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與虛偽

2024-10-08 19:59:08 作者: 季羨林

  虛懷若谷,如果是真誠的話,它會促你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有的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這種人往往不能進步。

  在倫理道德的範疇中,謙虛一向被認為是美德,應該揚。而虛偽則一向被認為是惡習,應該抑。

  然而,究其實際,兩者間有時並非涇渭分明,其區別間不容髮。謙虛稍一過頭,就會成為虛偽。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種體會的。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中國是提倡謙虛最早的國家。在中國最古的經典之一的《尚書·大禹謨》中就已經有了「滿招損,謙受益,時(是)乃天道」這樣的教導,把自滿與謙虛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謂高矣。從那以後,歷代的聖賢無不張皇謙虛,貶抑自滿。一直到今天,我們常用的詞彙中仍然有一大批與「謙」字有聯繫的詞兒,比如「謙卑」「謙恭」「謙和」「謙謙君子」「謙讓」「謙順」「謙虛」「謙遜」等,可見「謙」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我認為,我們應當提倡真誠的謙虛,而避免虛偽的謙虛,後者與虛偽間不容髮矣。

  可是在這裡我們就遇到了一個攔路虎:什麼叫「真誠的謙虛」呢?什麼又叫「虛偽的謙虛」?兩者之間並非涇渭分明,簡直可以說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掌握一個正確的分寸難於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異,「地」指的首先是東方和西方。在東方,比如說中國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須說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國語言中是找不到相當的詞兒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產生誤會。中國人請客,發請柬必須說「潔治菲酌」,不了解東方習慣的西方人就會滿腹疑團:為什麼單單用「不豐盛的宴席」來請客呢?日本人送人禮品,往往寫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會問:為什麼不用「精品」來送人呢?在西方,對老師,對朋友,必須說真話,會多少,就說多少。如果你說,這個只會一點點兒,那個只會一星星兒,他們就會信以為真,在東方則不會。這有時會很危險的。至於吹牛之流,則為東西方同樣所不齒,不在話下。

  可是怎樣掌握這個分寸呢?我認為,在這裡,真誠是第一標準。虛懷若谷,如果是真誠的話,它會促你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有的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這種人往往不能進步。康有為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自稱,年屆而立,天下學問無不掌握。結果說康有為是一個革新家則可,說他是一個學問家則不可。較之乾嘉諸大師,甚至清末民初諸大師,包括他的弟子梁啓超在內,他在學術上是沒有建樹的。

  總之,謙虛是美德,但必須掌握分寸,注意東西。在東方謙虛涵蓋的範圍廣,不能施之於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東方或西方,必須出之以真誠,有意的過分的謙虛就等於虛偽。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998年10月3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