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元璋從不輕易拔刀
2024-10-08 23:32:16
作者: 時拾史事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初三,明太祖朱元璋正式開始第一次北征,古代過年時間很長,一般從小年一直持續到元宵節才算結束,由此看來這朱老闆一點兒都不體恤員工,大年初三就開工了。不過這也體現朱元璋這一戰志在必得,為此朱元璋組織起一支常勝軍團,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份長長的出征名單,征虜大將軍徐達、左副將軍李文忠、右副將軍馮勝,同時又任命鄧愈為李文忠副將、湯和為馮勝副將,以及隨從他們的數十萬大軍。明朝開國之初封了六位公爵,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明朝的建立這六位公爵的功勞最大,六位公爵中除了文官李善長(韓國公)、早逝的常遇春(鄭國公)外,剩下的四位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悉數出征,如此超豪華的指揮團隊自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後就很罕見了,足以證明朱元璋對此次戰役的重視。
考慮到元順帝據守在應昌,而王保保盤踞在定西(今甘肅定西)的實際情況,朱元璋又將大軍分成兩路,西路軍由徐達率領,出潼關直奔甘肅,與王保保決戰。戰爭過程十分順利,西路軍在與王保保軍隊相遇後,徐達明白明軍遠道而來,如果速戰速決,會讓等候在此地的元軍以逸待勞,因而徐達沒有急著與王保保交戰,徐達決定玩戰術,他想出一個很損的主意,他將部隊分成兩部分,一到晚上,一部分軍隊休息,另一部分則到王保保軍營附近不斷製造噪音,時不時還做出要衝鋒的樣子,蒙古人兵少,既不能分兵休整,又得忍受明軍的噪音污染,時時刻刻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就這麼玩了幾天以後,元軍都快被明軍整出精神病了,這時候徐達又突然下令讓士兵們回營別鬧騰了,王保保手下的軍隊連日來得不到休息,一個個站著都能睡著了,見到明軍偃旗息鼓,趕緊抓緊時間休息。而這正中徐達下懷,趁著敵軍睡覺的機會,徐達率軍進攻,一舉全殲敵軍主力,可憐元軍睡著覺就成了俘虜,由此西北地區全部被收復。王保保被打成了王跑跑,帶著老婆孩子和幾個貼身護衛灰溜溜向北逃竄,這位曾經手握幾十萬大軍的主帥在跑到黃河邊上的時候竟然連船都找不到,最後只能抱著片木板衝浪渡河,死裡逃生回到北元的都城和林(今蒙古哈拉和林)。
北元的都城不是在應昌嗎,怎麼又跑和林去了?因為應昌的元順帝更慘,徐達進軍的同時,李文忠率東路軍,出居庸關,直撲應昌。元順帝自從大都跑路以後就一切事情都不順,連家都搬了好幾回,明朝的連番打擊也令曾經想有一番作為的元順帝日漸消沉,後來他乾脆就直接宅在後宮也不上朝了,跟後來的萬曆皇帝一樣。李文忠出兵後,得知消息的元順帝又驚又怕,不久就在應昌病逝了,其子繼位,是為「元昭宗」。
雖然古語有云「義不伐喪」,但在李文忠看來元順帝既亡,元昭宗新君剛立,應昌城內肯定人心惶惶,處於極度不穩狀態,而且以蒙古人內鬥內行外斗外行的傳統來看,說不定還會發生宮廷政變,因而這是個好機會,必須趁他病要他命。不過帶著幾十萬大軍太招搖了,而且行軍速度也太慢了,容易給北元防備的時間,名將都很喜歡用「奇襲」這一招,李文忠作為名將中的名將自然也不例外,為此李文忠從大軍中挑選精兵強將,組成突擊小隊,自己親自率領星夜兼程奇襲應昌,元昭宗知道李文忠要來,但沒想到他能來這麼快,壓根沒做好準備,打是打不贏了,元昭宗想學他爹那樣跑路。不過他的技術比起他爹元順帝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元順帝當年雖然打不贏,但至少每次跑路的時候都是從容不迫、指揮有度,帶著老婆孩子、文武百官及一眾護衛有序搬家。而元昭宗就自己帶著十餘名貼身護衛慌不擇路,一路狂奔才到達和林,這裡居於漠北深處,明軍一時半會兒追不上來,不過元昭宗的老婆孩子全成了明軍俘虜,偌大的家業說丟就丟光了。
至此明太祖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本來元順帝北逃後與遼東納哈出、西北王保保互成掎角之勢,遷都應昌後,此地距離北平(即原來的大都)騎馬不過兩三天路程,對明朝北部威脅巨大。而此戰之後徹底消除了這一軍事威脅,蒙古二次入主中原的美夢被無限期延後。王保保的敗逃也使得西北地區重新安定下來,原來有西北這個通道的時候吐蕃與北元一直眉來眼去,現在走廊被切斷了,吐蕃就只能跟著大明混了。同時西北地區的穩定又對割據蜀中的明夏政權造成空前壓力,一年後這個政權即被朱氏集團兼併。可以說朱元璋這一仗,相當於一筆生意做成了幾筆買賣。但對朱元璋來說這還不夠。
中國由於南北地形的差異,北方的海拔要高於南方,所以從北方進攻南方往往居高臨下,北方又多是大平原很容易形成統一政權,南方則河網密布易割據,因而自古以來北方統一南方屢見不鮮,而南方統一北方則較為罕見。並且實話說,北方往南方打有一個確定邊界,打到海邊就完事了,元朝當年滅南宋就是一路從浙江追到福建,最後到廣東;但從南向北,邊界在哪沒人知道,漠南、漠北,還是貝加爾湖,也許到北冰洋確實算邊界,但以當時的後勤保障來說不太可能。這種情況下只要北方民族一有喘息機會,過不了多久就能重整旗鼓,再度南下劫掠。王保保跑到和林以後見到了元昭宗,這對難兄難弟是抱頭痛哭,王保保雖然一而再再而三戰敗,但元昭宗認為既然連朱元璋都稱為「奇男子」的人肯定有過人之處,因而不計前嫌重用王保保,讓他重新主管軍事,一時間這個在和林臨時搭建的草台班子頗有振作之勢。眼看著北元在那熱火朝天地搞著復興大業,身在應天府(今南京)的朱元璋就坐不住了,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明集團召開董事會就北元勢力復甦這一問題進行新一輪探討。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董事長朱元璋認為北元以騎兵為主,機動力強,行動迅速,而明軍是步騎混雜,要想找到北元主力決戰並不容易,因此主張採取守勢,只要北元不主動挑釁,就不搭理他了,但防守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干,相反明朝可以加固北邊防禦,一旦北元南下,那麼明軍便可以逸待勞。而以執行總經理徐達為首的一眾董事則覺得,區區北元,何足掛齒,既然上次沒能一舉打垮北元,那麼這次一定要一勞永逸,他不是已經搬家到和林了嗎?乾脆這次多派點人直接幫他搬到應天府算了。
針對北元問題,明朝統治核心出現分歧,兩種路線之爭其實是由於身份不同導致的,朱元璋在群雄爭霸的時期是軍隊的主帥,那時的主要目的就是擊敗群雄統一全國,而到了承平時期,作為新王朝的開國君主當務之急是恢復國力,保證大明的長治久安,北元上次已經被打廢了,雖然現在看上去張牙舞爪但不過是跳樑小丑罷了,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了,既然沒什麼實質性威脅了就隨他去折騰吧。而以徐達為首的武功集團,其價值正是靠一場場軍事勝利體現出來的,現如今中原已經安定,只有漠北尚有天地供他們施展拳腳,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再立戰功,武功集團將逐漸喪失對文治集團的優勢,因此即便基於此也要繼續對北元殘餘勢力作戰。儘管歷史一再證明,來自草原的敵人是不可能被肅清的,一個塞外民族消亡,很快會有其他民族來代替它,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概莫如此,然而在武功集團的強烈要求下,在第一次北征巨大的勝利影響下,朱元璋最終接受了主動進攻的意見,並提出了「永清沙漠」的目標。
這一次明朝還是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宋國公馮勝為右副將軍,分中東西三路出征。而在三路大軍中徐達一路是主力,誘敵來戰,打殲滅戰;李文忠打襲擊戰,作為輔助;而馮勝一路則是打分散元兵力的疑兵戰,目的清晰,分工明確。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李文忠和馮勝的兩路大軍一開始達成了作戰目標,然而徐達的主力軍卻由於前期進展比較順利,犯了輕敵冒進、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王保保在初期的幾次交戰中佯裝戰敗,誘敵深入,實則是想以逸待勞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徐達作為沙場老將,按理來說不應該被輕易迷惑,但或許是求勝心切,或許是經驗主義讓他感覺王保保也不過如此,最終他踏進了王保保的圈套,徐達被擊敗,其所率明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這是徐達軍事生涯中少有的大敗。徐達兵敗後,三路明軍陸續撤回國境,雖不至於說是狼狽而逃,但撤退的形象並不好看。
總的來說洪武五年的第二次北征整體以失敗告終,明軍的挫敗保住了北元王朝的一線生機,朱元璋也從這次戰爭中意識到北元還是有一些實力的。此後多年明軍沒有再深入草原作戰,即使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王保保病逝,明軍也沒有趁勢進攻,可見第二次北征給明軍帶來的陰影有多深。北元則通過這次戰爭爭取到了難得的喘息時間,此後雙方只在邊地地區時不時爆發一些零零碎碎的小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