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情商高,就是說話讓人舒服3> 當孩子說「打阿姨」時……

當孩子說「打阿姨」時……

2024-10-08 19:52:27 作者: 朱凌 常清

  由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像成年人那樣完善,他們的表達和思維都是簡單化的,所以有時候會很模糊,有時候會很委婉,有時候也會很矛盾。但是,不管是哪種表達方式,都需要父母用心去聽,領會孩子傳遞出來的信息。

  

  孩子對於一件事物的喜歡或者不喜歡,幾乎都是出於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而不管是否符合成人所謂的道德體系。他們偶爾會說「討厭父母」,可能只是因為父母忘記了答應過他們周末一起去遊樂園。所以,不能用成人的道德要求去評斷孩子的情緒感受,而是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感,了解這種在成人看來不能接納的情感背後隱藏著他們怎樣的心理需求。

  多多的爸爸媽媽是上班族,工作比較忙。所以,從多多2個月大開始,他們就雇了一個保姆來照看多多。對於這位保姆阿姨,多多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很喜歡、很信賴,可是從13個月會說話開始,每到早上媽媽要去上班,多多就嚷嚷著「打阿姨,打阿姨」。這種情況前後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多多媽媽變換了各種方法與多多進行溝通。

  第一階段:強烈譴責

  多多嚷嚷:「打阿姨,打阿姨。」

  媽媽訓斥:「不能這麼說,打人是壞孩子!」

  多多繼續嚷嚷:「就打,就打。」

  保姆阿姨臉色很不好看。

  第二階段:說服教育

  多多嚷嚷:「打阿姨,打阿姨。」

  媽媽說道:「阿姨像媽媽一樣愛你,你怎麼能打阿姨呢?」

  多多繼續嚷嚷:「就打,就打。」

  保姆阿姨臉色很不好看。

  第三階段:不聞不問

  多多嚷嚷:「打阿姨,打阿姨。」

  媽媽就像沒有聽到一樣,根本不理多多。

  多多的反應更加激烈:「打,打。」並且揮動小手。

  保姆阿姨異常生氣。

  第四階段:變換思路

  多多媽媽開始思考:孩子為什麼要無緣無故地打阿姨呢?

  多多嚷嚷:「打阿姨,打阿姨。」

  媽媽問道:「多多是想讓媽媽陪你,阿姨去上班,對嗎?」

  多多點頭。

  媽媽說道:「如果多多這樣想,要說出來,媽媽才知道哦。」

  多多一下子撲到媽媽懷裡。

  媽媽說道:「那媽媽以後每天都多陪你一會兒再走,好不好?」多多不鬧了。

  即便是在成人世界中,我們也會用「氣死我了」「我想揍他」這樣的粗暴言語來表達感情,那麼為什麼就不能容許一個孩子這樣表達呢?畢竟,孩子所懂得的語言並不多,當然,對於這種粗暴的語言背後的情緒,父母就得做到及時疏導,而不是要堵住孩子發泄情緒的途徑。

  所謂「無條件地接納」,是指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不過多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不批評和責備。

  孩子的情緒,每時每刻都在傳遞著信息,但是很多家長察覺不到。作為家長,往往會自以為是地推理一番,粗暴地教育一番,然後就把孩子打發掉了。其實,孩子的任何想法、任何選擇都是有理由的,只可惜很少有家長願意聆聽他們的想法,或者說有的父母即使聽了,也很少會進一步深究孩子的內心需求。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睡吧。」朵朵央求著媽媽。

  「怎麼了,你的床不舒服嗎?不是剛給你換的新床單嗎?」媽媽不解地問道。

  「我就是想和媽媽一起睡。」朵朵小聲嘟囔著。

  「你現在都5歲了,已經是個大姑娘了,怎麼還能這麼不獨立,要和媽媽一起睡呢?」媽媽在那裡諄諄教誨。

  朵朵聽完,什麼也沒說,噘著小嘴自己進屋了。

  長期單獨睡覺的朵朵,突然說想和父母一起睡覺了,也許是因為她感到最近幾天自己不被重視,或許是因為當天發生了什麼讓她害怕的事情……這些可能的心理情緒和信號,就需要父母靜下心來,走進孩子的內心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出合理的心理疏導。可以說,這是作為家長的必修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