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情商高,就是說話讓人舒服3> 否認感受: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否認感受: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2024-10-08 19:52:13 作者: 朱凌 常清

  媽媽:寶寶,冷嗎?

  孩子:媽媽,我不冷。

  媽媽:手都是涼的,怎麼會不冷?穿上毛衣!孩子:不,我熱。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熱。

  這就是網絡上曾經流行的一個段子「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的真實寫照。父母用自己的感覺代替孩子的感覺,用自己的想法壓制孩子的想法。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感覺到了控制,而不是愛。

  

  這讓我想起了美國著名作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用愛控制我》一書中提到的一個類似的例子: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館喝咖啡。一位女士貝蒂和她的女兒蘇茜,一起走了進來。女兒7歲左右。

  她們看著玻璃櫃檯下的各種冰淇淋。

  「你要哪種冰淇淋?」貝蒂問女兒。

  「我想要香草的。」蘇茜說。

  「有巧克力的。」媽媽說。

  「不,我要香草的。」

  「我覺得巧克力的更好一點。」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應該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歡巧克力的東西。」「我現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麼這麼倔,真夠怪的。」

  在這段對話中,媽媽一直試圖否認女兒的感受、女兒的判斷,而試圖將她自己的判斷強加在女兒頭上。她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女兒,你內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的判斷,全部是錯的。她所謂「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認。

  當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被不斷地否定和忽略後,他們就會感到困惑和憤怒,心裡會認為:父母不能理解我,對我的感受不重視。慢慢地,孩子就學會了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感受,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結果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親子關係質量逐漸下降。

  其實,孩子的心聲很簡單,當他們跟父母說「壓力大、難受、痛苦、累」等感受的時候,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否定、大道理、說教,那樣只能讓他們感覺更差。如果有人能真正願意傾聽,帶著愛和理解認同他們內心的傷痛或煩惱,他們就會感覺沒那麼鬱悶和困惑,也更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面臨的問題。

  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認同他的感受很重要,但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一句「我了解你的感受」,並不會真正得到孩子的認同。他們會說:「不,其實你根本就不了解。」如果家長可以試著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得更加細化一些,效果就不一樣了。

  比如,孩子要上小學了,有些不樂意,家長說「我知道你不願意去上學」,這樣的說法通常並不會得到孩子的認同。如果把問題細化:「剛入學的這段時間,肯定是有些緊張的,有很多新東西需要去學習、去適應。」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真正理解他的。

  對此,親子溝通專家伊萊恩·瑪茲麗施結合大量真實案例,為我們總結出四個非常實用的幫助家長面對孩子感受的技巧:

  一、全神貫注地傾聽;

  二、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三、說出他們的感受;

  四、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感受。

  我們在傾聽孩子說話、了解孩子的感受時,不要嘴上說在聽,眼睛卻盯著別處,手裡也在忙著其他事,而是要全神貫注,以關心的態度,認真傾聽孩子情緒的宣洩,用簡單的話語或「嗯、哦、啊」這樣的詞來回應,認真體會並說出他們的感受,讓孩子真正地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

  特別是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時,比如孩子說「我好想吃冰激凌,現在就想吃」,通常父母基於邏輯的解釋「家裡沒有了,寶貝,喝點酸奶吧」並不管用。這個時候,第四個技巧就具備了相當顯著的安撫作用,「真希望媽媽能用魔法把酸奶給你變成冰激凌」,你會發現,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那我就喝點酸奶吧」。

  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是有效親子溝通的前提。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只要我們真正與孩子有共情,就會打動他們的內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