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國際篇:古代外國人愛上中國的理由 外國史料里獨家記載的古代中國歷史
2024-10-08 19:28:01
作者: 朝文社
這類記錄在外國史料里的「古代中國獨家故事」,其實各國歷代都有不少。下面的這幾樁趣味歷史,都從新的角度成為古代中華文明變遷的歷史大事的縮影。
1.《亞美尼亞史》:馬超後人遠走亞美尼亞?
三國時代英雄薈萃,蜀漢大將馬超更是人氣超高,這位評書里常見颯爽風姿的英雄,歷史上卻在47歲就英年早逝,有關其子孫的記載也從此寥寥。但在公元5世紀,亞美尼亞史學家莫夫謝斯的著作《亞美尼亞史》卻語出驚人:馬超將軍的後代,就在我們亞美尼亞。
怎麼跑這麼老遠?《亞美尼亞史》記載:公元3世紀時,有位名叫「馬抗」的中國將軍為躲避追捕,流亡波斯,剛在波斯站住腳,中國皇帝派的使節就殺到了波斯。為了不得罪中國,波斯國王只好把「馬抗」送到亞美尼亞。這以後,「馬抗」在亞美尼亞屢建戰功,成為當地一代名將。其家族也在亞美尼亞繁衍生息,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馬米科尼揚家族」。
那這位「馬抗」何許人也?參考這件事發生的時間,恰與三國時代魏國滅蜀的時段相近。於是揚威異國的「馬抗」就被很多後代學者猜測為三國名將馬超的後人。也有學者認為,「馬抗」並非中國人,或許只是個蹭中國熱度的流亡者。但不管哪種說法為真,陸上絲綢之路時代,古代中國王朝的強大影響力卻是由此可見。
2.提速日本史的「中國歸化人」
在中國處於三國時期時,日本還是嚴重野蠻落後的「古墳時代」。但接下來的三百年間,日本人就像開了竅一般,農業、手工業高速發展,隋唐年間一度還敢叫板中國。日本為何會突然「開竅」?《大日本史》給出了一個中國史料里未曾記載的答案:多虧一群中國「歸化人」。
何為「歸化人」?原來公元4世紀正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仍的年代,在自稱漢靈帝後裔的西晉人「劉阿知」等人的帶領下,上萬中國工匠為躲避戰亂,落戶日本,是為「中國歸化人」。這些「歸化人」也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江上波」等家族的祖先。
他們的到來,在當時的日本引發了轟動效應,很多人後來還成了日本的高官顯貴,正是他們帶給日本更持久的強心針:中國當時領先世界的絲綢、冶煉、紡織等技術全數傳入,日本的本土手工業從此加速發展。嘗到甜頭的日本統治者更是瞪圓眼睛,只要中國有動亂,立刻不惜代價挖人。僅463年這一年,日本就軟硬兼施從百濟挖來大批中國工匠,中國先進的「准結構船」造船技術也正是在這時傳入日本。
「中國歸化人」的「科技加持」,正如日本史學家木宮泰彥的感嘆,簡直讓日本「頓形發達」。古代日本在中國隋唐年間跑步進入封建社會,耀武揚威要挑戰大唐,然後被大唐軍隊暴揍一頓後,繼續彎下腰來向中國學習,可見他們堅決的學習精神,確實自古就很強。
3.西班牙人羨慕嫉妒恨:我們的錢都流入了中國人的口袋
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控制的菲律賓馬尼拉地區已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中轉站,1567年,肅清倭寇的明王朝解除海禁後,大批滿載絲綢的中國船從福建月港朝著馬尼拉呼嘯而來。本想大賺一筆的西班牙人,卻很快發現了一個悲催的事實,如馬尼拉大主教給西班牙國王的悲憤報告所說:我們的錢都流入了中國人的口袋。
明朝海外貿易利潤極大,到底大到什麼程度?此時西班牙人的文獻資料最有發言權。墨西哥史料《中國之船》里記載:每到運載中國絲綢的船舶還在從馬尼拉到拉美的路上時,整個拉美大地就開始望眼欲穿。《秘魯總督轄區紀略》更形容:每次貨船靠岸,當地的貴婦們就像過節似的,開始瘋狂掃貨爆買,以至於「她們毫不吝惜白銀與寶石」。
在如此「剛性需求」下,明朝絲綢的出口量開始瘋漲。《中國之船》統計,1583年以前,每年明朝來到馬尼拉的貨船大約有二十艘,每艘載貨量大約三百箱。但1583年後,每年來馬尼拉的中國貨船一度瘋漲到一百多艘,每艘船的載貨量高達一千箱。西班牙貴族操縱的本土絲織業被明朝絲綢完全懟出南美洲,陷入窮到叮噹響的境地。氣得西班牙王室在明末時先後十次頒布嚴令,限制對明朝絲綢的進口。
可這巨大的貿易利潤又豈能靠嚴令就禁得住?白花花的南美白銀一直賽跑般流向明朝。西班牙出口明朝的貿易收益,最多時每年不超過17萬比索。但每年明朝賺走西班牙的白銀,1585年以前是每年30萬比索,1585年後更是高速飆升,到明朝天啟、崇禎年間時,已經超過了每年200萬比索。西班牙從南美輸入馬尼拉的白銀,四分之三都被明朝賺走,以至於《中國之船》記載,西班牙人無奈嘆息:「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比這買賣更賺錢的貿易。」
這碾壓般的貿易優勢見證了「明朝製造」,乃至古代「中國製造」最為風光的時代。
但令人嘆息的是,明朝商人雖賺得盆滿缽滿,明朝低效的財政體制卻無法通過這火熱貿易增加政府稅收。一邊是明朝東南大量白銀輸入,商品經濟火爆,另一邊卻是明朝西北越發貧困,政府收入裹足不前,動亂頻發。晚明的動亂災難,只看這樁西班牙史料里的火熱貿易,就可體味其中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