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創造並抓住機會
2024-10-08 20:35:29
作者: 王輝
對於一個死腦筋的人來說,他就會相信自己的命運,而一名活腦筋的人則會創造並抓住機會。相信命運的人隨波逐流,最終會走向失敗,而相信機會的人能主動出擊,快速行動,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市場經濟猶如夏日的天氣,瞬息萬變——剛才還是烈日當空,轉瞬之間就會風雨大作,所以要瞅准機會,就像火中取栗一樣,以快制勝才是市場生存的基本法則。對於一個做事有「手腕」的商人,往往在未得到商業信息之前,靜觀其變,等發現機會就馬上行動,絕不會拖延一步。
古語說得好,「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講的是動與靜的關係,古時是用在兵法上的。在「商機無限」的現代社會,「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商業資訊時代,在未得到商業信息之前,靜觀其變,等發現機會就馬上行動。
1875年的春天,美國實業家亞默爾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里看報紙,一條條的小標題從他的眼睛中溜過去。突然,他的眼睛發出了光芒,因為他看到了一條幾十字的時訊:墨西哥可能出現了豬瘟。
他在那個時候很敏感地就想到了:如果墨西哥出現豬瘟,就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州傳入美國。一旦這兩個州出現豬瘟,肉價就會飛快上漲,因為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主要基地,所以他想這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當時他的腦子正在運轉,他抓起了桌子上的電話,問他的家庭醫生要不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醫生一時間弄不清什麼意思,滿腦子的霧水,不知怎麼回答。
亞默爾只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又對他的家庭醫生說:「請你馬上到野餐的地方來,我有要事與你商議。」原來那天是周末,亞默爾當時已經與他的妻子約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醫生約到了他們舉行野餐的地方。他與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醫生很快聚集在一起了,他滿腦子都是這件事,對野餐已經失去了興趣。他最後說服他的家庭醫生,請他馬上去一趟墨西哥,因為他想確定一下那裡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豬瘟。
家庭醫生很快證實了墨西哥發生豬瘟的消息,亞默爾立即動用自己的全部資金大量收購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的肉牛和生豬,然後又以最快的速度把這些東西運到美國東部的幾個州。
事情的發展果真不出亞默爾的預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有關部門下令一切食品都從東部的幾個州運往西部,亞默爾的肉牛和生豬自然在運送之列。由於美國國內市場肉類產品奇缺,所以價格抬得非常高,亞默爾抓住這個時機狠狠地發了一筆大財。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他就足足賺了100萬美元。
他之所以能夠賺到這樣一大筆錢,就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準確地把握了商機。一旦發現商機就果斷出擊、絕不手軟。
不僅在商業是如此,如果把這一理論推導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樣運用。這便要求我們做事要有「手段」,當千載難逢的機會來臨時,要主動快速出擊,抓住它,藉此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使自己的人生上一個台階。
我國古代還有一句讓人受益終身的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做事時如果猶豫不決,當斷不斷,那你最終只會一敗塗地,甚至難有容身之地,徹底失去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
斬釘截鐵、堅決果斷的做事風格是獲得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當然,這裡說的當機立斷,首先,指的是認準行情、深思熟慮後的果敢行動,而不是心血來潮或憑意氣用事的有勇無謀。宋人張詠說:「臨事有三難:能見,為一也;見而能行,二也;當行必果決,三也。」當機立斷的另一方面,並非僅僅指進攻和發展。有時,按兵不動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種果敢的行為,該等待觀望時就要耐得住,按兵不動。該撤退時就應該撤退,這也是一種當機立斷的行為。
史書中有「兵為兇器」的說法。意思是說,在萬不得已時,不得出兵;但是,一旦出兵就要快速出擊,從而速戰速決。「勞師遠征」或「長期用兵」,常常會以失敗告終。
市場上,商機瞬息萬變,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這樣一個觀點:要想抓住機遇,出手「快」是第一法則,因為晚了就會被人一哄而上,搶光市場份額。企業決策者對機遇的嗅覺,可以說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民企巨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他曾多次談到他成功的訣竅,那就是永遠快人半步,他說,正是因為「快半步」,才使希望集團長期以來充滿希望。所謂「快半步」,劉永好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解釋,抓住機遇比別人「快半步」,思想解放比別人「快半步」。我們比較早地「下海」、比較早地搞規模經營、比較早地做「公司+農戶」的結合進行家業產業化的開拓。因此劉永好做生意的巧妙之處就是,因為他知道「先下手為強」。
另外對於產品的創新,也只有「快」者才能迅速占領市場。誰能根據市場需求推出市場定位準、產品質量優的新產品,誰就能把握住商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當然有時候可能會處於危機當中,這個時候就需要講究速度了,只有「快」者才能避險。在傳媒十分發達的今天,企業發生的危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而廣泛地傳播,必將引起社會和公眾的極大關注,負面作用可想而知。處理危機太慢,就會對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其無形資產在頃刻之間貶值。像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南京「冠生園」,2001年出現的危機,使許多人至今還在問,一個好端端的南京「冠生園」,怎麼說衰就衰了呢?誠然,南京「冠生園」事件,跟當時企業自身的技術、服務、質量上的問題有關。但也與其薄弱、遲鈍的危機應對能力有很大關係。
與此現象相反的例子也有,就像是在2000年年底的時候,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暫停使用和銷售含有PPA(苯丙醇胺)的感冒藥劑,其中包括中美史克的幾家藥品康泰克、康得。儘管那個時候他們公司的實力非常雄厚,除了康泰克等藥品外,還有芬必得、阿苯達唑等知名品牌生產線在正常運營,但其整體聲譽和經濟效益無疑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面對危機,中美史克分秒必爭地開展危機公關工作。他們立即公開宣布暫停生產和銷售康泰克等藥品,重新爭取到了消費者的信任,企業又恢復了生機。
一件件成功的企業案例讓我們懂得:「以快制勝」不僅是兵家常識,更是商戰之重要法寶。縱觀中外企業,凡成功發達者,可以說無一不是突出一個「快」字。其實,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企業的行動,倘若稍慢一步,往往山窮水盡,無路可退;稍快一步,則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所以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看你有沒有「快」的意識,有沒有付出快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