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七不責」,對眾不責排首位
2024-10-08 19:53:26
作者: 朱凌 常清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批評犯錯的孩子,這無可厚非,重點是你選擇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批評孩子。如果是公共場合,建議還是收手為好,給孩子的自信自尊留條活路,行嗎?
有不少家長可能都在大街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在前面「暴走」的家長和一個在後面哭鬧的孩子,家長不停地訓斥,孩子不停地哭。這種「當面教導孩子」的情景總是出其不意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任誰看了都覺得心裡不舒服。不過,最不舒服的恐怕就要數孩子了。
在美國,家長從不會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不爭氣。他們認為這樣是一種犯罪,因為對孩子的當眾指責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信奉英國教育家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當眾宣布孩子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越會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到了侵犯,設法維護別人對自己好評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確實,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妥當的事情。不但親子之間的矛盾公開會招來周圍人的側目、圍觀,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還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嚴重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沒有人願意別人看見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這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一樣。對於那些自尊心極強的孩子來說,父母當眾訓斥自己,簡直是一種莫大的侮辱,令他們難以接受,甚至可能會引發一些悲劇。
劉洋今年12歲,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平時很少和同學交流,學習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水平。
有一次,劉洋媽媽來學校開家長會,老師跟媽媽說,劉洋的成績最近有些退步。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媽媽就大聲呵斥起了劉洋:「怎麼成績又退步了,不是回到家一直在看書嗎?你怎麼就這麼笨呢?」同學們迅速圍到了老師的辦公室前,竊竊私語。劉洋拉了一下媽媽的衣服。
「怎麼,還怕別人笑話呀,怕人說你就好好學習呀!」媽媽還是一個勁地說著。劉洋沒等媽媽說完,自己跑出去了。
從那以後,劉洋變得更加內向了,總覺得同學們在背地裡討論他,覺得同學們都瞧不起他,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最為可怕的是,劉洋心裡開始對媽媽充滿怨恨。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家長總覺得在眾人面前訓斥一下孩子,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卻是天大的事情。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處於擔心和害怕的狀態中,害怕同學們從此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自己,擔心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等等。時間久了,孩子就容易變得敏感多疑。
有些家長因為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提要求,覺得很沒面子,一時急躁就訓斥了孩子。可是這樣做基本上毫無效果可言,不僅沒有維護好家長的面子,還會和孩子之間形成距離和怨恨。這種批評方式不是缺乏愛,而是缺乏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情商。
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門藝術,一種智慧。為人父母,針對孩子的過失進行教育時,可參照明代思想家呂坤的「育子七不責」。這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驗與智慧,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