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廣熟,天下足
2024-10-08 23:31:31
作者: 時拾史事
明朝時期各地都有不同的地方經濟特色,弘治年間,明朝政治家、文學家何孟春在所撰《余冬錄》一書中寫道「湖廣熟,天下足」,可見到了此時湖北地區已經是明朝糧食出產的重要地區了。其實這句話最早的時候是「蘇湖熟,天下足」,出現在宋朝時期。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原本天下糧倉的江浙變成了整個洞庭湖平原,以及湖北的江漢平原呢?這一切的問題都要回到明朝初年去找尋答案,洪武年間朱元璋在湖廣地區制定的一些農業政策促進了該地區農業的飛速發展。
「湖廣熟,天下足」,湖廣的糧食儲備能周濟全國還有餘糧,這種富足景象的形成,可以大概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十五世紀中葉,也就是明初朱元璋統一全國後,一直到宣德時期。第二階段是從明英宗正統年間,一直到明孝宗弘治年間。這裡我們重點談明初,尤其是朱元璋時期。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明初的湖北就像是一塊幾千頭神獸來回狂奔後的草地,元朝末年先是被元政府辣手摧花一輪,而後這裡又曾經歸屬大鹽商陳友諒統治,由於陳友諒比較能打,朱元璋多次派兵攻打才成功占據,使得該地區民生凋敝。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吸取歷史教訓,輕徭薄賦,休養生息。這些政策中,移民墾荒,解放奴婢,限制土地兼併,保護自耕農等措施,對於快速排除蒙古統治時所帶來的因素,恢復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恢復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而這些措施在湖廣地區也得到了較好的執行。明朝社會經濟機構基本上是宋元經濟結構的延續或恢復,湖廣地區農業仍屬於「完全以農民世代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為基礎的農業」。因而這一時期的湖廣農業和宋元經濟有著密切的連續性。在農業生產領域,耕地的大面積開闢,田賦等稅收的增長,也接近甚至超過前代的最高水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完善的制度法規,不可能管理好地方,甚至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中央政府的法規,也需要自上而下,完善的機構去執行實施,可以說,地方經濟的發展,從根源上來說就是法規制度,是機構部門。制度作為一種公共物品,其對經濟活動有著直接影響,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唯有在制度的指引下才能發揮其作用,構建相對穩定的生產秩序和社會預期。所以要探究明朝初期湖廣地區農業經濟快速崛起的原因,也得從制度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