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歷史常識> 第二十章 基督教教會的起源和事業

第二十章 基督教教會的起源和事業

2024-10-08 20:40:08 作者: 何炳松

  第一節 基督教教會的起源

  【教會代行政府職權的開始】自從羅馬帝國末期基督教從東方傳入歐洲以後,最初常受羅馬皇帝的壓迫。自4世紀時受皇帝君士坦丁崇奉之後,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教會的組織亦日益鞏固;到了中古時代,基督教會竟取代羅馬帝國成為維持歐洲秩序的一個重要機關。所以我們研究中古以來的西方文化史,不能不特別注意基督教的教義和組織,因為在中古時代,它是一個兼有宗教和政治兩種性質的機關。倘若中央政府自己有強大的力量,當然用不著教士來代政府負政治上的責任。但是自從羅馬帝國衰替以後,基督教會逐漸起來代行政府職權。後來各蠻族雖然各建王國,但是亦因境內大地主各霸一方,以戰爭為他們唯一的職業,中央政府既無維持秩序的能力,又不能援助國內被壓迫的人民。在這種情形下,教會當然不能不用恫嚇或勸告來維持境內的秩序,監督契約和遺囑的履行,主持婚姻的成立。此外孤兒寡婦必須加以保護,人民教育必須加以提倡。歐洲基督教會的勢力因此日有擴充,直到後來竟發展到和政府無異了。

  【羅馬教皇權力的來源】中古時代西部歐洲的基督教會中有一個教皇,住在羅馬城中,他的權力很大,聲勢威赫,還在其他各國帝王之上。自從羅馬帝國衰亡時起直到16世紀時德國的路德(Luther)改革宗教時止,前後一千餘年,教皇差不多就是統一全部西歐的大皇帝。現在我們稍述一下教皇的權力是怎樣起源、怎樣發展的。原來當初歐洲各城市中都有一個主教,主管全城各教堂的教務。羅馬城本是帝國的首都,首都主教的威勢當然要比別處為大。

  自2世紀中葉以後,西歐人相傳耶穌大弟子彼得(Peter)曾經做過羅馬城中的第一個主教。彼得在耶穌的門徒中是大眾認為得耶穌真傳的一個人,因此羅馬城中的主教就自命為耶穌的唯一代表,地位和權力都應該在其他各地的主教之上。羅馬城中的主教後來之所以漸漸變成教皇,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

  【羅馬的教會成為基督教的主腦】因此在中古初年時,羅馬城中的教會早已被一般人當作教會中的領袖看待。大家都以為其所主張的教義是耶穌的真傳,最為純正。各地教徒對於教義上如有爭持,往往訴諸羅馬的主教,請他加以釋義。自6世紀以後,教皇的稱呼就漸漸為羅馬城中的主教所專用。羅馬教皇利奧一世死後不久,奧多阿克就把西羅馬的皇帝廢掉了。此後義大利又有東哥特人和倫巴底人相繼入境,大肆蹂躪。在這混亂不堪的時期,不但羅馬城中的人民仰仗教皇的保護,就是全部義大利的人民亦仰仗教皇的指導。羅馬帝國的皇帝又遠處東都,他的官吏雖然領有羅馬城附近的地方,終因離東都太遠,亦不得不接受羅馬教皇的管理和指導。

  【格雷戈里一世(1)(590年—604年在位)】格雷戈里一世任羅馬教皇時所做的種種事業,很可以證明教皇在當時政治上和宗教上所占地位的重要。他原來是一個大政治家,羅馬城的政權經他一番發展之後,差不多全握在教皇的手中了,直到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時才完全失去。而且他又守護中部義大利,反抗倫巴底人的侵犯。這都純屬於政治方面的職務,現在格雷戈里一世既然都負起責任來,他就成為擔任宗教首領兼掌管政權的第一個教皇了。

  【格雷戈里一世的傳道事業】格雷戈里一世在教會史上最重要的功績,就是他那大規模的傳道事業。因為他能夠努力於這種事業,所以英國、法國、德國諸地都逐漸進入羅馬教會的勢力範圍,受教皇的管轄。格雷戈里一世本是修道士出身,所以他的傳道事業大部分都托一班修道士代他去進行。因此我們在敘述傳道事業以前,不能不略述中古時代占有很大勢力的修道士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第二節 清修制度和傳道的事業

  【修道士的重要性】修道士和其他僧團自中古時代以來在歐洲史上的影響力之大,真是一言難盡。在聖本尼狄克會(Benedictines)、方濟會、多明我會(Dominicans)和耶穌會等僧團的編年史上包含許多名人,其中有哲學家、史學家、美術家和大詩人,都是各種人類活動中和知識上的偉大領袖。

  【清修主義深得人心】原來修道院中的生活很得各種人民的歡心。修道院不但為篤信宗教者的樂土,而且是一班沉潛好學逃避世亂者安身的地方。此外窮困無告和落魄無聊的人往往亦遁入這種寺院中求得出世超塵的生活。所以入院清修的動機不一而足。當時的君主和貴人為修福起見,往往捐助土地和金錢作為建造寺院之用,深入叢林之中清靜無塵之地,凡厭棄人間煩惱的人往往投身其間,度他們幽靜安閒的歲月。

  【聖本尼狄克會的清規】修道院制度最初發源於4世紀時的埃及。到6世紀時,西歐一帶的修道院大大增加,因此不得不定出一種清規來作為修道院生活的標準。526年時,南部義大利蒙特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修道院中的住持聖本尼狄克制定了一種規則,這就是有名的《聖本尼狄克清規》。因為這種清規很適合西歐修道士的生活,所以它就成為西歐各修道院清規的模範。

  【清規的內容】《聖本尼狄克清規》的重要性,差不多和世界各國的憲法一樣。其中規定,凡院中的修道士,應公舉院長一人,主持院務,叫作住持。修道士每天除做禱告和靜默沉思以外,須親做烹飪洗衣和種植蔬菜的工作,如有餘暇,須誦讀《聖經》或教人讀書。凡修道士肢體殘廢不能擔任繁重工作的,就專做抄書一類輕易的工作。而且修道士都要宣誓抱定三種宗旨:服從、安貧和貞潔。他要絕對服從住持,不得有絲毫反抗。他要永遠自安於絕對的清貧生活中,無論什麼東西,甚至筆墨書籍等亦絕對不許私有。他絕對不得娶妻,這是因為單身鰥居的生活普遍被認為較家庭生活純潔,實際上如果修道士都娶妻成家,修道院的制度就要從根本上動搖了。

  【修道院的內容】修道士所住的地方叫作修道院,或叫作寺。院的中部有一塊露天的空地,空地的四周有許多建築環繞而起,叫作廊房。廊房的四邊都有蓋瓦的走廊,由此可以往來各室,不致受到陽光的直射或大雨的傾注。廊房的北部為禮拜堂,往往西向,這是修道院中最主要的建築,通常造得非常美麗而宏大。西為庫房,南為膳堂和客廳,東為修道士的寢室。《聖本尼狄克清規》規定凡修道院生活都應力謀自給,不要取償於外人,因此院中廊房的外邊往往有花園、果子園、磨坊、魚池和種菜的圃。此外還有病房一處和客舍一間,為醫治疾病和招待香客或貧人的地方。

  【修道士對於文化的貢獻】當日耳曼蠻族南下時,各地的圖書館大都被破壞無餘,一般人對於讀書亦沒有很大的興趣,抄書的工作當然就非常重要了。羅馬人所有的著作到中古時代差不多全都散失了;各地的修道士卻能設法把古籍用手抄錄下來,因此拉丁文中重要著作的一部分能夠流傳到現代。當時修道士都以為辛苦做工可以幫助他們自己得救,所以他們對於院裡園圃中的工作非常用心,因此較好的耕種方法亦逐漸推行於附近一帶。當時各地的客店原來很少,但是因為修道院往往願意招待過客,商人旅客都可以安然來往,所以西歐各地的交流逐漸繁密。凡此種種,都是修道士和修道院對於歐洲文化的貢獻。

  【修道士傳道的事業】修道士第一件重大的事業就是感化日耳曼民族,使他們改信基督教。他們在這一件事業上非常成功,羅馬教會的勢力因此大為增加。日耳曼民族中首先引起他們注意的,就是入侵不列顛島的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在公元元年原為凱爾特民族所占據,他們的習慣和宗教怎麼樣現在已不可考。羅馬的愷撒雖然在公元前55年時已經開始征服不列顛島,但是羅馬人的勢力始終只限於南部。當5世紀初年蠻族南下時,羅馬人不得不把不列顛島的駐防兵調歸大陸防守北境。住在丹麥以南的盎格魯和撒克遜兩支日耳曼民族就乘虛侵入不列顛島。他們在格雷戈里一世任羅馬教皇時建立了七八個小王國,格雷戈里一世做修道士時就有前往不列顛島去傳道的願望,後來他升任羅馬教皇,就派奧古斯丁率領修道士四十人前往傳道,全島人因此就逐漸改奉基督教。不久羅馬教皇又派人去感化歐洲大陸上的日耳曼人,於是西歐都收在教皇的勢力下了。

  (1) 今通譯為「格里高利一世」。——編者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