位並不穩固,這種情況下再打破一次制度,強行立朱高煦勢必會導致相當大的風險,而且會給後世留下惡例。為了使脆弱的政治平衡得以保持,朱高熾背後的勢力開始出手,扶持朱高熾登上太子之位。
朱高熾的第一個支持者是他的母親——明成祖徐皇后。徐皇后之所以會支持朱高熾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朱高熾的身體狀態使得徐皇后在三個兒子中比較關注自己的這位長子,而長期相處下來,徐皇后發現朱高熾的仁厚,若日後為君必能造福天下;另一方面當年的北平保衛戰中徐皇后也是參與其中的,北平保衛戰的勝利使徐皇后認識到了朱高熾的能力,知道其足以擔當大任的。正因此,徐皇后在儲位問題上堅決支持朱高熾,並且還曾在朱棣面前公開批評另外的兩個兒子,說他們性格不好,難當大任。徐皇后與朱棣感情深厚,她的態度無疑會影響朱棣立太子的立場。
同時徐皇后的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爭取到朝中部分武將的支持,長期以來朱高熾的支持者主要是文臣,徐皇后的支持無疑彌補了朱高熾的短板。徐皇后是大明開國功臣徐達的長女,其家族屬於大明頂級武將勛貴家族,勢必也與其他武將勛貴家族有著聯繫,因此,徐皇后的表態無疑會影響這些武將勛貴家族的選擇。朱高煦對朱高熾的最大優勢就是軍事方面,由於朱高煦陪同朱棣四處廝殺征戰,因此在軍隊中有著較高的聲望,很多依靠靖難之役起家的武將都支持朱高煦當太子。但奇怪的是,明朝開國武將功臣及他們的後代甚少有人公開支持過朱高煦。雖然當時明朝的開國武將在經過朱元璋的清洗和靖難之役後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朝堂之上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正是在徐皇后的影響下,這批元老功臣在立太子問題上沒有倒向任何一方,在形式上保持著中立態度,而這減輕了朱高熾的壓力。於是朱高熾背後最強大的一股力量開始行動起來。
朱高熾身後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朝中的文官集團,文官們不僅堅決支持朱高熾當太子,還堅決反對朱棣立朱高煦為太子。其中,兵部尚書金忠曾在朱棣面前歷數廢長立幼導致的禍事,反對立朱高煦為太子,說得朱棣啞口無言。之後朱棣又召見解縉、黃淮、尹昌隆三人並將金忠的觀點告訴他們,詢問他們對此的看法,結果三人全部支持金忠的觀點,要求朱棣「立嫡以長」。並且朝中的這些文官還抓住了朱棣的一個死穴,那就是祖制。
要知道,朱棣當初起兵「靖難」的一個藉口就是要恢復祖制,他繼位後也的確把所謂的「建文新政」全部廢除並恢復到朱元璋在位時的樣子。且不說朱高熾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朱棣繼承人,就但從《皇明祖訓》「居嫡長者,必正儲位。」這句話來看,朱棣也必須要立朱高熾為太子。文官集團抓住了朱棣的弱點,你不是要恢復祖制嗎?那嫡長子繼承制就是祖制,你承不承認這條祖制,如果承認那就立朱高熾為太子,如果不承認那你為證明自己奪權合法的一切行為都將白費。這樣一來朱棣連狡辯的機會都沒有。
文官集團之所以全力支持朱高熾,有恪守儒家禮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文官集團看中了朱高熾仁厚的性格,朱高熾十分符合儒家思想中的理想君主形象,如果他登基做皇帝,文官集團一定能與皇帝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相反朱高煦如果成為太子乃至登上皇位,以他類似朱棣的性格必然極力壓制文官集團,而且朱高煦一旦登基,文官集團對他並無擁立之功,他起用的必然是與自己交好的武將,那到時候文官集團就會被邊緣化,所以即使從文官集團的整體利益來考慮也必須死保朱高熾。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後來那麼多大臣因為與朱高熾密切交往而被下獄,但他們依然忠心朱高熾的原因。
除了這些外因之外,朱高熾本人的能力也是不容小看的。許多人可能由於固有的印象認為朱高熾能文不能武,因而憑藉武力起家的朱棣才更喜歡朱高煦,但其實朱高熾是有軍事才能的。當年在靖難之役中,朱棣任命朱高熾鎮守北平,而朱高煦則跟隨他四處征戰廝殺。朱棣在外出征,北平城中的精銳全部被帶走,留給朱高熾的只剩不到一萬的老弱病殘。但是朱高熾對此並沒有表示不滿,反而積極進行防禦工程建設,同時安撫城中軍民以避免引發騷亂。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果然,在朱高熾構建好北平防禦工程後沒多久,建文帝便派李景隆率領著幾十萬大軍來攻打北平城了,打算端掉朱棣的老巢。面對數十倍於自己的大軍,朱高熾臨危不亂、嚴肅部署、奮力抵抗,取得了北平保衛戰的勝利。北平保衛戰的勝利雖然不能與朱高煦多次救下朱棣的功勞相比,但也顯示出朱高熾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既然長子朱高熾本身這麼有才,背後又有那麼多勢力的支持,再加上按禮法來說確實要立朱高熾,漸漸地朱棣心中的天平也就向朱高熾一方傾斜了。
而最後完成臨門一腳的就是「好聖孫」朱瞻基了。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深受朱棣寵愛,在朱棣看來朱高熾雖然有些懦弱,但朱瞻基是真有自己當年的風範啊。正因如此,在朱高熾還是太子的時候,朱棣又冊立朱瞻基為皇太孫,也許在朱棣看來將皇位交到朱高熾手中,再由朱高熾交給朱瞻基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了吧。
因而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後,朱棣正式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至此,朱高熾也正式開啟了自己從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這長達二十年的太子生涯。在朱高熾這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中曾因為朱棣巡狩北京和北伐蒙古諸部的原因而先後六次監國。從這一點上看,似乎朱高熾已經成為大明朝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其實不然,朱高熾的這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不僅不是一帆風順,反而是處處危機。
朱高熾當太子時期,經常在南京處理國政,因為朱棣經常在外征戰。南京是大明的首都,但其實在朱棣心中,南京並不是他的家,而他一直想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