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示弱,提升孩子自信
2024-10-08 19:38:38
作者: 寧十一
許多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一副「超人」形象。他們認為應該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樹立權威,並且非常享受被孩子崇拜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在孩子面前示弱,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會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偉大形象,降低孩子對自己的信任感。其實,父母越是強勢,孩子越是懦弱。適當示弱,反而會讓孩子變得強大。
有一個媽媽生病了,但還是強撐著給孩子洗衣做飯,結果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抱怨飯不好吃。另一個媽媽生病了,則明確告訴孩子自己不舒服,孩子不但懂事地自己做飯,還給媽媽端水送藥。兩者的區別,就在於第二個媽媽會向孩子示弱。
在很多孩子的眼中,父母就像是超人一般,能夠解決自己的所有需求。有些父母面對孩子崇拜的眼神,甚至會非常自豪。但是,父母越是強大,孩子的依賴心理越強。在能幹的父母的襯托下,孩子會感覺自身是很弱小的,會事事依賴父母,喪失動手能力。這樣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面,也會成為一個沒有責任擔當的人。
適當向孩子示弱,是一種智慧,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從而激發孩子的信心。
媽媽下班回家,累得半躺在沙發上。這時,她8歲的兒子過來說:「媽媽,和我一起玩拼圖。」
這位媽媽並不想玩,只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但是,她知道兒子還小,讓他明白自己很辛苦是不現實的。於是,這位媽媽輕輕地對兒子說:「媽媽今天身體有點兒不舒服,頭很疼,能把你的肩膀借我靠靠嗎?」
兒子有些不明所以:「就像平時我靠著你一樣嗎?」
媽媽點了點頭,兒子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坐到沙發上,把頭歪在一邊,將小肩膀靠向媽媽,說:「媽媽,是不是靠著我的肩膀你的頭就不疼了?」
媽媽將頭輕輕地靠在兒子的肩上,誇獎他:「是啊!我的兒子已經長大變成男子漢了,可以保護媽媽了。」
兒子聽了很高興,從這以後,經常會主動保護媽媽。
父母主動向孩子示弱,可以讓孩子產生被需求感。只有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了,才會產生保護欲和責任感。當孩子幫助了父母並獲得肯定後,他內心的成就感會倍增。若一個孩子內心擁有很強的成就感,他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懂得示弱的父母,還能為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讓孩子變得自強自立。若孩子習慣了父母的照顧,他們就會認為現在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讓父母解決,而不願意自己去嘗試。父母主動向孩子尋求幫助,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孩子需要學會自我成長,才能變得強大,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
父母的適當示弱,可以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在實踐中獲得自我認同感和經驗,也可以在鍛鍊中不斷培養自信心。那麼,父母如何向孩子示弱呢?
有分寸地示弱
父母向孩子示弱時,要掌控好分寸。過度示弱意味著軟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可依靠,對父母失去信任。因此,父母要選擇好示弱的場景,拜託的事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例如,下班累了,讓孩子幫忙倒杯水;感冒了,讓孩子幫忙拿藥;手受傷了,讓孩子幫忙洗菜……不要在孩子無法承擔的事情上向孩子「撒嬌」,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成長,反而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有方向地示弱
父母想要鍛鍊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就要在哪個方面多示弱,讓孩子幫忙解決問題。例如,媽媽想要鍛鍊孩子畫畫的能力,就可以故意畫一幅丑畫,對孩子說:「媽媽這幅畫用的顏色太醜了,你可以幫媽媽找一個漂亮的顏色嗎?」孩子就會主動去畫畫。
向孩子請教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老師」,多向孩子請教,能在無形中給予孩子鼓勵,讓他變得更自信出色。例如,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父母可以經常向他請教一些簡單的字的讀音、數學公式等。當孩子「教」會了父母,內心會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父母向孩子示弱並不丟臉,聰明的父母不會為孩子安排好每件事情,而是讓孩子學會獨自去嘗試,不斷積累經驗,這樣他們才能有勇氣和能力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