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1848年的歐洲革命運動
2024-10-08 20:41:42
作者: 何炳松
第一節 法國的第二共和國與第二帝國
【歐洲民權運動的復起】我們在前面一章中所述的史跡在於說明法國和美國革命所引起的民權運動——全國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和平等——在拿破崙失敗以後,是怎樣被奧地利的梅特涅所領導的一班反動派壓迫和阻遏的;南歐方面的革命運動是怎樣終歸失敗的;拉丁美洲方面的革命運動是怎樣終究成功的。現在讓我們繼續敘述歐洲各國的民權運動怎樣努力奮鬥下去,梅特涅的反動政策是怎樣終歸失敗的。
【1848年的革命運動】我們在前面曾經說過,民權運動為19世紀以來世界上兩大潮流之一,所以梅特涅一派的守舊黨人無論怎樣用高壓的手段去阻遏它,始終沒法辦到。梅特涅雖然在歐洲的政界得勢了三十多年,但是革命運動的醞釀始終未曾停息,到了1848年春,法國、義大利、日耳曼、奧地利諸國竟群起革命,震動了整個歐洲。其中以法國和梅特涅勢力之下的中歐和奧地利所受的影響最大,所以我們加以較詳的敘述。
【路易·腓力大失民心】法國國王路易·腓力自從1830年即王位以來頗失民心。國內新黨中人都以為國王權力過大,他們要求凡是成年的國民都應該享有選舉的權利。不料路易·腓力在位日久,不但他自己對於革新的運動竭力反對,就是國會和報紙亦不許他們有改革的主張。但是國內共和黨人的勢力日益增加,此外還有一班社會黨人主張把國家的組織從根本上改造一番,因此法國內部新黨的力量到了1848年時,已經非常大了。
【第二共和政府的成立】1848年2月下旬,巴黎的群眾擁入議會,高呼「打倒波旁家族」和「共和萬歲」等口號。路易·腓力知道大勢已去,無可挽回,於是宣布退位。革命黨人乃著手建立臨時政府,宣布共和政體。法國第二共和政府就此成立。
【赤色的共和】當法國的臨時政府還沒有組織就緒時,巴黎市內忽然又發生了騷亂。原來當時法國的社會黨人叫作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的,很想乘機組織一種勞工的政府,使得勞工階級掌握政權,以便為工人謀得利益,而且很想以紅色旗來代替從前的三色國旗。臨時政府中人看到社會黨人的勢力很大,所以不得不讓步承認,凡是國民都應享有「勞工的權利」,因此政府勉強策劃出種種無用的工作,建立了許多無謂的工場,叫一群失業的工人分別去管理。
【巴黎的暴動】4月,臨時政府召開了一個立憲議會,由全國二十一歲以上的公民選出代表參加。法國當時的人民大部分是務農的人,對於工業革命後工廠制度所產生的工人並不十分關心,所以選舉的結果是社會民主黨的代表竟占極少數。社會民主黨人乃藉口立憲議會不足以代表全國人民,想把議會推翻,但是他們的舉動被護國軍所制止而沒有成功。當時臨時政府在各種國立工場中所雇用的工人已達十七萬人之多,他們有的做無用的工作,有的竟什麼工作都不做,而每天卻各得兩法郎的工資。臨時政府對於國立工場的計劃原是敷衍,並無希望試驗成功的意思,所以到了1848年6月就把這班「國雇」的工人解散了。解散的結果就是6月23日到25日間,巴黎市內發生了極其可怕的巷戰,戰死的竟達一萬多人,比第一次革命時死於恐怖時代的人數還要多。
【查理·路易·拿破崙被選為總統】自這次巴黎市工人暴動以後,法國人都覺得要維持國內的和平,非得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不可。立憲議會所制定的新憲法規定,共和總統任期四年,由全國人民公舉之。同年冬天全國進行總統的選舉,結果拿破崙的侄子查理·路易·拿破崙(Charles Louis Napoleon)得票最多。查理·路易·拿破崙乃於1848年12月宣誓就任法國第二共和政府總統之職。查理·路易·拿破崙本是一個投機的政客,曾經兩次圖謀起兵恢復帝制,但是都沒有成功。這次法國革命時他竟以勞工階級的代表自命,被選為立憲議會的代表。新憲法制定之後,他又被選為新共和政府的第一任總統。
【第二帝國的建立(1852年)】查理·路易·拿破崙就職後的第二年就和立憲議會發生了衝突。他為鞏固自己的地位起見,凡軍隊和政府中的要職都讓自己的親信去擔任,因此國內的軍政大權逐漸集中於他一個人的手中。他既然大權獨攬,於是想永遠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是他知道要實現這種野心,非得先把議會解散、憲法推翻不可,因此他就於1851年(12月2日)趁總統任期未滿時,用武力把議會解散、把憲法取消、把政府改組。他於是用國民公決的方法,自稱徵得七百萬人的同意重新被選為總統,任期定為十年。過了一年(1852年12月),他又用同樣的方法徵得多數國民的同意,把總統的稱號改為皇帝,自稱拿破崙三世。法國史上所謂的第二共和政府竟只有四年的壽命(1848年12月—1852年12月),就被拿破崙三世推翻了,而法國史上所謂的第二帝國時代亦就從此開始了。至於拿破崙三世稱帝後在內政外交上的種種措施,我們留待後面去敘述。
第二節 奧地利、義大利、日耳曼諸國的革命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奧地利地位的重要性】自從拿破崙一世失敗以後,到普魯士戰勝奧地利的五十年間(1815年—1866年),奧地利在歐洲大陸上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奧地利一面占有倫巴底和威尼斯兩地,隱然做了義大利半島的主人,一面又以日耳曼同盟領袖的資格把普魯士壓服了下去,它的一舉一動在當時可以左右全歐的政局。梅特涅的反動政策能夠風行一時,這亦是一個原因。至於梅特涅為何要竭力去反對革命運動,其實是因為奧地利領土上的人種向來極其複雜,如果各民族都獨立起來,那麼奧地利帝國立刻就有瓦解的危險。
【梅特涅的失敗】當時歐洲各國的新黨中人,都把奧地利看作革命進行中最主要的障礙,而梅特涅就是這種障礙的主腦。他們都以為要想革命成功,非得先把梅特涅推翻不可。1848年2月的法國革命成功以後,奧地利、義大利和日耳曼諸地新黨的聲勢都為之一壯,決意要把梅特涅的反動政策從根本上推翻。3月13日,奧地利都城維也納的民眾首先起來叛亂,要求政府把梅特涅免職。梅特涅知道大勢已去,就於次日扮成英國人模樣和他的夫人遁走倫敦,三十年來的高壓政策就此一敗塗地。梅特涅既然遁走國外,奧地利皇帝對於新黨的要求就無法拒絕,不得已於3月下旬允許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各自製定憲法,規定納稅的平等、信仰和出版的自由;並允許各邦各自設立一個國會,每年開會一次。
【義大利的革命】義大利人得到梅特涅失敗的消息之後,立刻響應起來。米蘭人於3月18日發動革命,把奧地利的駐防兵驅逐出米蘭市,不久倫巴底境內基本上已沒有奧地利人的蹤跡了。3月22日,威尼斯人亦在米蘭人之後建立了聖馬可共和國(Republic of St. Mark)。到了這個時候,那不勒斯、羅馬、多斯加尼和皮埃蒙特各地的君主都紛紛頒布憲法。撒丁國王查理·阿爾伯特(Charles Albert)亦為民意所迫,不得不做義大利人反抗奧地利的領袖。
【日耳曼諸邦的革命】1848年3月,日耳曼諸邦的新黨差不多都受到奧地利的影響而起來革命了,他們主要的要求就是君主立憲、出版自由和日耳曼的統一。各邦的君主都因為民意難違而紛紛讓步。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亦因為3月13日到16日間柏林民眾的暴動,願意召開國會編訂一種可以適用於全部日耳曼的憲法。5月13日,日耳曼各邦的代表在法蘭克福開會,著手於日耳曼憲法的制定。
【義大利革命的失敗】當時奧地利的命運其實繫於義大利,幸而義大利人並不能把奧地利人全部驅逐出境。撒丁國王查理·阿爾伯特亦覺得除少數志願軍外孤立無援,因為對奧地利的戰爭開始以後,義大利各邦竟因為種種原因忽抱一種袖手旁觀的態度。7月25日,查理·阿爾伯特被奧地利人打敗於庫斯托扎(Custozza),不得已和奧地利簽訂停戰的條約,帶領軍隊退出倫巴底。
【奧地利形勢的變化】同時奧地利內部的形勢亦逐漸變化,大有利於政府權威的重振。原來自從奧地利皇帝允許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各自製定憲法、建立國會以後,國內的各民族都紛紛努力於各自獨立的運動,情形弄得更加複雜而混亂。波希米亞的捷克人(為斯拉夫族的一支)和日耳曼人向來是互相仇視的,所以住在波希米亞的日耳曼人,總希望照舊附屬於日耳曼人所統治的維也納,不贊成波希米亞的獨立,免得受捷克人的壓迫。因為種族上的衝突,波希米亞的都城布拉格(Prague)於6月大起騷亂。奧地利親王溫迪施格雷茨(Windischgratz)藉口維持秩序,建立軍政府,宣布戒嚴。不到五天,布拉格的亂事就完全被平定下去了,而波希米亞的獨立運動亦就此完全失敗。這是奧地利政府的第一次勝利。
【維也納叛亂的平定】1848年10月,維也納市內的無產階級忽起暴動,把陸軍大臣縊殺於燈柱之上,皇帝斐迪南遁走市外。不久溫迪施格雷茨帶兵返攻維也納,叛亂之人力竭,乃於10月31日投降。奧地利政府的地位因此更加鞏固。於是改組內閣,無能的皇帝斐迪南亦於12月初讓位於幼年的侄子弗朗西斯·約瑟夫一世(Francis Joseph I)。
【匈牙利共和政府的傾覆】當時匈牙利人在愛國英雄科蘇特(Kossuth)的領導之下,藉口弗朗西斯·約瑟夫一世非法得位,對奧地利宣戰,並於1849年4月間正式宣布脫離奧地利而獨立,建立共和政府,並公舉科蘇特為總統。不久奧地利政府得到俄國軍隊的援助,逐漸逼迫匈牙利。到了8月中旬,匈牙利因力竭而降,叛黨被殺和被拘的達數千人之多。科蘇特遁走土耳其,而終老於義大利。匈牙利的獨立運動到此亦和波希米亞一樣,終歸失敗了。不過數年之後,匈牙利用和平的方法得到了和奧地利平等的地位,成為兩國的聯邦,此後匈牙利的國名亦改為奧地利匈牙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和奧地利分離成為獨立的國家。
【奧地利恢復義大利方面的地位】義大利的軍隊在1848年7月時雖然為奧地利人所打敗,但是在1849年春,義大利各地的民權運動盛極一時。教皇領土和塔斯干尼諸地都於2月建立共和政府,撒丁的民主黨人亦重整旗鼓,用武力來驅逐奧地利人。但是這次運動不久就失敗了。撒丁國王查理·阿爾伯特於3月下旬被奧地利人打敗後,就讓位於其太子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Victor EmmanuelⅡ),為後來統一義大利的名王。到了1849年8月,威尼斯共和國亦為奧地利人所傾覆。奧地利在義大利方面的勢力從此完全恢復了。至於那不勒斯、羅馬、塔斯干尼諸地的共和政府,亦於1849年3月到6月間先後為舊黨所解散。義大利半島上從此只有撒丁一邦保留了比較開明的憲法。
【日耳曼革命的失敗——(一)國民議會的失敗】至於日耳曼境內的情形,亦因為內部意見的分歧而紛擾不堪,奧地利遂得享漁人之利。原來日耳曼自從1848年5月以後,在法蘭克福召開了一次國民議會,目的在於制定民主的憲法。但是這個統一的日耳曼究竟應該包括哪幾個國家呢?當時議會決定,凡是普魯士的領土都應歸入日耳曼的疆域中,至於奧地利的領土,凡是曾經加入1815年所組成的日耳曼同盟的部分,亦一概納入新國的版圖。這個決議案差不多把日耳曼統一的事業從根本上推翻了,因為普魯士和奧地利原是兩雄,勢難並立,現在竟把它們放在一個政治團體中,當然是不能合作的。還有一層,新憲法中規定,日耳曼新國應該設一個世襲的皇帝。議會中人決定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來兼任皇帝,但腓特烈·威廉四世本是一個反對革命的人,而且他不相信這個議會有授予帝位的權力。此外,他很怕自己接受帝位會開罪於奧地利,引起足以危害普魯士的戰爭,因此他對於1849年4月議會的請求拒絕不受。國民議會一年來的立憲工作到此頓成泡影,議會亦就垂頭喪氣地四散了。
【(二)共和運動的失敗】當時日耳曼境內的共和黨人看到國民議會那種聯邦運動失敗,就於1849年初醞釀革命。到5、6月時,薩克森、巴登諸地都把王室推翻了,建立了共和政府。共和黨的聲勢一時很浩大。但是一兩個月後,各地的共和運動都先後被普魯士的武力所壓制,日耳曼的統一和共和從此就無望了。到了1851年,奧地利強迫普魯士同意恢復從前的日耳曼同盟和同盟的公會,把1848年以來的一切革新事業完全推翻了。於是奧地利仍舊在日耳曼境內占據霸主的地位。
【1848年革命的結果】1848年的歐洲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卻留下了幾種很重要的痕跡,表明了民族和民權兩種運動的進步。普魯士和撒丁兩國從此各有一種限制君權、保障民權的憲法。而且這兩國自從這次革命以後,內政上常常有所革新,最終成為各地民族統一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