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你要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好學才能改變命運
2024-10-08 20:37:34
作者: 王輝
善於用知識武裝頭腦,並轉化為行動力的人,一定會成功。中國有句古話,叫作「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但這句古話到現在也沒有錯:勤奮學習終究會有回報。
雖然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前景十分廣闊,但總體而言,很多的分析報告都明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報告用許多的事實充分證明,個人的社會收入分配與其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在學校受到的教育越多,有生之年的收入水平就越高。而這個收入並非指人們在學校時的收入或者首次工作的收入,而是一個人在其整個工作壽命之內的收入。美國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顯示,除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年齡和工作經驗的差異等有可能影響收入的因素外,考試成績對收入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秀與日後的收入水平密切相關,也可以說與個人的生產能力密切相關。
美國一些研究者發現:在離校後參加工作的學生中,高中結業時數學成績每增加一個標準偏差數,日後工作的年收入就會增加12%。相比之下,在美國,每增加一年的在校就讀時間,收入平均增幅會達到7%~10%。可見受教育年限的長短也與收入水平相關。
2005年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受教育程度和從業情況成為影響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最高文化群體與最低文化群體的收入差距達14517.5元。
通過對2000戶城市居民家庭的調查表明,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長12.6%。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繼續改善,但其增長水平低於高收入家庭。2004年,占20%的高收入組和20%的低收入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634.6元和7400.9元,收入比由上年的3.4∶1擴大為4∶1。
調查顯示,戶主(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撐者)的學歷與收入呈正比關係,並且呈現高度相關的態勢。2004年,收入最低的為未上過學的群體,他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049.8元。收入最高的為研究生群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567.3元。雙方的收入差距拉大,收入比由上年的2.1∶1上升到2.6∶1。
調查顯示,2004年,收入高的前三位依次為專業技術人員、機關黨群企事業人員和辦事管理人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8470.1元、18404.1元和16747.0元。收入較低的職業為生產運輸人員、服務性人員和商業人員等,他們的人均收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生產運輸人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255.7元,僅為最高群體的66.4%。另外,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也較大,2004年金融業人員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425.6元,為採礦業者收入的2.3倍。
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對那些失業的大學生、白領而言,身有一技之長倒還可以豪言壯語一番,正所謂:人生所至,到處有青山。而對於那些讀書少又失業的人而言,只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此外,美國近十年開始從製造型經濟逐漸向知識型經濟過渡,雇用人員模式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即對被雇用的人學歷要求高了,這也是為什麼高學歷的人容易找到工作的另一原因。有學歷的白領大多能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而那些沒有學歷或學歷較低的人無法應對時代的轉型,一旦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衰退,就很難再去適應新的工作。
馬文燦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他非常不滿意自己的工作,經常憤憤不平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總是對我吹毛求疵,他總是說我做得不好,而且還說,我只有在他的監督下才能做得好。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干。」於是他的朋友對他說:「是不是上司不在,你就很放鬆呢?」
「那當然了,誰不是這樣?」
「我建議你好好地把公司的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運營情況完全搞清楚,甚至如何修理複印機的小故障都完全學會,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那麼你再看看上司是不是還是那樣督促你。如果他還這樣說,那麼你就拍桌子走人。你在他們公司免費學習,什麼東西都學會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有收穫又出了氣嗎?」
馬文燦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下班之後也留在辦公室研究商業文書。一年後,朋友問他:「你現在許多東西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馬文燦不好意思地說:「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上司對我刮目相看,也不再監督我了,最近更是不斷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現在是公司的紅人了!」
當今社會,一切科技和應用技術都在飛速向前發展,而且隨著技術的相互交叉運用,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個社會沒有不變的東西,除了變化本身。很早就流行這樣一句話:「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要想適應這個世界的變化,跟上這個社會的變化速度,就必須努力學習,而且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因為當前的知識在十年後就需要全部更新一遍,否則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學習能力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能力,是未來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第一特質。
遠大空調集團總裁張躍擁有2億美元以上資產,1989年創業時只有25歲。張躍的座右銘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當然這裡不是單指那種很刻板的知識,還包括生活方式的認知和品位、感受,這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識中找到美感,體會到享受。
擁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民營企業家傑出代表頭銜的劉漢元,是四川眉山市人,通威集團總裁。他經過十八年的創業,使一個企業成了國內最大的水產飼料及主要畜禽飼料的生產商。他所在的集團擁有4000名員工,集團正在向世界水產業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財富》雜誌認定為全球40歲以下成功的商人——在亞洲僅有13人獲此殊榮。
作為一個規模如此之大的企業的老闆,劉漢元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他的辦公桌上總是擺滿了各種各樣需要他批閱的商務文件。然而,不管再忙,哪怕身處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他都要飛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參加EMBA班的學習。那些大老闆尚且如此加班加點地為自己充電,我們這些凡人又有何不能呢?現如今,「充電」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語,想早日成功的人,努力地學習吧!
相對於人類浩繁的知識財富而言,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儘量要在35歲以前學會本行業所需要的一切知識,並有所發展。
已故零件大王布魯丹在他35歲時,已經成為零件行業的領袖,並且組建了年收入達千萬美元的海灣與西部工業公司。每個人在年輕時都可能有過徹夜不眠、刻苦攻讀的經歷,要學會本行業的一切必要的知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才成。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不努力學習,適應社會,那麼你將被社會所淘汰。你要想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時常「淘汰自己」,抱著一切歸零的心態去學習、充實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強自己的本領,使自己頭腦更充實,更能適應社會的變化。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會不斷適應這個飛速發展變化的世界,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使人生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