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能力:毀掉一個孩子,三個字足夠了
2024-10-08 19:52:36
作者: 朱凌 常清
有一項調查顯示,在現實生活中至少有70%的父母覺得自己很稱職,而在這些父母中,又以獨生子女的父母居多,原因是父母覺得自己什麼活都願意替孩子做,什麼苦也都願意替孩子受。可是,這樣真的就是一個稱職的父母嗎?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嗎?
樂樂上五年級,因為是家中的獨生女,父母對她呵護備至,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做不了,什麼也不用做。
「這件衣服髒了,我拿去洗洗。」樂樂高興地拿起自己的髒衣服對媽媽說。
「不可以哦,你還小,洗不乾淨。先放著吧,待會兒媽媽洗。」媽媽笑著對樂樂說。
「媽媽,周末我想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郊遊?」樂樂興奮地向媽媽請求道。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又不是集體活動,迷路了怎麼辦?不安全,不可以去啊。而且,你明天還要上舞蹈班呢。」媽媽一臉擔心地說道。
「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就只知道讓我學習啊學習,我到底還有沒有自由啊?」樂樂終於生氣了。
「我都是為你好!這麼做不都是因為愛你,關心你嗎?」媽媽一臉無辜,覺得自己很委屈。
其實,媽媽所謂的「為你好」讓樂樂不堪重負,她並不開心,覺得媽媽不相信自己,還剝奪了自己成長的機會,漸漸地就開始對媽媽心生怨恨,喜歡和媽媽對著幹。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經常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孩子說「不可以」!家長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願意幫他們做好一切。可是我們的處處否定,既讓自己筋疲力盡,也讓孩子的性格有了強烈的變化:孩子變得固執叛逆,脾氣越來越犟,總是和大人對著幹,越不讓乾的越要干……
家長本以為自己無私的愛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可是孩子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認為家長阻礙了自己成長的自由,從而引發不快和矛盾,影響了親子關係的和諧。像文中的樂樂就是如此,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的生活是為了表達關愛,可在她看來,卻阻礙了她動手能力的培養。
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要講究原則,把握尺度。要知道,家長和孩子看問題的方式不盡相同,所以,高情商的家長都懂得蹲下來,耐心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不會因為心中有愛就對孩子過度約束。要知道,愛得多不如愛得對,真正的愛應該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不竭動力,而不能成為孩子前進的阻礙。
在寵溺中成長的孩子,長大的是身體,長不大的是心靈。一個人的心靈成長不了,那就永遠不會強大。
如果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出於保護孩子的立場,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讓做,繼續包辦他的一切事情,不願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也會在內心對自己產生不信任感。這對孩子以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高情商媽媽會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而不是「全能保姆」。她們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去經歷,去鍛鍊。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自主思考的能力,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不少教育專家提醒父母:不要總是去否定孩子,這樣孩子只會越來越困惑。相反,要是給予他們自由和鼓勵,孩子也會表現出優秀懂事的一面。
「媽媽,我想跟同學去爬山,我很喜歡爬山。」王琪跟媽媽說。
「去吧,注意安全!」王琪的媽媽回答道。
「爸爸,我不想去上鋼琴課了,我不喜歡鋼琴,我比較喜歡運動項目,要不給我報一個羽毛球班吧?」王琪跟爸爸說。
「這個,你自己決定吧!」王琪的爸爸回答道。
王琪今年已經14歲了,也是家裡的獨生女,卻很少在她身上看到獨生子女的嬌氣。相反,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會自己去做。而且,王琪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王琪說,這一切都是歸功於父母很少去否定她的一些想法,這才可以讓她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個父母都想成為好父母,做稱職的父母,希望自己可以給孩子前進的動力,那就試著不要再去輕易地否定孩子,而是去鼓勵孩子,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一些情感的滿足,獲得一些前進的經驗。這才是真正稱職的父母,這才是真正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