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學習的前提,是對這個世界感興趣

學習的前提,是對這個世界感興趣

2024-10-08 20:05:10 作者: 陳文姬

  現在太多父母把孩子「圈養」在家裡,每天都讓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希望孩子能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進而為未來搏一個好前途。這導致孩子的目光接觸之處始終離不開書本、作業、試卷,對這個世界的了解也只局限於電視、書本、手機和網絡。

  於是,孩子的成績或許很好,可對這個世界卻一無所知,眼光和視野始終局限在學校、家庭、小區等方寸之地。孩子小時候可能還沒太大的影響,可等他長大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眼光和視野受到限制,思維、情商、獨立性以及探索能力的發展也受到阻礙,甚至沒有辦法和這個世界相處。

  前段時間,幾個朋友談論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某同事的孩子。這位同事大學畢業就結婚生子,今年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可令她苦惱的是,孩子的就業之路並不順利,他不是沒公司要,而是每家公司都待不了幾天。

  同事感到非常不解,原本這孩子非常優秀,成績好、愛讀書,一直上的都是最好的小學、中學,後來還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名牌大學。大學期間,孩子的表現也很不錯,每年都拿獎學金。為什麼現在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當然,很多人認為很多問題都在孩子自己身上——不會變通,只會死板地照搬書本;做事不主動,還接受不了批評;不會和同事相處,對誰都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我倒覺得,問題就在於這孩子在學校太優秀,並且學生時代的人生軌跡始終局限於學校。這位同事認為孩子學習好、考上名校就是優秀的,就能有出息,結果讓孩子也錯認為學習就是一切,且始終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孩子對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更不知道怎麼和這個世界相處。走進社會後,自然變得格格不入,完全沒有辦法適應。

  事實上,一個只能待在家裡讀書的孩子,和一個能夠走出家門、了解和探索世界的孩子,區別真的非常大。待在家裡讀書的孩子,即便通過書本、網絡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所了解的「世界」也是扁平化的、刻板的、抽象的。而真正體驗這個世界精彩的孩子,由於接觸到更多的人、景物、事物,所以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是豐富多彩的、生動立體的,從而形成了多元的價值觀。長大後,這類孩子的見聞和閱歷不僅豐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正因為如此,父母們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要把孩子關在家裡死讀書、讀死書,而是應該讓孩子出去了解這個世界,直觀地去感受和探索世界。

  我們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帶孩子去旅行,遠的可以去美國、韓國,近的可以去北京、上海,讓孩子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風土、人情。當孩子親眼看到世界的繽紛多彩,親身體會它的千姿百態時,視野和思維就可以得到擴展,心靈就可以得到洗滌。

  

  父母們還可以讓孩子參加夏令營、遊學,開始一次獨特的探索成長之旅。這類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獨立、探索能力,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位朋友的三年級的兒子平時不愛學習,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高,為此朋友給他選擇了一個為期十天的北京遊學夏令營。三四十名年齡相仿的孩子,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天安門、故宮、毛主席紀念堂,還去北大、清華等名校體驗大學的校園氛圍。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參加了北大高才生的體驗課堂,與哥哥姐姐交流、請教。當然這次遊學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孩子的積極性提高不少,成績也有所進步。

  即便我們沒辦法讓孩子出國,也應該儘可能帶孩子到戶外走走,或是到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看看,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或公益活動,這些都可以給孩子接觸社會、鍛鍊自己的機會,幫助孩子打開一個認識世界、增長見識的窗口。

  不管如何,父母們都應該記住,學習的前提,是讓孩子了解世界,並且對這個世界感興趣。讓孩子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更豐富的思想,只有孩子體驗到更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事物,思維、見識、格局才能有所提升,使得未來人生的道路更長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