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文化常識> 第三十六章 世界商業和海外殖民

第三十六章 世界商業和海外殖民

2024-10-08 20:51:08 作者: 約翰·梅西 馬克斯·韋伯 何炳松

  第一節 歐洲商業的發展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英國海上霸權的建立】我們在前面略敘了東部歐洲諸國在17、18世紀時發展的情形,而且注意到普魯士和俄羅斯兩國逐漸得勢成為世界強國的經過。至於西部歐洲方面,英國正在日趨強盛成為最重要的國家,它的勢力雖然不能左右歐洲大陸上戰爭的進程,但是它在海洋上已經開始占據第一的位置,到如今它的殖民地比誰都大,它的海軍亦比誰都強。當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戰爭終了時,法國和西班牙的國勢都因為久戰而大大衰落,所以英國海軍的優勢獨步一時。自從烏德勒支條約簽訂以後五十年,英國人竟能把法國人逐出北美洲和印度,建立海外殖民帝國的基礎,為19世紀英國商業獨霸世界的先聲。

  【歐洲殖民地的廣大】18世紀時歐洲各國間長期的戰爭並不完全源於各國君主的爭執,商業上和殖民事業上的競爭亦是重要的原因,所以當時戰爭的區域亦非常廣大。原來自17世紀以來,各國的內政已經常常受到商民和殖民地人的要求的影響,在數千里以外的地方和他國或異族互爭雄長。歐洲各國工業中心的繁榮幾乎全靠印度、中國和美非各洲的其他市場。國外貿易一旦停頓,西部歐洲的商業中心一定會衰落下去。歐洲本土的面積不過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十二分之一,而歐洲人治下的領土卻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三。單就法國而論,它在亞非兩洲的領土已等於歐洲全部的面積。大不列顛島的面積不過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一,而它的殖民地竟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歐洲以外的許多國家,如北美洲的美國、中美洲的墨西哥以及南美洲的許多獨立國,也都是歐洲人建立的。這種世界的混合和歐洲人稱雄世界的局面其實是現代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的殖民政策】15世紀末年和16世紀初年從事於世界各地探險事業的大都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敘述過了。葡萄牙最初就知道擴充商業的利益,所以它就於1498年達·伽馬環航好望角以後,陸續建設商站於印度和東亞各地,後來又建設商站於南美洲巴西的沿岸一帶。同時西班牙占據墨西哥、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方。不久荷蘭繼起做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的勁敵,把葡萄牙人逐出印度和香料群島一部分商站,而且占領了南洋群島中的爪哇、蘇門答臘和其他熱帶的地方。這是現代世界史上所謂「經濟的帝國主義」的起源。

  【北美洲的法國人和英國人】在北美洲方面,主要的勁敵為英國和法國,這兩國在17世紀初期都在北美洲占領了廣大的殖民地。英國人最初於1607年殖民於北美洲維吉尼亞(Virginia)的詹姆斯敦城(Jamestown),後來又殖民於新英格蘭(New England)諸地。之後因為英國的清教徒、天主教徒以及兄弟會教徒紛紛遷入,所以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日益繁榮。同時法國人殖民於北美洲新斯科舍和魁北克(Quebec)諸地,但是法國人在北美洲方面的殖民事業進行得很慢。1673年,法國耶穌會教士馬奎特(Marquette)和商人若利埃(Joliet)從事於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一部分河流的探險工作。拉薩爾(La Salle)順密西西比河而下,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名字稱呼他所到的那塊新地為路易斯安那(Louisiana)。1718年,法國人又於河口建設紐奧良城(New Orleans),從此地向北直到蒙特婁城(Montreal)建築了許多炮台。因為英國人和法國人在北美洲爭雄,所以每逢歐洲大起戰爭時,北美洲方面必隨起邊疆的戰事。最後英國人根據烏德勒支條約,從法國人手中奪得紐芬蘭、新斯科舍和哈得孫灣一帶,從此英國人的勢力就獨霸了北美。

  第二節 英法兩國殖民地的競爭

  【印度的衰落】英法兩國對於殖民地的競爭並不以北美洲荒涼之地為限,18世紀初,它們在印度半島上亦各占有穩固的根據地。當時的印度正在莫臥兒王朝的衰落時代,所以人口雖達兩億,文化程度亦很高,可歐洲人的勢力一旦入侵就無法抵抗了。原來印度自從帖木兒的六世孫巴卑爾於1526年侵入以後,就成了大一統的帝國,二百年間極為隆盛。但自18世紀初年以後,中央政府沒有了賢明的君主,國內漸成四分五裂的局面,帝國中地方的官吏往往各霸一方,所以莫臥兒王朝的皇帝雖然仍舊高居於德里的都城中,但是已經徒擁虛名,形同傀儡。英國人和法國人就在此時乘機蠶食他的領土。

  【英法兩國在印度的殖民地】在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位時代,英國商人所組織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東南岸購買了一個村落,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商埠,這就是馬德拉斯城(Madras)。同時英國人又在孟加拉(Bengal)一帶建設商站,不久他們又在加爾各答(Calcutta)城建造了要塞炮台,當時孟買(Bombay)亦已成為英國的商站。莫臥兒王朝的皇帝最初對於海邊的少數外國商民不加留意,到了17世紀末年,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中人常常和印度各地的酋長為難,印度皇帝才知道西方人的勢力不可輕侮。當時英國人不但要對付印度的土人,而且要對付歐洲的勁敵,原來當時法國在印度亦有一個東印度公司。18世紀初,朋迪榭里(Pondicherry)實為法國勢力的中心,人口約有六萬,歐洲人只占二百人。

  【克萊夫】當歐洲七年戰爭開始時,加爾各答的英國人忽然有一個壞消息傳到了馬德拉斯。孟加拉的印度總督竟沒收了英國人的一部分財產,而且把一百四十五名英國人幽禁於一間小屋中,過了一夜,大部分人悶塞而死。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中有一個年輕英俊的書記,名叫克萊夫(Clive),年僅二十五歲,起來組織了一個義勇隊,計有九百個歐洲人和一千五百個土人急赴孟加拉援救,竟於1757年大敗印度總督軍隊五萬人於普拉西(Plassey)。他於是以親英的人繼任孟加拉總督。七年戰爭沒有終了以前,英國便從法國人那裡奪得朋迪榭里城,消滅了法國人在馬德拉斯一帶的勢力。

  【七年戰爭中英國所得的利益】當1763年七年戰爭終了、巴黎和約簽訂時,英國人所得的利益最多。他們在地中海上仍舊保有兩個形勝的要塞,就是直布羅陀半島和梅諾卡島(Minorca)。在北美洲,英國人又從法國人那裡奪得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和一部分西印度群島,法國還將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方割讓給西班牙,法國在北美洲的領土從此完全喪失了。至於印度方面,法國雖然從英國人手中恢復了一部分城市,但是英國人的勢力早已獨霸一方了。

  第三節 美國的獨立

  【英國獨霸北美洲】當1756年歐洲的七年戰爭將起時,英法兩國在北美洲和印度兩處開始爭鬥。在印度方面兩國競爭的情形我們前面已經述及了。至於在北美洲方面,兩國的戰爭其實開始於1754年。英國人因為兵力和軍費兩方面都得到了母國的援助,所以能夠奪取法國人的要塞,1759年攻陷魁北克,再過一年加拿大全部領土進入英國的版圖中了。因此英國人在北美洲就成了一時獨霸的局面。

  【英國對於北美洲殖民地的放任政策】英國人從法國人手中奪得加拿大之後,不久就發生了北美洲殖民地的叛亂,結果英國失去了一部分北美洲較好的領土,這就是美國的獨立。原來英國政府對於殖民地的態度和法國或西班牙都不同,英國政府對待殖民地比較放任,因此英國殖民地的人民亦比較自由。當時英國的北美洲殖民地原分為十三州。維吉尼亞州於1619年設立州議會,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亦早已自成一個小的獨立共和國。當時各州各有憲法的編訂和發展,為他日獨立後各州憲法的基礎。當七年戰爭終了時,英國北美洲殖民地的人口大約有二百多萬。殖民地的財富和實力既然日有增加,生活上又很自由,加之戰勝法國人後自信心非常大,所以殖民地中的人對於英國政府的橫加干涉就覺得難以忍受。這可以說是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叛亂的原因。

  【航業法的頒布】英國亦和法國、西班牙以及其他占有殖民地的國家一樣,曾經頒布了許多關於航業和貿易的法律,想獨占所有殖民地工商業上的利益。在克倫威爾和查理二世時代,英國已經有一種航業法的頒布,目的在於打倒荷蘭的商民。法律中規定,凡亞洲、非洲、美洲各處的土產或製造品,倘使要輸入英國或者英國的殖民地,非得由英國的船隻運輸不可。後來又規定凡歐洲各國的物產,一定要用英國或英國殖民地所造的船隻,須先經過英國,才得輸入英國的殖民地。不久又規定,凡英國殖民地中人把政府特許出售的物產銷售於他國時,亦一定要用英國船先通過英國才得轉運到他國。

  【貿易法的限制】同時英國政府立法規定,凡殖民地出產最多的物品如蔗糖、菸草、靛藍、棉花等只准運銷於英國。別種物品不但不許殖民地輸出,甚至不許他們生產。例如北美洲雖然有大量皮貨的出產,但是他們始終不能輸出皮帽於英國或其他各國。殖民地中人和法國所占領的西印度群島本來有很繁榮的木材和食品的交易,以便輸入大量的蔗糖、糖酒和糖漿,但是英國政府為維持本國領土中的商業,竟不准北美洲殖民地和法國的領土間有這種貿易。

  【殖民地中人的反抗】殖民地中人對於這種限制極嚴、專為英國商民打算的法律當然要極力規避,同時他們冒險進行違法的貿易,因此殖民地的工商業仍日益發展。殖民地中從事工商業的人既然日有增加,他們對於英國政府的過分限制當然要提出抗議了。但是在1763年以前,這種航業法和貿易法的施行都不十分嚴厲,所以資望較深的商民往往把它們當作「具文」看待,不很遵行。英國政府亦因為一面國內常起內亂,一面要對付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野心,所以沒有餘暇注意他們。

  【英國殖民政策的變更】自從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以後,英國在北美洲的領土大增,因此英國政府不得不設法保護新得的領土和籌劃保護新領土時所必需的費用。政府中人以為殖民地中的實業既然日益發達,殖民地中人的財富亦日有增加,那麼他們當然應該負擔這次戰爭中所用的軍費和將來新領土中駐防軍的經費的一部分。

  【印花稅議案】因此英國國會就於1765年通過了一個《印花稅法》(Stamp Act),規定凡租賃契約及其他法定的文件必須繳納印花稅、粘貼英國政府所頒發的印花稅票才算有效。這種徵稅的方法,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並不苛刻,但是當時北美洲殖民地中人卻大為憤慨,以為這是英國政府的苛政;因為他們在七年戰爭時所負擔的軍費已經不少,而且他們在英國國會中沒有代表出席,所以英國國會不應該有議決徵收殖民地印花稅的權力。這種論調發表出來以後,殖民地各州的代表就於1765年集會於紐約,宣稱《印花稅法》有「一種剝奪殖民地中人權利和自由的顯著傾向」。英國政府看到這種情形,不得已將這種稅法取消了,同時決定抽取玻璃、紙張和茶葉等稅以資彌補,又設立一個部門專管從前航業法、貿易法等的切實施行。後來又因為殖民地的抗議把其他稅都取消了,獨有茶葉一項因為受東印度公司的掌控,所以仍舊保留。

  【波士頓茶葉黨的暴動】英國政府既強迫北美洲殖民地中人繳納茶葉稅,又強迫波士頓的商人以低價運銷東印度公司的茶葉,終於1773年引起騷亂。殖民地方面的茶商都以為這種茶稅的徵收實際上違法。當時波士頓有一部分青年結隊擁上一隻停在港中的茶船,把船中的茶葉拋入水中。這件事情就是美國史上所謂波士頓茶葉黨的暴動,為北美洲殖民地公開反抗英國的先聲。英國政府為懲罰禍首起見,於1774年通過幾個議案,禁止外來貨物在波士頓上岸,麻薩諸塞州不得再享有選舉司法官和州議會中上議院議員的權利,以後此種官吏概由英國國王選派任用。

  【大陸會議】這種辦法不僅不能使麻薩諸塞州屈服,反而引起了其他殖民地人的反感和惶懼,因此各殖民地的代表於1774年集會於費城(Philadelphia),討論對付英國的辦法,這是第一次的大陸會議。最後決定在英國解除殖民地的統治以前,各殖民地暫時和它停止商業上的往來。次年殖民地中人公然在萊克星頓(Lexington)攻擊英國的軍隊,不久又在邦克山(Bunker Hill)苦戰一場。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時,公決招募軍隊準備久戰,並公舉華盛頓為元帥。

  【美國宣布獨立(1776年7月4日)】當時殖民地中人原本沒有和英國絕對脫離的意思,但是雙方各趨極端,已經沒有辦法調和了。大陸會議乃於1776年7月4日正式宣布脫離英國聯合成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這是美國立國的起始。當時英國和法國因為七年戰爭惡感很深,所以美國於1778年派遣富蘭克林到法國去簽訂同盟的條約,法國政府乃以巨款借給美國,亦有許多法國青年前赴美國助戰。

  【美國革命的成功】當時英國人對於這次事變的意見有很大分歧,而且國會中人因為多同情殖民地中人,所以英國方面對於軍事的準備不很盡力。但是直到1781年,美國因為得到法國海軍的援助,才在約克鎮(Yorktown)戰勝英國大將康沃利斯(Cornwallis)。最終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當時美國的領土東自大西洋海岸起,西到密西西比河止。河西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南方的佛羅里達州(Florida)仍舊在西班牙的手中。此後逐漸向西和西南各方向發展,直到19世紀中葉方達到太平洋海岸,蔚成現代世界上一個富強且和英國並駕齊驅的大國。自從美國獨立以後,英國就失去了一大塊很好的領土。不過英國保有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到了19世紀時,又在南半球新得到一個澳大利亞(Australia),同時它在印度的勢力亦逐漸發展到喜馬拉雅山麓。

  【美國聯邦憲法的制定】美國獨立以後,十三州的人民便覺得有制定聯邦憲法的必要,乃於1789年把費城憲法會議所制定的憲法,由各州批准施行。中央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制:立法機關設一個兩院制的國會。上院議員由各州州議會選舉,人數相等;下院議員則由民眾依人口多寡比例選舉。這是一面顧及各州平等、一面顧及民主精神的折中辦法,為後來澳大利亞所仿行。司法機關以聯邦最高法院為最高機關,凡各州間發生爭執或國會與各州議定的法律和聯邦憲法相牴觸時,其有最後的決定權。行政機關,設四年一任的總統一人,以及兼任上院議長的副總統一人。設國務院,由總統任命各部部長組成,其中以外交部部長兼任國務卿,對總統負責。這就是和英國內閣制不同的「總統制」。至於各州,可以自由制定州憲,設州議會和民選的州長一人,以統治各州的政務。此外規定信仰自由及人類平等的原理,顯然深受法國自由思想家的主張的影響。1789年召開第一次國會,並選舉華盛頓為總統,定都於華盛頓。美國的國基到此才算立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