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別讓自己陷入越拖延壓力越大的惡性循環中

別讓自己陷入越拖延壓力越大的惡性循環中

2024-10-08 22:18:07 作者: 麗莎編著

  心理學上沒有「拖延症」這種疾病,拖延只是一種人們思維和行動上的變相逃避,是一種惡習。有拖延習性的人喜歡把一大堆事情拖到最後去做,這樣做的壞處是:對人們精神和身體上產生壓力,並且壓力會不斷增長。如果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那麼我們就會陷入越拖延壓力越大的惡性循環中,直到這些事情一點點被處理掉,我們的壓力才會慢慢消失。

  沈微在一家網站上做美妝博主,一開始只是憑著興趣在做,時間一長,她的粉絲也多了起來,關注者們開始催著更新,於是她將每周更新一次改成每周更新兩次。

  由於她有主業,所以拍視頻的時間不多。周一的時候她想:「今天很累,明天再拍視頻吧!」到了周二,她躺在床上想:「明天又要早起,今天就不錄視頻了。」就這樣,轉眼到了周五,沈微在社交軟體上看見她的關注者在催更,不由緊張起來。

  周六,沈微開始錄製視頻,錄製了一整天,她就想休息一下。於是,第二天她睡了大半天時間。最後,因為剪輯時間不夠,她把視頻拖到下周二才做好。

  時間一長,她的關注者對她很失望,看她視頻的人也越來越少,沈微壓力劇增,最後不得已放棄了這份副業。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做事沒有動力,堅持不長久,自控能力很差勁,因而自暴自棄,把許多事情拖到最後,最後草草了事,結果不甚理想。

  當我們急於把事情做完時,內心的焦慮會不斷放大,以致在做事時一直出錯、一直做不好,這時我們的潛意識就想要拖延,把事情做到最好。

  拖延來自焦慮,焦慮源於壓力。我們經常感受到壓力是因為不會調節自我情緒。如果壓力得到合理調節,也就不會有拖延一說。

  薛曉宇打算考英語六級,他的朋友們也要考,於是他們約好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剛開始,幾個人一大早就去圖書館占座,並計劃好每天背多少單詞,寫幾篇閱讀理解。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過了半個月,有的朋友被學生會牽制住,朋友說:「沒事,今天的沒做完,留到明天去做。」有的朋友又被社團叫去,朋友說:「沒事,參加完這個社團,我下周就把複習補上。」

  同學邀請薛曉宇參加節日活動,薛曉宇直接拒絕了同學,繼續複習,按照每天的計劃做習題,背單詞。最後薛曉宇高分考過六級,幾個朋友,有的很幸運低分飄過,有的連考試都沒有參加。

  拖延造成的任務滯留得越多,休息時間就會越少,壓力也就越大,還可能會迎來一個不好的結局;而認真完成每天的工作量,不僅不會增加負擔,還能在按時完成任務後,留出充足的休息時間。

  我們要在行動中改變自己拖延的毛病,首先要清楚為什麼人在壓力越大的時候,越喜歡做一些與任務無關的事情。

  拖延不只是時間管理不當或者自身的惰性問題,其中還有壞情緒、認知錯誤、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偏激等因素。當我們有壓力時,身體會自動生成防禦狀態,不自覺地想要緩解自己的壓力,從而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比如:打遊戲,聊天,發呆,出門玩樂等。

  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認清自己現在的處境,清楚自己的情緒處於怎樣的狀態,比起現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更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如果有,就先將困擾自己的事情做完,再做接下來的事情。

  做事情時,先從更容易完成的事情入手,建立成就感,積累經驗和價值。每次行動只處理一件事情,處理好後,再做下一件事情,一個一個來,不可同時進行幾件事情。這不僅能提高做事成功率,還能緩解我們的壓力與忙碌。

  當我們碰到困難的事情時,要選擇更加理智的解決辦法,絕對不要用拖延來浪費時間。當我們很想做好一件事情,但是主觀意願上又不想做時,就要去克服這種心理,反問自己存在什麼樣的拖延症狀,不斷糾正自己,爭取克服因恐懼而生成的拖延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