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個孩子教不好,兩個孩子不好教> 你越溺愛誰,就越是害了誰

你越溺愛誰,就越是害了誰

2024-10-08 23:30:13 作者: 麗罡

  同芳今年40歲了,有一個10歲的兒子正在上小學。年輕的時候,同芳就想再生一個「小棉襖」,每次看到別人的女兒,她的心就感覺融化了。二胎政策推行後,她重新燃起了生女兒的希望,並幸運中年得女。

  同芳對女兒特別疼愛,平時在家吃飯,好吃的肯定會第一個給女兒享用。女兒不肯吃蔬菜,吃肉只吃瘦肉,有一點肥肉都不行,於是家裡的瘦肉成了女兒的「專利」。

  和哥哥一起玩耍的時候,如果只有一個玩具,同芳肯定要讓女兒玩。女兒總是亂扔玩具,扔了同芳就撿回來,女兒再扔她再撿,還會拍手叫好,說女兒有了新本領。

  但是,沒想到女兒越長大越放肆,看電視整天霸占,爸爸看下新聞或天氣預報都難。在家裡跟大人說話就像下命令一樣,只要誰不如她意,她就哭鬧、發脾氣、砸東西,有時還會打爸爸媽媽!

  同芳不躲避,還滿臉自豪地說:「我女兒從小就是公主脾氣。」

  有朋友提醒同芳不能這麼嬌慣孩子,但同芳似乎很不以為然:「女孩子就應該這樣當公主嬌生慣養,以後才能找一個疼她、愛她、把她捧在手心裡的好老公,不然以後被窮小子一塊糖就騙走了。」

  同芳愛自己的女兒嗎?毋庸置疑,只是這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溺愛。

  這樣的家庭既悲哀,又危險。因為,長期被溺愛的孩子,最容易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我是最重要的!」「一切都是我做主!」「所有人都得以我為中心!」「別人為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知道為他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自私又自利,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

  

  可見,你越溺愛誰,就越是害了誰。

  不少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對,卻往往分不清愛和溺愛究竟有什麼區別。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談談如何給孩子合適的愛並避免溺愛。

  不要讓孩子享受「特殊待遇」

  所謂的特殊待遇,是指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要吃飯,一定做他喜歡吃的菜。出門玩,去哪兒孩子說一不二……這樣孩子就會自感特殊,習慣於高高在上。

  在家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特殊的地位。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一視同仁,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好的東西大家一起分享,他有的,別的家庭成員也要有。總之,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與別人是一樣的,沒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讓孩子體驗到愛是相互的

  有人問一個孩子:「你媽媽是做什麼的?」

  孩子回答:「給我縫衣的。」

  「你爸爸呢?」

  孩子翻翻白眼:「給我們掙錢的。」

  這樣的回答多麼自私無情,是孩子們天性自私不懂愛嗎?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本是愛的天使,只是由於我們的疏忽漠然,以及一些不恰當的做法,使他們忘記了別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家人的痛苦、需要,忘記了什麼叫愛。比如,當孩子吃好東西的時候,有時會主動地餵給爸爸媽媽,但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多吃,往往會拒絕說:「寶寶吃,媽媽已經吃過了。」「你吃了就等於爸媽吃了。」……

  愛是互相的,我們愛孩子,也要孩子愛我們。所以,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我們也要接受孩子的好意,對愛自己的人產生感激之情和回報之心,學著用力所能及的方式關心別人。我愛你,我願意為你付出,同樣的,要想讓別人愛你,你也得想辦法讓別人為你付出,這是一種積極的互動。

  當孩子吃好東西的時候,說一句「好香,讓媽媽嘗嘗好嗎?」通常孩子會舉起小勺送過來,你吃一口,對他表示讚許。

  買菜回來累了,叫孩子倒杯水;

  腰酸腿疼時,讓孩子給捶捶背;

  出門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拎包;

  親吻孩子臉的同時,要孩子回吻;

  給孩子買禮物時,讓孩子說句「謝謝」;

  ……

  總之,只要我們教育得法,孩子自會明白,從長輩這裡獲得愛,也要以愛相回報。

  訓練孩子的「同理心」,越早越好

  所謂同理心,就是一種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體會他人情緒和想法。說白了就是將心比心,引導孩子設身處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這對孩子能否具有愛心,能否與兄弟姐妹、家人、朋友和諧相處都非常重要。

  比如,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事使你不快時,你要明確告訴他你的感受,讓孩子想一想:「如果你受到這樣的對待,將作何感想?」也可以利用生活中、電視上出現的情景,和孩子一起開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換位活動,使孩子養成理解、體諒他人的良好習慣,改變原來的態度。

  溺愛不是真正的愛孩子,真正的愛應該是讓孩子學會愛別人,尊重別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