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爭做課堂的主人
2024-10-08 20:15:55
作者: 曉平
在許多剛進入初中的孩子身上,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為聽課而聽課。就是看起來聽課很認真、很專注,課堂筆記完整度也非常高,甚至像複印機一樣完整複述老師所講內容。但是問起這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這些同學不是支支吾吾表達不清,就是前後顛倒東拼西湊,聽課質量非常差。
這樣的聽課方式,除了在本子上記錄老師的話,還有實質性收穫嗎?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這樣全盤接受、生搬硬套、囫圇吞棗的聽課方式,就算你能把老師講的話全都背下來,也是沒有效率的,是非常失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同學課堂上一直專心致志地聽講,甚至把老師講的每句話都記在心上,可到了做題時還是不會,甚至迷迷糊糊的重要原因。
他們只是單純地「複印」了課堂內容,而沒有用自己的大腦來主動思考,沒有將這些知識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要知道,老師所講的內容只是幫助同學們掌握知識的橋樑,橋本身只是工具,並不是目的。老師授課水平有高有低,就像橋有好有壞一樣,這點你是不可選擇的。你能夠努力的地方在於,通過這座橋成功地到達對岸,把知識裝進自己的大腦。
換句話說,課堂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老師講什麼、怎麼講,而在於作為學生的你學什麼、怎麼學。不複製老師的話,有選擇地聽課,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而且對提高課堂效率也是非常有利的。那麼,同學們如何做到有選擇地聽課呢?我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課堂上學會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一節課下來,老師很少像記流水帳一樣平鋪直敘,大多數時候會強調重點,提醒同學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比如,老師在講課時,遇到重要知識點,會在板書中用彩筆勾勒的,直接要求同學們著重注意的;老師還會指出考試中最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地方,讓同學們重視起來。只要你認真聽講,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便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
第二,要抓開頭和結尾。有的同學聽課時常常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認為開頭語不是「正文」,結束語是「正文」的「重複」,可聽可不聽。其實不然,老師講課的開頭,雖然往往只有幾句話,卻是整節課的提綱,只有抓住提綱去聽課,才能使內容清晰。結尾的話雖然不多,卻常常是一節課內容的總結,是對本節重點內容的提煉。
第三,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聽課的重點。一般來說,老師講的內容都要認真聽,但有時老師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進度一般以中等學生的理解能力為主,顧及差生的能力所及,這樣一來,每個同學要根據個人的需求來重點聽課了。
第四,學會把吸收到的每一個知識點分門別類。老師每次強調一個知識點,同學們要把它及時歸類,放進大腦中的知識庫里。這聽起來有些複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新知識和舊知識做比較,確定它屬於哪一個類別。然後,把新知識和舊知識連起來,再進行系統化的記憶。
我曾經建議學生嘗試畫出知識結構圖,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就好像寫文章要有思路一樣,聽課同樣要有思路。老師會根據課堂內容和學生能力水平設計出一個完整體系,它反映一系列課堂內容是怎樣編排組合的,是怎樣銜接過渡的,恰似一條環環相扣的鏈條,把知識點串聯在一起。
因此,同學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抓住知識點,還要適當地「跳」出來,根據老師的課堂思路,在大腦里或者拿一張紙來理清知識點之間的整體聯繫,畫出一幅知識結構圖。
在畫知識的結構圖時,你需要積極總結課堂內容,並且與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交叉對比和關聯。如果你能夠在聽課的過程中通觀全局,就嘗試著把知識點綜合起來看待和記憶,如此一來,知識結構圖就可以清晰深刻地留在大腦中,促使聽課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可以在使用時迅速回憶起相關知識。
所以說,聽課不是被動的,也不是單方面的,課堂的45分鐘是一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同學們要學會主動聽課,有選擇性地聽課,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把握住這45分鐘,獲得最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