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親情缺失,可能會毀掉孩子一輩子

親情缺失,可能會毀掉孩子一輩子

2024-10-08 20:02:15 作者: 陳文姬

  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對於每個人來說,親情、愛情和友情都是內心深深渴望的三大精神支柱。親情與生俱來,它最普遍卻又最難適合。在親情滋潤下的孩子,樂觀而幸福,猶如夏日綻放的花朵;缺少親情溫暖的孩子,孤獨而坎坷,甚至生活的底色都是灰色,直至長大之後,這種沉重的灰色依舊籠罩著他的內心,讓他連歡笑都變得生疏。

  這並不是我在危言聳聽。親情缺失,不僅會讓孩子處於缺愛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會給孩子一生的性格造成嚴重的影響。

  這是因為父母的愛是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只有在父母的關愛和陪伴下,孩子內心的親情部分才能得到滿足,心理發展才能健全。可若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缺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使得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變化,甚至導致人格上的缺失和性格上的扭曲。

  據研究表明,「情感缺失症」正成為侵蝕孩子心靈的可怕夢魘。得不到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孩子們往往在行為上和心理上表現出某種程度上的畸形發展,具體表現為怯懦、恐懼、孤僻、沒有安全感、自卑、焦慮、不合群、沒愛心,嚴重的時候可能會脾氣暴躁、嫉妒逆反、有暴力傾向或人格障礙等。而「情感缺失症」的孩子絕大部分來源於單親家庭、父母關係不和睦的家庭、把孩子單獨留守在原籍的家庭,以及父母整天忙於事業的家庭。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很多相似的新聞:留守兒童時常說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可爸爸媽媽為了養家餬口常年在外地奔波,一年也難得見上幾次。當別人問他們是否想念爸爸媽媽時,孩子們總是眼圈紅紅的、哽咽著說:「想,可是爸爸媽媽也需要賺錢啊!他們是為了我們好!」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孩子們懂事得讓人心疼,可懂事不代表他們不渴望親情,不渴望父母的陪伴和關懷。正是因為這種渴望得不到滿足,很多留守兒童的心理都出現了問題,他們或是自卑,或是叛逆,更有甚者走上錯誤的道路。

  一名10歲男孩進入了叛逆期,每天在學校搗亂、打架,在家裡也不聽從爺爺奶奶的管教。他叛逆、倔強,對任何人都帶有攻擊性。老師實在沒有辦法就通知了他的爸爸媽媽,希望他們能好好地管教他。可當父母教訓他時,這個男孩卻說出了讓父母哽咽地話:「你們罵我吧,至少我還能聽到你們說話!平時我總是一個人上學放學,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玩,想找爸爸媽媽撒嬌都不能……」

  男孩的話讓人心酸不已。很多人只看到他叛逆和惹是生非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這些行為背後的那份痛苦——親情的缺失在他的內心留下沉重的陰影,讓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讓他沒有安全感,更讓他對未來缺少了那份信心和希望。

  事實上,很多孩子正是因為親情的缺失,導致心理和性格上出現缺陷,甚至因此而毀掉自己的一生。缺少愛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孤獨自閉之中,由於無法感受到愛,慢慢地他們會產生「被拋棄」的心理投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只會變得越來越強,以至於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愛,不知道如何去愛,甚至失去愛別人的能力。

  可以說,大部分童年缺少親情的孩子長大後都是不快樂的,他們會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情感,很難與人發展正常的關係。之前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位我國女留學生的悲慘經歷,她非常優秀,以出色的成績被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錄取,留學期間成績也可圈可點。

  可就是這樣優秀的女孩,卻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裡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什麼呢?很多人表示不解。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女孩雖出類拔萃,但是卻並不快樂,甚至可以說非常不幸。

  她在自己的博文中說:「小時候,家裡生活困難,3歲的時候我便開始了一個星期只能回一次家的獨立生活。在幼兒園期間,我經常感到恐懼。我沒有朋友,可又是那麼可笑地自閉和敏感,別人隨便對我說點什麼我就當真。於是,我的逆反心理非常強,小學的時候常常跟班裡的男同學打架。這種沒有朋友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初中。」

  很多人說這位女學生的過早凋零是中國教育之觴,是孩子們無法承受壓力、父母們過於追求完美的結果。悲痛之餘我們不禁想到,若是她的父母能在她童年時給予足夠的關懷和鼓勵,驅散她心中的那份孤獨和敏感,那麼這場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所以,對於教育孩子來說,最好的愛是陪伴,最好的滋養是溫暖的親情。愛孩子,就不要在情感上忽視孩子,更不要讓孩子在童年缺少愛和陪伴,否則,我們不以為然的一些小疏忽很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

  用愛和陪伴給孩子的童年增添鮮亮的色彩吧!多一些陪伴,多一些交流,讓孩子感到被愛,能愛別人。如此一來,他們才有能力快樂地生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