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
2024-10-08 19:34:59
作者: 麗罡
有一天,小麗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一道難題,她便向坐在一旁的媽媽「求救」:「媽媽,這道題真的太難了,我實在不會做,您教教我吧。」
媽媽接過小麗的作業本一看,覺得這道題很簡單,於是她一邊按照題意一步步地寫算式,一邊給女兒講解。講完後她又問小麗:「現在知道怎麼做了嗎?知道了就自己寫吧。」
小麗恍然大悟地說:「我知道啦!」然後把媽媽寫在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抄在了作業本上。
生活中,許多媽媽都會以這樣的方式幫孩子解決難題。實際上,這種方式會造成孩子的「思考依賴」。當孩子習慣了向父母「求救」之後,等他們再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她們便不再願意進行獨立的思考了,而是指望父母直接告訴他們答案。
當孩子到了三四年級後,他們便進入了兒童中後期。此時,他們學習的科目會逐漸變難,許多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惑或困難時,首先會想到尋求父母的幫助。此時,如果父母直接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剝奪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讓他們養成「思考依賴」。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父母給予幫助是理所應當的。但這裡的幫助,並不是說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結論」,而是要啟發和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運用所學知識找到解決的辦法,從而弄明白答案究竟是怎麼來的。只有這樣,當他們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們才能夠輕鬆解決。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因此,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不會的題目,父母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也不要對孩子進行過「透」、過「細」的輔導。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題目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的,我相信你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解答出來,不如你先自己試著做一做。」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獨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當孩子通過努力確實無法解決問題時,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導,為孩子搭建一個解決問題的框架。在上面的案例中,小麗因為不會做題而向媽媽尋求幫助,媽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不給小麗做詳細的講解,而是幫助孩子整理做題思路,給孩子一些解題提示,讓孩子試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出正確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鍛鍊小麗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小麗積累學習經驗。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和難題時不驚慌、不依賴父母,父母不妨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
具體來說,為了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可以這樣做:
讓孩子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
讓孩子清楚解決問題的目的和過程是指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問自己:「要解決問題的當前情形與將要達到的目的之間有多大差距?如何減少這個差距?」一般來說,孩子解決問題的技能是在眾多不同類型的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出來的。除此之外,相關信息的提取對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所謂提取,就是使問題清晰化,去掉多餘的信息,讓重要的問題凸顯出來,從而方便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和孩子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障礙
孩子無法擺脫已有知識和假設的束縛也是造成他們不能順利解決問題的關鍵。假設有這樣一個問題:在天花板上掛著兩條繩子,這兩條繩子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當你拽住了其中的一條繩子,就無法夠著另外一條。房間裡還有剪刀、鉛筆和一些口香糖。請問你如何利用房間裡現有的材料,將這兩條繩子連接起來?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將剪刀拴在一條繩子上,這條繩子便具有了一定的重量,然後再將這條繩子拋向另一條,兩條繩子便有機會碰到一起。之所以人們會覺得這個問題難,是因為人們對剪刀有了固定的認知,無法把它想像成一種具有重量的工具。假如我們將剪刀換成「鞦韆板」或其他與重量有關的詞,那麼這道題解起來就會簡單很多。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人們無法擺脫對事物的已有知識和使用習慣時,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就會遇到更多的障礙。
教孩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孩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孩子們在以後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要求孩子具有創造力。與分析性的按部就班解決問題有所不同的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必須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避免得到一個特定的解法。也就是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需要對問題進行反覆的掂量,對待同一問題應從不同方面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尋找不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