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歷史常識> 第二十一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哈里發帝國

第二十一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哈里發帝國

2024-10-08 20:40:11 作者: 何炳松

  第一節 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教義

  【阿拉伯人】羅馬帝國西部備受北方日耳曼民族的蹂躪和波斯怎樣繼續和東羅馬相爭等情形,我們在前面已經述明了。現在我們再述阿拉伯人怎樣趁他們兩敗俱傷之際東滅波斯、西奪羅馬,在亞非兩洲領土上另建一個絕大的國家。阿拉伯人在中古時代的世界史上占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他們是白種閃族人中除猶太人和腓尼基人外最重要的民族。他們可分為兩個階級,就是住在城市中的市民和住在帳幕中的牧人。後一種阿拉伯人就是通常所謂的貝都因人(Bedouins)。他們住在波斯西南的沙漠中,外族不易侵入,所以阿拉伯半島雖有一部分屢受他族的侵凌,但阿拉伯人始終未曾被外族征服過。

  【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宗教的狀況】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Mohammed)改革宗教以前本來崇拜偶像。他們的聖地為麥加城(Mecca),城中有一個古老且尊貴的神廟內藏一立方黑石,相傳這是天使給予亞伯拉罕(Abraham)的紀念品。阿拉伯人叫立方黑石為克爾白(Kaaba),所以這個神廟就叫作克爾白神廟。阿拉伯各地人民來此進香的不計其數。阿拉伯人雖然信仰多神教,國內的異教徒卻亦不少。猶太人因為逃避羅馬人的壓迫,從巴勒斯坦移居阿拉伯的人數尤多。阿拉伯的教士漸從猶太人那裡得到了一神的觀念,他們又從基督教徒那裡得到一部分耶穌的教義,所以穆罕默德所創的伊斯蘭教大體上源於猶太教和基督教。

  【穆罕默德】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大約在570年生於麥加城。他的出身很高貴,因為他的家庭本是克爾白神廟的保管者。他在幼年時從事畜牧,和古代宗教大家如摩西、大衛等一樣,經常在晚上看守羊群;後來改營商業,做了一個駱駝商隊中的人。穆罕默德稟有一種宗教的靈性,喜歡潛思默想。後來他宣稱看見過一個天使給以種種啟示,叫他宣示國人。他的主要信條就是:宇宙中只有一個神,而穆罕默德就是神的先知者。他最初專用勸告的方法叫他人信仰他;但是當時信他的人很少,努力了三年只得到信徒四十個人。

  【伊斯蘭教的大遷徙(622年)】穆罕默德的教義到後來竟引起了一班克爾白神廟管理者的憤恨,他們於是開始壓迫他和他的同伴。穆罕默德為避禍起見,不得已遷移到麥地那城(Medina),這次大遷徙是在622年。在穆斯林看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跡,所以他們就以這一年為伊斯蘭曆紀元的元年,這種曆法如今還風行於全部伊斯蘭教的世界。

  【穆斯林神聖戰爭的開始】此時的麥地那不過是阿拉伯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落,村中各家族意見很深,常起內訌。穆罕默德來到此地以後就做起了公斷人。他定下一種憲章,把各族聯合成一個小規模的共和國,為後來阿拉伯帝國即中國史上所謂大食帝國的核心。他的政府是一種神權政治,和古代的猶太人差不多。穆罕默德此時已不單是一個先知,而且是立法者、司法者和國王。於是他開始用武力去征服附近各地,他於逃亡後一年就派出軍隊去中途襲擊麥加城中反對黨的商隊。這是一種很合阿拉伯風俗的舉動,因為麥加城中的貴族既然想要殺死穆罕默德,雙方當然處於戰爭的狀態中了。又過一年(624年)麥加人和穆罕默德正式大戰了一次,穆斯林大獲勝利。這次戰爭可以說是穆斯林神聖戰爭的開始。

  【麥加的陷落和穆罕默德的去世】伊斯蘭曆十年時,麥加人違背停戰條約,於是穆罕默德率領一萬貝都因人長驅直入攻陷麥加城。阿拉伯人從此一致承認穆罕默德為一個真正的先知,他們自己亦從此聯合成一個偉大的民族。麥加城陷落不久後,穆罕默德就去世了。他的同伴把他葬在麥地那城,到如今那裡依然為世界上穆斯林頂禮膜拜的聖地。

  【《古蘭經》的起源】我們在敘述穆斯林的武功以前,不能不先行略述伊斯蘭教的教義。「伊斯蘭」原是「服從上帝」的意思。穆斯林自稱為穆斯林,他們的聖經叫作《古蘭經》(Koran),相傳其中所含的教義都是從天上的碑上抄下來的。穆罕默德時常把「天經」中的道理通過夢中或幻想中得來的方式講給他的信徒聽。這種道理或印在人的心中,或寫在骨上、陶器的碎片上、椰樹的葉上。穆罕默德去世以後,穆斯林就把它們很謹慎地搜集起來,再加上傳說的補充,編纂成書。這就是《古蘭經》的起源了。

  【《古蘭經》中的要義】伊斯蘭教中根本的信條就是一神。貫徹《古蘭經》的就是兩句話:「安拉(Allah)以外別無他主。而穆罕默德就是安拉的使者。」《古蘭經》以四種主要的德行教人:第一,祈禱,凡教徒必須面向麥加祈禱五次;第二,賑濟窮人;第三,每年遵行齋戒一個月;第四,須親赴麥加進香。凡篤信伊斯蘭教的人將來可望升天,享受看花吃果、美女侍奉的快樂。如為非作惡就要進到烈火燒人和鬼怪百出的地獄中。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伊斯蘭教的宗派】穆罕默德去世以後,他的岳父阿布伯克(Abubekr)承繼教統,號稱教皇或哈里發(Caliph),纂修《古蘭經》,並且將父老口頭的傳說加入經中,叫作遜尼派(Sunnite)。反對這派的人尊奉教祖的外甥阿里(Ali)為教祖的嫡系,主張經文中就應該如此規定,這就是什葉派(Shiites)。伊斯蘭教的宗派實起源於此。現在的伊斯蘭教國家中,土耳其屬遜尼派,波斯和印度則屬什葉派。

  第二節 哈里發帝國的建立

  【西亞和中亞的征服】自從穆罕默德去世以後,穆斯林繼續努力於武力傳教的事業。第二代哈里發奧瑪(Omar)在位時(634年—640年),先於635年遣兵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和腓尼基等地,侵入東羅馬帝國的東境。基督教的發祥地從此落到了穆斯林的手中。又於633年到641年間東攻波斯。波斯王伊嗣俟三世出奔被殺;他的兒子卑路斯(Piruz)向中國唐王朝投降,唐王朝不能救。波斯薩珊王朝四百四十多年的國祚,終於674年為穆斯林所傾覆。

  【波斯祆教的東傳】薩珊王朝於3世紀初年奉祆教為國教,祆教逐漸盛行於東方,同時波斯境內新創的摩尼教的教徒,又因驟受壓迫而向東逃遁,所以中部亞洲一帶,自3世紀末葉以後,本已有這兩派波斯新舊教的風行。到5、6世紀之交,即南梁北魏的時代,中國人才知道有祆教,當時北朝的皇后有奉事祆神的,稱它為「胡天」。但到7世紀初年阿拉伯的穆斯林滅波斯後,波斯的祆教無法自存,它的教徒除一部分逃到印度的孟買成為帕西人(Parsees)外,還有一部分逃到了中國。當時中國的唐太宗(在位時間為626年—649年)本是一個寬宏大量足以代表中國民族性中最優一點的人,對於外來各教無不優待有加,因此中國兩京和西部諸州都建有祆祠,而中國的「祆」字亦起源於此時。這可說是祆教正式傳入中國的開始。

  【摩尼教傳入中國及其衰落】至於摩尼教,雖和祆教同時東傳入中亞,但到7世紀末年唐武后時(延載元年,即694年)才傳入中國。這班教徒殆因中亞一帶受阿拉伯人勢力向東發展的影響,不得不追隨舊敵祆教徒之後跟進中國境內,希望受中國的保護。不過摩尼教徒在中國的情形似乎和祆教徒不同。首先,因為他們通曉天文,自命能夠呼風喚雨,故較祆教徒更能引起朝野的信仰。其次,就是在8世紀後半期,中亞突厥民族中的回鶻人聲勢甚盛,公然引兵深入洛陽,干涉中國的內政,摩尼教徒竟乘機去感化回鶻的可汗,使其變成他們的護法。因此當時的摩尼教徒亦和回鶻人一樣,在中國的勢力有點炙手可熱,所謂的大雲光明寺就此林立於中國各地。但自9世紀中葉回鶻帝國完全瓦解以後,當時的唐武宗又因深信本國固有的道教,大排一切外來的宗教。一時不但佛教被毀,就是景教、祆教和摩尼教的勢力亦驟然被破壞無餘。其中佛教因根深蒂固,不久即死灰復燃。波斯這兩派宗教,則只好依附於道佛兩教的教義而改為秘密的「明教」或「明尊教」。雖能苟延殘喘到宋明時代,但已非本來面目。至於景教,則直到13世紀元代統一亞歐兩洲後,才又以「也里可溫」的名義暫時盛傳於中國,但不久就被佛教徒所排斥而消失了。

  【倭馬亞王朝的武功極盛】自641年後,穆斯林西向非洲北部而進,征服埃及。埃及自古以來原和地中海對岸的歐洲關係極密,此後乃轉入東方穆斯林的勢力範圍了。自661年以後,穆罕默德的正統中斷,於是穆阿威葉(Muawiya)繼為哈里發,遷都於大馬士革(Damascus),建立了有名的倭馬亞王朝(Omayyads),享國幾達一百年。他東征中部亞洲,直入天山南路和印度河流域;西圍君士坦丁堡,征服北非洲全岸,直達大西洋沿岸;再渡直布羅陀海峽進逼西班牙,建立一個中古時代極大的哈里發大帝國。711年得內應而攻入西班牙,大敗西哥特人的軍隊,此後西班牙隸屬於伊斯蘭教治下凡八百年。阿拉伯人紛紛遷入境內,西班牙各地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一切風俗、習慣、服飾、語言、宗教都和穆斯林一樣。

  【圖爾之戰】穆斯林在征服西班牙後的四十五年,又越過北方庇里牛斯山(Pyrenees),進占高盧南部一帶。西歐的基督教徒大為震驚,好像歐洲不久將為穆斯林所滅一樣。732年法蘭克國王的宮中執政查理·馬特(Charles Martel)率領法蘭克人和同盟軍隊在高盧中部圖爾(Tours)大敗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於是退到庇里牛斯山外,守在西班牙境內。自從穆罕默德死後到此約一百年間,大食帝國的國境已經東到亞洲中部的蔥嶺和中國相接,西到歐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蘭克王國為鄰,南占北非洲沿岸全部的地方。版圖的廣大遠在羅馬帝國之上,國勢的強盛和中國當時的唐代可以並駕。

  【大食帝國的分裂】當倭馬亞王朝武功極盛的時候,亦是大食帝國逐漸分裂的時代。原來當倭馬亞王朝於661年創立時,教祖嫡系外甥阿里的子孫多逃到波斯,創立法蒂瑪(Fatima)派,崇尚綠色。同時教祖的叔父阿拔斯(Abbas)(中國《唐書》舊譯阿蒲羅拔)的子孫亦因反對倭馬亞王朝而創立阿拔斯派,分布於呼羅珊(Khorasan),崇尚黑色。至於倭馬亞王朝直系多盛行於敘利亞,崇尚白色。這三派在倭馬亞王朝時代始終互相傾軋,不肯相讓,這就是中國史上所謂綠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的分別。倭馬亞王朝武功極盛時代亦是白衣大食得勢的時代。

  【伊斯蘭教文化的黃金時代】750年以後阿拔斯派起兵攻破大馬士革,傾覆了倭馬亞王朝,於756年建新都於巴格達(Bagdad),叫作阿拔斯朝。這就是黑衣大食得勢的時代,享國凡三百多年。這一朝的最初一百年間,為大食帝國文化上的黃金時代。阿拉伯的學者就在此時把古代希臘的名著譯成阿拉伯文以供國人研究。凡占星學、算學、醫學、地理、歷史、文學等,莫不極其發達。同時阿拉伯的商人東到中國、印度和南洋群島諸地,西到北非洲的西部,北到俄國南境,南到非洲南部,差不多把當時全世界的商業都操控在他們的手中,凡裏海、地中海、紅海、波斯灣、印度洋和中國的南海,處處都可以看見阿拉伯人的商船。巴格達城一時為世界學術的中心和工商業的樞紐。當時穆斯林生活的繁華和中國唐代差不多,與當時西歐各國的簡陋野蠻恰成對比。

  【伊斯蘭教東傳中國】至於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據阿拉伯史學家所記,以為是在715年阿拉伯名將穆斯林東征喀什噶爾的時候。當時中國的唐玄宗曾遣使向他詢明伊斯蘭教的教義究竟怎麼樣。四十年後,唐玄宗因安祿山反叛而西奔時,巴格達的哈里發又曾派穆斯林四千人東來中國,幫助唐肅宗平亂。中國《唐書》亦說:至德初(肅宗時),代宗時為元帥,亦用大食國兵以收兩都,就是指此。據阿拉伯史學家說,中國人為酬勞起見,乃令他們留居中國境內,准娶中國女人。伊斯蘭教從此大盛於中國。到13世紀以後,元人統一西亞,阿拉伯人東來益便而多,伊斯蘭教的傳布亦更加便利。東亞一帶,除佛教外,又加上了一個西來的伊斯蘭教。從此以後,文明世界中遂成為中國佛教、阿拉伯伊斯蘭教和歐洲基督教三大宗教鼎足三分的局面。

  【伊斯蘭教的優點】伊斯蘭教之所以風行和阿拉伯大帝國之所以成立,當然有相當的原因。阿拉伯的穆斯林對于波斯的祆教徒、非洲和歐洲的基督教徒、中亞一帶的佛教徒,態度都和從前安息人一樣十分寬大。所以勃興之後,在最短期內就能統一當時亞、非、歐三洲異族異教的人民,而成為中古時代極大的國家。而且當時新起的伊斯蘭教摻有各教的成分,卻又比祆教的組織單純,比猶太教的民族主義寬大,比基督教的迷信合理,因此風聲所播,信眾日多。加以伊斯蘭教不尚鰥居和苦修,其習慣亦較為適合人類的常情。而它的「清渠中溉,永居不遷,且獲潔侶,以博主眷」的樂園亦足以打動當時一般飽嘗世患的人心。所以當時波斯、羅馬兩大帝國境內的人民無不受其感化,靡然向風。此外據中國史書(《新唐書·西域傳》)所記,大食國王每七日必高坐禮堂對下說:「死敵者生天上,殺敵受福。」所以民眾勇於鬥爭,而教義日行,領土大展。

  【大食帝國的三分和衰替】當阿拔斯朝成立時,倭馬亞王朝的余裔逃到了西班牙,於755年建立大食西帝國,定都於科爾多瓦(Cordova)城,西部文化的發達和東方的阿拔斯朝一樣,而科爾多瓦實為阿拉伯文化輸入西歐的一個大本營。阿里的後裔亦因反對阿拔斯朝逃到埃及,一步步經營,於969年建立法提瑪朝於埃及的開羅。此後的大食帝國乃成鼎足三分的局面。法提瑪朝興起後,在當時國勢最強,而文化的發達亦和其他兩處一樣。自從9世紀中葉以來,大食東帝國逐漸衰替,中央政權漸入新起的突厥人手中,波斯諸地漸漸獨立。東部阿拔斯朝諸帝此後已經徒擁虛名,變成了突厥人的傀儡。至於西部帝國,兵威還是很盛,於9世紀中葉出兵征服地中海西西里諸島,直到15世紀末年方為西班牙的基督教徒所驅逐。

  第三節 伊斯蘭教的文化

  【亞洲為當時世界上的文化中心】大食帝國的極盛時代,亦是中國唐朝勢力的極盛時代。當時世界上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並峙於亞洲,一時東西方海上和陸上的交通都繁密異常。阿拉伯商人到中國廣州、泉州和杭州等地的人數非常多。波斯的祆教和摩尼教、亞美尼亞的基督教中景教一派,以及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教都在此時傳入東亞的中國。此時的佛教在印度雖然早已衰替,在中國卻盛極一時,並從中國再傳入朝鮮和日本。

  【阿拉伯伊斯蘭教的文化】阿拉伯的穆斯林和日耳曼民族一樣,同受上古文化的影響。阿拉伯人尤其能夠把古代科學上的成就積聚起來,加以發揚,再傳給歐洲的基督教徒。他們把這種文化中的元素引入他們所征服的領土上,在巴格達和西班牙兩處尤為發達,當時這兩地的文明程度較其他西方各處都高。穆斯林的法律制度以《古蘭經》為根據,為世界文化史中勢力最大、風行最廣的一種。這種制度實含有宗教的性質,所以和基督教中的摩西律法很相似。至於阿拉伯的文學,則以傳奇和詩兩種為最好。《天方夜譚》一書不但可以使我們窺見巴格達極盛時代一般生活和習俗的情形,而且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傑作。阿拉伯人對於科學的研究尤為熱心,而且成就很高。他們從波斯人、希臘人和印度人那裡引進天文、幾何、算術、醫學、植物學等科學的種子。他們對於這些科學都能加以發揮,加以改進,再傳給歐洲的學者。醫學能夠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科學,就是阿拉伯人的功勞。十進位的記數法亦由他們發明(1)之後傳進歐洲,風行世界。至於阿拉伯的數字,實際上是從印度傳來的。

  【教育和美術】阿拉伯人的文學和科學極其發達,所以學校和圖書館亦到處設立起來。在各大城市中如巴格達、開羅、科爾多瓦諸地都有規模宏大的大學,四方負笈來學的青年真是不計其數,因此當時伊斯蘭教領土上很有一種文雅和學術的氣氛。當時西歐一帶的基督教徒只有一種簡陋的教會教育,和阿拉伯人比起來真有天淵之別,所以當時基督徒留學阿拉伯大學中的為數很多。阿拉伯人所建造的清真寺和其他各種大建築自成風格,為歐洲基督教建築家學習的典範。有一部分極美麗的建築物在西班牙各地如今還有遺址留存,供後人欣賞。

  【世界商業的發展】阿拉伯人不但發展國內的文化有功於世界,而且能發展當時世界的商業,促進歐洲中古時代以來經濟的復興。原來上古時代的商業多由亞洲中部的陸路往西達於歐洲,粟特商人實為中介。中古初年亞歐兩洲交通的孔道漸由陸路移到南部的海洋,波斯人實握有霸權。但自8世紀以後到15世紀末年地理上的新發現為止,凡八百年間,亞歐兩洲的商業因有阿拉伯帝國的成立而大大發展。東自中國的東南,西達非洲北岸以至西班牙,北自中亞往南達於印度和南洋,幾乎都成為阿拉伯商人的活動區域。因此唐代的中國有「市舶提舉司」(即現代的海關)的設置,以增加中國的財源;歐洲南部義大利的城市亦漸受轉運東方商品的影響而日趨繁盛。這都是阿拉伯人活動的功績。

  【中國造紙術的西傳】但是穆斯林最有功於歐洲文化的一點,就是把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歐洲去了。原來中國自從2世紀初年蔡倫改進造紙術且公開發表之後,中國紙就傳到了西部新疆一帶。到5世紀末年遍及中部亞洲,從前木板作書的習慣從此漸歇。8世紀初年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中部亞洲,中國的唐玄宗亦想征服西域。中國將領高仙芝於751年被大食兵大敗於怛羅斯。沒想到這次戰爭竟產生一件文化上極重要的事跡,就是中國造紙術的西傳。因為中國俘虜中有能造紙的工人,阿拉伯人就叫他們在中亞的撒馬爾罕(Samarkand)造紙。中國的造紙術於是就從撒馬爾罕向西經波斯、阿拉伯、非洲的埃及和摩洛哥,然後傳入歐洲的西班牙。11世紀時,古代埃及的草紙和歐洲的羊皮紙都漸被淘汰。12世紀以前歐洲造紙的事業差不多全操控在阿拉伯人的手中,12世紀末年法國雖然已有基督教徒所設的造紙廠,但是歐洲人所用的紙仍舊仰賴於大馬士革和西班牙的穆斯林。自從中國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中國人壟斷造紙業凡六百年,然後由撒馬爾罕的中國俘虜傳給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獨占了五百年,才傳給西班牙的基督教徒。後來中國的印刷術亦於13、14世紀時傳入歐洲,紙的用途更廣,歐洲原有的羊皮紙價貴而難造,就此大衰;而印刷術亦因紙的出產很多,而成一日千里的發展局勢,於是歐洲文化進步的速度空前地加快,進而開創出一個近世文明的新局面。

  (1) 該說法目前尚存爭議。——編者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