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圍繞農業生產的社會是這樣運轉的
2024-10-08 23:31:29
作者: 時拾史事
經過多年征戰,朱元璋終於建立了大明,然而此時的朱元璋並不能喘口氣,因為更嚴重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此時國家的經濟已經完全崩潰了。元朝末年由於吏治腐敗加上長期戰亂,明朝初建後又一直南征北戰,直到此刻才發現偌大的國家中百姓流離失所,人口十不存一,民不聊生,因而恢復經濟就成了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首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朱元璋從小吃盡了飢餓的苦,再加上又是在江南建立政權,也就特別明白糧食的重要性。因此,明朝從創立之初就是一個農耕帝國,一個以農業為經濟基礎建立起的中央集權國家。
明朝以農立國,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時代的必然,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與王朝特定屬性所決定的,甚至可以說這就是當時的最優選擇。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基礎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於此,農民和土地就成為封建時期自然經濟社會的兩個最基本的落腳點,可以說,封建國家的經濟命脈全賴於此。
朱元璋曾用一句話道出了我國古代社會賦役制度的根本原則,他說:「民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役,歷代相承,皆循其舊。」可以說,這條原則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維護其統治的基本出發點。所以我國古代為了實現長治久安,保障賦稅收入,那就要讓農民有田可耕,能產糧交稅,並且因為這些農民老實本分,也會讓整個國家有一個穩定的統治基礎。
明朝末年商品經濟得到了發展,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這是張居正「一條鞭法」的副產品。如果順著這個思路去考慮確實如此,畢竟把實物稅換成了銀兩實在是好處多多。不僅方便儲存運輸交易,也有了一個更統一的定價,甚至在交易的時候也會省事不少。尤其是對於那些商人來說,交稅直接交銀錢就可以,可以省了很大的運輸的腳力多帶點貨物了。不過回看明朝初年,朱元璋可並不喜歡這些商人,洪武年間的社會是欣欣向榮的農業社會,所以要看洪武年間的經濟,那一定得從農業經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