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個孩子教不好,兩個孩子不好教> 注意點!別總拿兩個孩子做比較

注意點!別總拿兩個孩子做比較

2024-10-08 23:27:34 作者: 麗罡

  自從有了二寶後,蘇芒就有了新的煩惱:

  「二寶剛出生的那幾天,大寶對妹妹表現得很興奮,整天趴在妹妹的床邊,對著妹妹說,『我的妹妹好可愛啊!』『我好喜歡她啊!』但沒多久,他就完全換了個樣,脾氣也越來越大,一不如意就開始哭鬧、扔東西,就差打滾了,更多次說把妹妹抱大馬路上扔了。明明很喜歡妹妹的大寶,為什麼完全變了一個樣?」

  但周圍的親戚朋友都知道大寶之所以「變臉」,和蘇芒平時的行為有關。

  以前蘇芒是很愛大寶的,雖然他做什麼都比較慢一點,但蘇芒還是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寶寶。但自從女兒出生之後,蘇芒發現女兒特別討人喜歡,因為她學走路、說話都很快,而且安靜,不淘氣。而大寶現在5歲了,不但調皮搗蛋,而且整天就知道亂跑,傻玩,這讓蘇芒看著又心疼又生氣。為此,經常斥責大寶不聽話,而且拿二寶和大寶相比較:「你和妹妹都是我生的,怎麼你就這麼笨呢?」「妹妹都吃不到身上去,你都這麼大了還吃到身上去了,你還沒妹妹讓我省心。」……

  而大寶只要一聽到媽媽說妹妹比自己聰明,比自己聽話,那準是眼淚亂飛、哭聲不停,後來變得越來越叛逆。

  你是不是也像這位媽媽一樣,有了兩個孩子之後,就會不由自主地將他們進行比較呢?比如,看誰更早學會說話,更快學會走路,看誰的性格更像你,誰最聽你的話。

  「弟弟的眼睛比姐姐大,還是弟弟可愛。」

  「二寶四個月長牙了,大寶六個月才長牙。」

  「你看弟弟都能幫媽媽做事了,你怎麼還這麼不懂事?」

  「姐姐成績門門優異,鋼琴、畫畫樣樣精通,你怎麼就這麼沒出息!」

  

  ……

  這樣的話是不是很耳熟?

  相信,你之所以這樣做並沒有偏心誰的意思,畢竟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怎麼會偏心呢?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個個出類拔萃,天下父母都是這樣的,但將兩個孩子進行比較,一味地說一個孩子的好,指責另一個孩子的不好,在被批評的孩子看來真是百分之一百的偏心,偏心到家了。

  一個孩子明明好好的,為什麼有了兩個孩子的對比,就發現必有一個不乖了?其中,孩子本身並沒有變,他一直都是那個他。是我們做父母的心態改變了,因為有了兩個孩子之間的對比,我們覺得他不如另一個乖,以前願意花心思去教育他,願意去寬容他的缺點,現在卻總在挑他的毛病。

  雖然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刺激孩子不斷進步,但是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在孩子看來,父母的比較是對自己的否定,是不愛自己的表現。一而再再而三地比來比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就被比沒了,進而會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可理喻,也會破壞兩個孩子之間的情誼,導致他們爭風吃醋。

  所以,千萬不要在兩個孩子間進行對比。

  「比較」不可避免地使一個孩子覺得不如另一個,正如我們大人一樣,沒有哪一個孩子是完美的,也沒有哪一個孩子是一無是處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更何況,每個孩子其實都有很強的可塑性。他今天的優點,可能就是他今後的缺點;而今天的缺點,可能就是以後的優點。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預見的,不能輕易下論斷。

  比如,大寶可能比二寶調皮搗蛋,但他將來可能更能夠承受挫折,人際關係更和諧;二寶可能比大寶頭腦聰明,學東西快,將來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但大寶可能更有毅力,也未嘗不能厚積薄發。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芳香和屬於自己的綻放,作為父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他們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並且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誰願意被別人說差,他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尤其是來自父母正面積極的評價。

  當然了,也不是絕對不能將兩個孩子進行比較,關鍵是看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花朵,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特性的孩子,即使出生在同一個家庭,也有可能一個內向,一個外向。一個話多,一個話少。如果你只是抱著分辨每個孩子的心態進行比較,這種比較會成為陪伴孩子成長路上的調味品。如果你把這種差異當成一種差距,並且因此給孩子定性或者對他們進行評價,藉此來刺激孩子之間的競爭的話,那就必須要學會控制自己了。

  如果一個孩子確實沒有另一個孩子做得好,我們也不要總對兩個孩子進行比較,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就事論事,比如直接和弟弟說:「等一下家裡會來客人,你的玩具還堆在沙發那裡,你是不是應該和姐姐一起把家裡收拾整齊好招待客人呢?」直接提出自己的期望,往往比對比更有效。

  最後要說,每個孩子都各有所長,也難免會有缺點,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並及時加以糾正。即便有些孩子現在有些方面不如你願,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不論什麼樣的缺點和不足,都是可以糾正過來的。不比較,多幫助,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他們之間一定能和睦相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