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培養自信自律自主的孩子> 別總夸孩子「聽話」,越聽話的孩子越自卑

別總夸孩子「聽話」,越聽話的孩子越自卑

2024-10-08 19:38:13 作者: 寧十一

  在電影《馴兔記》中,主人公皮皮魯是一個對一切事情都充滿好奇的聰明學生,但是在老師眼裡,皮皮魯卻是一個喜歡調皮搗蛋、故意抬槓的叛逆學生。

  上學第一天,老師問:「一個皮球掉到了深坑裡,我們怎麼才能把它弄出來?」

  皮皮魯說:「如果水坑太深了,我就讓爸爸再買一個,不應該讓孩子為了一個皮球而冒險。」

  老師聽了皮皮魯的回答很下不來台,於是對他說:「老師不對,你對是吧?」皮皮魯堅持:「正確的人才對。」

  老師對皮皮魯的頂撞很不滿意,正要批評他的時候,另一學生李曉曼站起來說:「同學們,老師的知識那麼豐富,怎麼會不正確呢?她每天那麼辛苦,我們要做一個好孩子,聽老師的話,不要和老師頂嘴。」剛說完,李曉曼就變成了一隻兔子。在李曉曼的帶領下,全班開始努力聽話,變成兔子。

  電影中,李曉曼一開始變成兔子時,害怕得哭了,老師一直安慰她,並且告訴她:變成兔子不可恥,是令人羨慕的。這種價值觀,在老師、校長和父母齊心協力的捍衛下,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真理」。

  即使是在生活中,父母也更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並且一直將孩子往這個方向培養。當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情時,父母就會誇獎孩子「聽話乖巧」,給予他們獎勵和表揚;當孩子違背父母的意願時,父母就會罵孩子「不聽話」,甚至處罰他們。然而,越是夸孩子懂事,孩子們越自卑。

  經常夸孩子聽話,會束縛孩子的欲望,讓他們不敢去要自己想要的東西。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說過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歷:從小,媽媽就告訴她要聽話,而聽話的孩子是不會亂要東西的。

  有一次,她和媽媽一起出去玩,路過做棉花糖的攤子,媽媽指著棉花糖說:「想要嗎?」她搖了搖頭說:「不想要。」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媽媽滿意地摸了摸她的頭,說:「這才是乖孩子,不亂要東西。」

  其實,她非常想要看起來像一團白雲似的棉花糖,但是為了讓媽媽覺得自己「聽話」,她只好把真正的想法壓抑了下來。她說:「即使長大了,這種習慣也一直跟著我,讓我變得很自卑,遇到想要的東西不敢開口,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

  聽話的孩子因為害怕父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從來不敢違背父母的話。只要父母一失望,自己就會特別內疚。其實,他們的內心十分羨慕那些任性、叛逆的孩子,他們一點兒都不喜歡別人夸自己「聽話懂事」。甚至偷偷發誓,如果將來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要讓他過早懂事。

  父母一直夸孩子「聽話懂事」,就像是道德綁架一樣,會讓孩子不斷地去壓抑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往往活得小心翼翼,不敢做一件出格的事情。因為他一旦做了出格的事情,就會讓父母失望,自己也會失去「聽話懂事」的光環。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應該聽話懂事,失去了他在那個年齡段該有的任性和放肆,成為父母的「應聲蟲」,沒有自己的主見。

  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優先考慮別人的需要,習慣聽從大人的意見,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大人開心,得到大人的誇獎和認可。但是,這些評價都是來自他人的,孩子並不知道如何認識自己。一旦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好,被大人罵「不聽話」,他的自我價值就會嚴重受損,不斷進行自我懷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自我否定,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自卑。

  成功的教育,不是讓孩子成長為父母期望的樣子,而是讓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真正做到不自卑、不軟弱,遇到事情能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父母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聽話。

  不要將孩子的聽話當成理所當然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真自我,就是一個人在構建自我時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假自我,就是一個人在構建自我時,以他人的感受為中心。懂事聽話的孩子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假自我」,習慣聽從大人的指揮,做事刻板,沒有想像力。很多父母將這種「聽話」當成理所當然,甚至成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導致孩子失去「真自我」。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非常聽話時,不要理所當然地向他人炫耀,而是要去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話。

  允許孩子合理任性

  每個孩子都會有任性的時候,這是孩子天性的釋放。當孩子任性時,有的父母會進行呵斥。這時孩子就會學著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法,迎合父母的想法,壓抑自己真實的需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所以,父母要包容孩子的任性。當然,這種包容是有限度的,不能任由孩子予取予求,成為一個人人討厭的「熊孩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