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中隨時修正想法
2024-10-08 22:19:55
作者: 麗莎編著
計劃不如變化,與其慢吞吞地在行動中策劃各種事情,研究其中各種細枝末節,在虛擬的想法中浪費更多的時間,還不如直接去行動,一邊行動,一邊根據時間情況修改自己的計劃,讓之後的行動更加順利。
吳然看見朋友們去各種地方旅遊,很是羨慕,於是決定在五年內一定要旅遊一次,說著她就開始看起攻略。她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她想:「一定要做好完全的準備,不能在途中犯錯誤,受到一點損失。」第一個月,她開始選擇適合的旅遊景點,南方太熱,北方太冷,最後選擇在中原旅遊。
第二個月,開始選路線。綠皮火車太慢,飛機又太貴,想來想去吳然決定等待淡季買打折機票去。
第三個月,吳然開始選購一些出門必備的物品,感冒藥、旅行裝的護膚品等等。
這一晃就過去了半年時間,吳然還沒有出門旅遊過,可她的工作卻越來越忙,她自己也漸漸忘記了之前自己做出的承諾。
我們把大量時間放在制訂計劃上,以求計劃十全十美,可不去行動,就等於紙上談兵。所以,大多數失敗的人不是他們的計劃出現了問題,也不是他們的思考不夠周全,而是在行動初期就已經否定自己,放棄了計劃已久的行動。
所以,成功背後必不可少的就是積極的行動力。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模式,那就先行動,再完善自己的計劃。這樣做能夠避免行動拖延,避免計劃與行動出現分歧,避免因為挫折打消自己行動上的積極性。
蘇瑜出生在一個南部小鎮,她家境貧寒,因為學習優異,考上了好大學。畢業後,她直接進入國企工作,有穩定的工資,待遇豐厚。可沒到一年,蘇瑜就開始厭倦這樣的生活,她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她開始對自媒體產生興趣,並且試著拍了幾個視頻,受到好評後,果斷選擇辭職。
蘇瑜的熟人對她的行為感到不解。半年後,蘇瑜的自媒體收益頗豐,熟人看見後眼饞不已,隔三岔五地就有朋友詢問蘇瑜自媒體的事情。結果,幾次詢問下來,朋友們都沒有實質性的行動,蘇瑜卻做得越來越好。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多實踐比多計劃更容易成功,這也是許多人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對未來風險的恐懼並在行動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身在思考問題時是否有這樣的弱點:想得多,做得少。明知自己有各種各樣的弱點,卻不去改變,而是選擇逃避,長時間下來我們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渴望成功卻又懦弱,想要做出改變又沒有辦法堅持下去。
如果有這樣的心理,那麼「恭喜」你成了不喜歡行動的人。正確認識了自己之後,我們需要立刻給自己一個充分的理由,也就是找出現在的我們能夠改變的事情,讓行動主導我們的生活。
當開始調動自己的行動積極性後,就需要放棄一些暫時的樂趣,放棄那些一旦過了興奮點我們就不會再去做的事情。同時,我們要改變那些已經計劃很久卻未行動的長期目標。有了計劃卻不去行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懶,而懶的根源在於設定的長期目標不夠具體,難以給我們危機感。
我們想要有危機感,就需要給自己的計劃設置時間限制,設置評分標準,設置監督管理分享的平台。比如參加封閉式的培訓機構、各種鍛鍊能力的活動等。當外界帶給我們壓力時,我們的行動力自然就會提高很多。
除了外界的壓力催促,我們也要給自己施加壓力和刺激點。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行動設定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結束後,測試自己是否提升了能力,當我們在做一件長期看不到收益的事情時,可以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測評,以達到給自己的行動帶來動力的效果。
另外,在行動前給自己設定幾個疑問,像玩懸疑遊戲一樣,帶著疑問行動,在行動中尋找答案。這樣我們會更加著急地去行動,並在行動中完善計劃,解答自己設定的疑問。先行動也可以平復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在穩定的情緒中調整自己的計劃。
行動中再做計劃其實會更加貼合行動的內容,也會讓我們更加了解在此之後需要怎樣的行動。這時的我們即使沒有遠大的目標,也會一步步往前走,不知不覺就到達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