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以速度和數量取勝
2024-10-08 20:21:22
作者: 曉平
我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同樣閱讀一本書,有的同學讀進去了,討論起來頭頭是道。可有的同學花了很長時間才讀完,總感覺讀不下去,多次想要放棄,好不容易讀完了,收穫卻遠遠不如他人。為什麼會如此呢?或許有的同學認為「其他同學比我聰明,領悟力強」,還有的同學認為「其他同學肯定有獨特的秘訣」。
其實,並不是其他同學比你聰明,也不是他們有獨特的秘訣,而是你根本沒有掌握閱讀的正確方法,沒有摸到其中的門道。
海濤是一名中學生,平時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可就是有些不得章法。於是他便請教「藏書狂人」爸爸:「爸爸,我看您書柜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是不是所有書籍都讀完了呢?」爸爸回答說:「是的,書柜上的書我都閱讀過了,並且每本書都可以說出內容。」海濤驚訝地說:「每本書都記得內容,您讀書有什麼秘訣嗎?」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爸爸笑著說:「沒錯,閱讀是有一定方法的,只有粗讀和細讀結合起來,閱讀效率才能大大提高,閱讀效果才會更好。一些書我採用了粗讀的方式,一些書則採用了細讀的方式,關鍵要看我閱讀的目的是什麼。當然對你來說,應該採用先粗讀再細讀的方法。」
這裡的粗讀就是快速地瀏覽全書,了解梗概,從而對內容有粗略整體的印象,並且對於文章的主旨做到心中有數。細讀,就是仔細地閱讀,解決重點、難點以及關鍵性的問題。後來,海濤採用了爸爸的讀書方法,果然提高了閱讀的效率,對每本書都能有所悟。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最初沒有多少了解的時候,也只能先看看熱鬧,等慢慢熟悉、了解以及研究之後,才能慢慢地看出些門道來。閱讀也不外乎如此。
比如拿到了一本課外書或是不熟悉的資料,不要立即埋頭就閱讀,因為你對這本書或是資料的內容一點都不了解,那就很難馬上就讀進去,不僅會影響自己的閱讀進度,還會影響對其內容的理解。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簡略地看看內容提要、目錄和序文,再快速地略讀一遍,以便了解這本書的大概內容、主旨,以及整本書的結構。在粗讀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大致了解作者的意圖、思路,文章的重點,或是提出自己的疑問,並且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知識的具體位置。
當然,粗讀雖然是一種快速的閱讀方法,但並不是說在閱讀時就一味地追求速度。一旦速度過快,只是走馬觀花地閱讀,根本沒有起到閱讀的作用,那麼還不如不讀。而且,同學們不要以為一本書經過了快速的略讀之後就可以了,這樣一來你只能像外行一樣看個熱鬧。
接下來的細讀和精讀才是同學們閱讀的重點。你可以帶著自己的目的去細細地閱讀這本書,一一解決在略讀過程中留下的問題,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對文字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這就好比是旅遊,面前擺著整個景區的地圖,同學們必須先瀏覽一下才能知道大致的行進路線,途中有哪些好的景點,哪些地方道路比較好走,哪些地方道路比較崎嶇。然後有目的地觀賞那些景觀優美的地方,在道路崎嶇的地方謹慎小心,在道路平整的地方加快步伐。如果說之前的粗讀是俯瞰全局的話,那麼細讀就是好好地品味那些自己感興趣、美麗的風景了。如此一來,這次旅行你才能既領略到美好風光,又省時省力。
然而事實上,有的同學為了追求閱讀的速度和數量,對任何書籍都只是從頭到尾快速地瀏覽一遍,猶如囫圇吞棗一般,根本沒有了解其中的重點內容、文章主旨、作者思路等。如果你問他這本書的大致內容他或許能夠回答上來,可是涉及細節問題就一問三不知了。試問,這樣的閱讀又有什麼意義呢?
正因為如此,我始終認為,閱讀並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內容、不同性質的圖書應該有不同的讀書方法和讀書要求。也就是說,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應該先看熱鬧,粗略讀一遍力求讀懂就好了,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是閱讀目的進行細讀、精讀,弄清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獲得個人的一些閱讀體會,這樣才能看出其中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