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白色液體」不尷尬
2024-10-08 19:36:21
作者: 麗罡
小明是一位剛上六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天起床後,他發現床單濕漉漉的,他以為自己尿床了,可是他很快發現內褲也黏黏的,上面還有一攤白色液體,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並不像尿床的跡象。小明十分害怕,以為自己得了什麼怪病,因為不敢和爸爸媽媽講,他忐忑不安地換了乾淨內褲,並將髒內褲偷偷藏到了床底下。
整整一天,小明都在焦慮不安中度過,上課時無法專心聽講,下課了也不想和同學們一起玩耍,老師以為小明遇到了什麼麻煩,問他需不需要幫助,小明也只是搖搖頭。下午放學後,小明飛快地離開了教室,一口氣跑回家,偷偷將藏在床底下的內褲拿出來洗了。吃飯時,小明也沒有胃口,做作業也總是出錯,媽媽發現了小明的異常,便關切地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小明吞吞吐吐的,不想開口。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小明才小心翼翼地將早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媽媽。
聽了小明的話,媽媽頓時鬆了一口氣,溫和地對小明說:「恭喜你,你已經長大了,這些都是你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每個男孩都要經歷的生理髮育……」
雖然媽媽的話說得是正確的,但小明聽了媽媽的話,更加迷茫了,他覺得,自己一定是得了怪病,媽媽為了寬慰他,才讓他別擔心。
事實上,小明的確沒得怪病,他只是遺精了。正如媽媽所說,這是男孩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進入青春期後,男孩的生殖器官日益成熟,在受到刺激後會不斷產生精子和精液,精液在體內不斷地積蓄,當達到一種飽和狀態時,就會通過遺精方式排出體外。也就是說,男孩的遺精實際就是人們常說的「精滿自溢」的結果。因為這種遺精現象通常發生在晚上做夢的時候,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夢遺」。
遺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當男孩發育到一定階段,便會出現遺精。一般來說,男孩首次遺精的平均年齡為12—15歲,每月遺精次數在1—2次,有時會稍多幾次。作為男孩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遺精意味著男孩具備了生育能力。因為缺乏心理上和知識上的準備,男孩在第一次遺精時通常會感覺意外、驚訝和不知所措,有的甚至會像上文案例中的小明一樣以為自己得了怪病。此時,父母應該對男孩進行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們遺精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及遺精後的正確處理辦法,減輕男孩的擔心和焦躁。
那麼父母要如何正確引導男孩認識「遺精」這種現象呢?下面一些建議希望對父母有所幫助。
坦白告訴兒子「遺精不可恥」
遺精是每個男孩成長中都會經歷的事情,它是一種自發的、不隨意的反射活動,不能受人的意識所控制,它擁有一個固定的周期。男孩長到了十二三歲,便會出現遺精現象。許多男孩會將遺精現象看作一種可恥的行為,並因為遺精現象而感覺惶恐不安。事實上,遺精無關思想道德的好壞,它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當孩子出現遺精現象後,父母應該及時進行教育和疏導工作,告訴他們每個男孩子都會經歷遺精,遺精並不可恥。此外,父母還應告知男孩正確處理遺精問題的方式。一是在遺精後需要用衛生紙清除排出物、清潔皮膚,並及時更換內褲,將髒內褲清洗後在陽光下晾曬;二是要穿著寬鬆的內褲,因為過緊的內褲會增加對陰莖的摩擦,容易引起性衝動;三是要注意衛生,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潔,避免包皮垢刺激龜頭。
引導男孩正確對待遺精,儘量減少性刺激
男孩在出現遺精後之所以會感覺迷茫、痛苦和恥辱,一般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對遺精缺乏正確認識;二是受到了外界的一些性刺激,例如瀏覽色情網頁、看黃書等;三是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和重視。
為了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遺精,減少對孩子的性刺激,讓孩子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父母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要引導孩子不看色情書刊、黃色網頁等。
教導孩子控制遺精次數
遺精次數是判斷男孩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依據。但大部分孩子並不清楚究竟遺精多少次才算正常。
正常情況下,青春期的男孩每個月會遺精2—3次,遺精多發生在夢裡。對於正常的遺精,男孩們不必感到羞愧和不安。倘若遺精次數過多,或者在清醒狀況下遺精,就要引起重視了。一般來說,不正常的遺精現象多產生於遺精者思想過分集中在性問題上,或者有手淫的壞習慣。此外,包皮過長、尿道炎、前列腺炎以及身體虛弱、勞累過度等身體因素也會導致遺精過多。
讓孩子學會控制遺精次數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培養孩子正當的愛好和高尚的生活節操;二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平時多讓孩子參加一些文娛、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