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世界大戰初期的事跡
2024-10-08 20:52:29
作者: 約翰·梅西 馬克斯·韋伯 何炳松
第一節 第一年的戰況(1914年8月—1915年8月)
【德國三路進軍法國】德國宣戰後,就分三路進軍法國:北軍經比利時,中軍經盧森堡以達香檳,南軍自梅斯以達南錫。北軍和比利時相持十天,由於德國的大炮極利,最終攻陷了列日(Liege)要塞,並於8月20日攻陷比利時的都城布魯塞爾(Brussels)。法國軍隊得到英國的援助,在那慕爾(Namur)抵禦德國軍隊。那慕爾雖然是法國極其堅固的要塞,但是也敵不過德國大炮的轟擊,英法兩國聯軍不得不向南移動。德國軍隊乃於9月1日直逼巴黎,相去僅二十五英里。法國政府不得已遷到波爾多城(Bordeaux),巴黎城亦準備抵擋德國軍隊的圍困。不料數日間,法國霞飛將軍大敗德國軍隊於馬恩河(Marne)上,德國軍隊因此稍退,乃掘壕準備持久戰,巴黎得以暫時脫險。
【德國征服比利時和法國的東北部】德國人直搗巴黎的計劃既然已經不能實現,於是轉而征服比利時全境,想沿海直達加來(Calais),以作為進攻英國的根據地。不料又被聯軍阻擋在伊塞河上。不過戰爭爆發後三個月間,德國軍隊已經占領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一帶工業、農業和礦業都極發達的地區。
【法國境內的持久戰線】自從馬恩河、伊塞河兩次激戰以後,雙方雖然一直在爭持,犧牲也極大,但是法國境內的戰線,四年間竟然沒有多大的變動。德國軍隊不能向南再進,英法兩國聯軍亦無力逼退德國人。此後雙方都在法國境內各掘深壕,用機槍大炮進行持久的戰爭。飛機翱翔天際,或往來偵察,或拋擲炸彈。雙方犧牲極大,但對戰局終無多大的影響。
【東線的戰事】東邊俄國軍隊行進迅速,曾侵入東普魯士境內,但不久就被德國名將興登堡(Hindenburg)的軍隊打退。俄國軍隊在加利西亞(Galicia)一帶本來戰勝了奧匈帝國軍隊,但因為德奧兩國軍隊在波蘭活動,不得不向後撤兵。1915年8月,俄國放棄波蘭境內的華沙和其他城市,德國乃進占波蘭和俄國境內的庫爾蘭(Courland)、利沃尼亞(Livonia)、愛沙尼亞(Esthonia)等地。
【土耳其參戰和西亞的戰況】土耳其因為和德國感情很深厚,所以於1914年11月參加中歐諸國一方向協約諸國宣戰。土耳其皇帝又以伊斯蘭教哈里發的名義下令全世界的伊斯蘭教信徒一起參加神聖的戰爭。不過印度和埃及諸地的穆斯林並不響應,英國反而有了藉口,於11月在埃及另立新主,稱他為皇帝,受到英國的保護。埃及至此就絕對脫離土耳其而獨立了。英國同時進攻亞洲的美索不達米亞,於1917年3月占領了巴格達;接著又逼退巴勒斯坦的土耳其軍隊,於同年12月攻陷耶路撒冷城。
【英法聯軍在加利波利的失利】英國在亞洲的土耳其境內雖然屢屢得手,但是1915年英法聯軍想直搗土耳其都城的計劃卻完全失敗。1917年4月,英法聯軍因為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援軍到來,想由達達尼爾海峽直逼君士坦丁堡。但是土耳其軍隊中有德國派送來的軍官和武器,英法聯軍付出了很大代價,最終也沒能在加里波利半島(Gallipoli)上取得絲毫勝利。英國政府不久就承認了此舉的失策,不敢再冒險了。
【義大利參戰】大戰初起時,義大利就由於種種原因失信於德奧兩國,而違背了三國同盟。1915年5月,它竟然決定加入協約國一方以向從前的同盟國宣戰。義大利的民族主義者向來以收復所謂「未經收復的義大利」為目標,而所謂「未經收復的義大利」,是指奧匈帝國西南境內有義大利人居住的諸地,而且協約國一方以重要的條件引誘義大利加入,因此德奧兩國又需要增加防守的戰線了。
【第二年初的參戰國】開戰後一年(1915年8月),參戰國已由十國增到了十二國。一方為奧匈帝國、德國和土耳其三國;一方為塞爾維亞、俄國、法國、比利時、英國、蒙特尼格羅、日本、義大利和聖馬利諾九國。協約國一方的聲勢雖然有所增加,但同盟國的戰鬥力卻沒有因之稍減。由此可以看出德國軍隊的訓練有素和準備充分。
第二節 海上的戰爭
【德國海上交通被阻斷】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戰上潛艇攻擊也是很大的問題。當戰事初起時,世人都以為既然英德兩國的海軍實力不相上下,必將在海上決一雌雄。但是德國軍艦始終蟄居海港,無法活動,德國的商船也多停泊在本國或中立國的港口中。因此英國的海軍得以稱雄海上,把德國和海外的交通完全截斷了。當時德國多虧發明了種種新式潛艇,得以維持一部分交通,從而對英國造成一定的威脅。
【英國封鎖德國的港口】英國用海軍去封鎖德國的港口,如漢堡、布勒門、基爾運河等。原本可以援引國際法的慣例,大膽去做,但是德國的潛艇仍可時時從海底偷偷到達海外,用魚雷把英國的商船或戰艦炸沉。英國為了進一步抵制德國,竟然宣布凡中立國的商船運貨到北歐各中立國——荷蘭、挪威和瑞典——必須先到北海的奧克尼群島(The Orkney Islands)上接受英國政府的檢查,看有無運送到德國的戰時禁製品後,才得放行。後來英國政府宣布所有運往德國的食品亦屬于禁製品,因為食品是戰士的必需物,和軍火一樣。
【德國潛艇的抵制】德國政府認為英國禁運糧食的辦法是有意「餓死德國的人民」,不合人道和公理,因此德國也宣布英國四周的海上都是軍事區域,所有敵國的船隻通過時,都用潛艇炸沉,同時警告中立國的船隻不要再冒險前進。依照國際法的慣例,只要戰艦在海上拘獲敵船或運禁製品的商船,一概可以炸沉。不過炸沉之前,應將船上的人員解送出來,以尊重人道。但是德國人的潛艇容納不了太多人,而且若從容警告,則潛艇的戰鬥力當然敵不過戰艦。因此潛艇的使用,在當時是個很大的問題。
【盧西塔尼亞被炸】1915年2月以後,德國的潛艇開始轟炸海上赴英的船隻,其中以1915年5月英國商輪盧西塔尼亞(Lusitania)被炸沉最讓人震驚。當時船上的乘客沉沒海底的有一千二百人之多,其中有一百多個美國人。德國人宣稱此船不但有武裝,而且運送炮彈,依照國際慣例可以擊沉。而且德國之前已經下發過通告,美國人就不應該冒險乘坐此船,從而遭受無妄之災。不過美國法院偵查之後,宣稱此船並無武裝,更沒有運送炮彈。後來美國參戰,這也是一個原因。
第三節 第二年的戰況(1915年8月—1916年)
【英國西線突擊的失敗】英國在歐洲西線的軍隊到1915年9月已增到一百萬人。英國的軍火在大戰之初原本並不充分,後來向美國購買了不少,於是決定和德國軍隊在法國北境阿拉斯(Arras)的東北一決雌雄。當時雙方的正面戰線達十五英里至二十英里,激戰的結果是德國的戰線往後移了二三英里。協約諸國想把德國軍隊逼退到法國和比利時兩國境外的希望又宣告破滅。
【塞爾維亞失利和保加利亞參戰】西線方面雖然有英國軍隊不斷進逼,德國軍隊仍能於戰勝加里西亞的俄國軍隊後,侵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本是世仇,乃於1915年10月乘機加入同盟國一方,向塞爾維亞進攻。雙方苦戰了兩個月,塞爾維亞最終因兩面受敵,全境淪陷。
【希臘態度的轉變】當時英法兩國雖然都有軍隊在希臘的薩羅尼加港登陸,但是也無法挽救塞爾維亞。至於希臘政府對於戰事的態度,此時還沒有明確。國王君士坦丁是德國皇帝的姻親,他當然會偏向於德國一方,而首相凡尼濟羅斯則希望站在協約諸國一方,因此希臘就嚴守中立。直到1917年希臘國王因為政策不同而被逐後,希臘才加入協約國一方。
【凡爾登戰役】德國軍隊於1915年在歐洲西線稍退之後,德國皇太子又於次年春集合大軍企圖攻擊法國東境的要塞凡爾登。1916年2月到7月間,雙方戰況極為慘烈,德國軍隊大有壓倒法軍、直入巴黎的趨勢。協約諸國無不慄慄危懼,惶惶不可終日。但是經過半年的激戰,法國霞飛將軍最終阻止了德國軍隊前進的步伐。1916年3月,英國將葡萄牙拉入戰團,又因前方苦戰日久,損失慘重,士兵急需補充,不得已在5月決定徵兵,凡十八歲以上、四十一歲以下的健全男子,均須入伍當兵。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協約國一方的危急情形。
【索姆河戰役】英法兩國此時深知單獨進攻德國軍隊絕無勝算,於是討論後決定在1916年7月發動聯合進攻。此戰以法國北部的亞眠(Amiens)為戰場,因為剛好在索姆河(Somme)上,故以河得名。此次戰役英國開始使用新發明的鐵甲炮車,叫作「坦克」,能夠爬過鐵絲網和壕溝,用炮火攻擊敵軍。雙方激戰了四個多月,各自死傷六七十萬人。但德國的戰線只不過後退了三英里左右,英法兩國的聯合進攻亦宣告失敗。
【義大利戰線的變化】義大利參戰以後,因為奧匈帝國的要塞非常堅固,所以沒有什麼戰果。1916年春,德法兩軍相持於凡爾登要塞時,奧匈帝國軍隊亦於5月大敗義大利人,6月深入義大利境內。此時俄國雖然失去了波蘭,但是再次進攻匈牙利。奧匈帝國不得已調一部分軍隊向東,義大利軍隊才得以乘機東進,稍稍侵入奧匈帝國的西境。
【羅馬尼亞大敗】羅馬尼亞向來自認為是羅馬人的後裔,和法國人同屬拉丁一族,所以和法國更親近。現在看到俄國軍隊入侵奧匈帝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乃於1916年8月加入協約國一方,侵入奧匈帝國的東境。不料德國人雖然一方面和英法兩國聯軍相持於索姆河上,另一方面仍能調出兩位名將應付東方戰線,再加上保加利亞人又從西南向北方進攻,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終於在1916年12月失守,全國領土失去了三分之二左右。德國因此得到了羅馬尼亞豐富的農產品和煤油,戰鬥力更強。
【空中戰爭的開始】人類戰爭史上至此有了一件空前的事情發生,就是空中戰爭在這場大戰中第一次出現。飛機到現在已成為戰爭中必不可少的利器,而戰爭的可怕亦因此大大增加。德國在這場大戰中,常常用飛艇和飛機到英國的上空投擲炸彈,威嚇人民。英法兩國為了報復,也常常使用飛艇和飛機到德國境內拋擲炸彈。不過這種空中的破壞,威脅有餘,決勝不足,這是我們應該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