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戰功是宋人虛構的?看看金國的君臣怎麼說
2024-10-08 19:27:27
作者: 朝文社
身為一位令國人景仰近千年的民族大英雄,岳飛熱血悲壯的一生也遭到過個別刺耳的質疑:岳飛那殺得金人「此間震恐」的輝煌,大多都是南宋人虛構的。
之所以有此質疑,一是因為南宋奸臣秦檜手太黑,他在害死岳飛的同時還瘋狂刪改宋金戰爭時期的各類資料,甚至到了「藏書萬卷焚之」的地步,岳飛征戰時的各類記載更是「稍及於己者,悉皆更易焚棄」。更重要的原因是,岳飛的死敵金人在記載歷史時,更是常見諱敗為勝。金軍的各類悲慘敗仗,要麼被《金史》輕描淡寫,要麼就隻字不提。於是也就有了這甚囂塵上的論調:岳飛真有這麼牛?那為什麼《金史》都不寫呢?
順著這類論調的延伸,有另一種奇特觀點也開始「流行」:既然《金史》上不怎麼提岳飛的戰功,反而常見金軍「打勝仗」的威武表現,那麼宋金議和前的局面分明是金朝占絕對優勢,南宋以「必殺飛」換來的《紹興和議》豈不是救國救民的大功勞?
這種質疑是否成真?最直接的答案得從傳說中「看低」岳飛的《金史》里找。
1.《金史》「看低」岳飛了嗎?
其實,對《金史》這種報喜不報憂的表現,清朝史學家趙翼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兩國交兵,國史所載,大抵各夸勝而諱敗。
而在「夸勝諱敗」這條上,《金史》相當「給力」,比如韓世忠痛擊金兀朮的黃天盪大戰,在《金史》里就變成了「(被金兀朮)追北七十里」「世忠(韓世忠)僅能自免」,也就是被打得全軍覆沒。而曾經浴血死戰順昌,背城大破拐子馬的劉錡更慘,翻遍整個《金史》,這一仗竟連影都找不到。可以說,拼命「矮化」這些守護南宋的抗金戰將,就是《金史》的風格。
「待遇」相對好一些的,是守護蜀地的吳玠、吳璘兄弟倆,這哥倆在《金史》里,各自出現了十次之多,其戎馬生涯的幾場代表作也都多多少少有所提及。畢竟這哥倆與金軍交鋒年頭太長,他們痛擊金軍的川陝各大戰役,估計金人絞盡腦汁也繞不開,「出鏡率」自然就高。
那麼,「出鏡率」僅次於吳家兄弟,在《金史》里被提到八次的岳飛呢?
乍一看去,《金史》對待岳飛也是各種踩。岳飛的每次出場常見各種敗仗。比如「宗弼還軍於汴,岳飛等軍皆退去」「(王伯龍)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岳飛)」,另外還有阿魯朴等人痛擊岳飛,岳飛率十萬大軍攻城不力退去之類的記載。總之,不是岳飛被打退,就是岳飛打了敗仗。
可要細看這些「敗仗」就有意思了,「王伯龍擊敗岳飛」那次,岳飛還是杜充麾下的一員偏將,對照《宋史》記載就知道,這次敗仗是被昏聵主帥杜充連累的退兵。至於其他幾次呢?參考發生時間就知道,都發生在紹興十年(1140),岳飛大勝後被宋高宗逼迫,不得不含恨退兵後。與金軍交手的「岳飛」,大多都是打著岳家軍戰旗的北方義軍。特殊一些的是「宗秀擊敗岳飛」那次,與之交手的並非岳飛,而是張俊、楊沂中等人,卻被《金史》擺了烏龍,甩在岳飛身上。所以說,《金史》里「貶」岳飛的那些記載,大多都是「趁岳飛不在」。
即使是這樣,《金史》依然在不經意間表達了金人對岳飛的真實看法。金章宗年間,南宋宰相韓侂胄發起「開禧北伐」,不料被金朝抄了後路,直接策反了鎮守蜀地的宋將吳曦(抗金英雄吳璘之孫)。有意思的是,金王朝寫給吳曦的勸降信里,除了大讚吳曦祖上的護國功業外,還筆鋒一轉說起了岳飛:「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叄夷之誅,可不畏哉!」你的抗金功勞能和岳飛比嗎?岳飛都被南宋殺了,你還待在南宋幹嗎?
沒錯,「威名戰功暴於南北」正是金朝君臣們對岳飛從未改變的看法——岳飛,就是死對頭金人眼裡讓他們幾代人之後依然念念不忘的強大對手。所謂「岳飛戰功是虛構」的論調,單看「貶」岳飛的《金史》就知道,那是嚴重的讀史不認真。
2.宋金和議,究竟誰該高呼幸運?
既然《金史》里「夸勝而諱敗」如此明顯,那南宋以殺害岳飛換來的《紹興和議》究竟價值幾何?這事兒,金朝這邊也很有「發言權」。
首先對此做出預言的是完顏杲,這位金太宗的親弟弟,金滅北宋時的統帥,金兀朮的老上級,亦曾一度攻克臨安和明州,殺得宋高宗倉皇逃到海上。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帥,怎麼看待宋金戰爭的前景?他去世於1130年9月,那還是金朝軍事力量的巔峰年代,擔憂金朝未來的他,在臨終時寫下《臨終遺行府四帥書》。
就在這封遺書里,完顏杲告訴金朝,一旦南宋決心死戰到底,戰爭機器全面開動,經濟人口處於劣勢的金朝幾乎無法與之匹敵,唯一能做的自保辦法就是扶持做俘虜的宋欽宗在北方建立傀儡政權,作為金朝自保的屏障。若非如此,南宋「任賢用眾,大舉北來,乘勢撼(收)中原人心,復故土如反掌,不為難矣」。
由此可見,最需要一紙和平協議的,恰恰是看上去如狼似虎的金王朝。
而在《紹興和議》簽字前,金兀朮囂張南下的淮西戰役上,雖說金兀朮氣焰十足,不停朝著南宋喊話,揚言不議和就接著打,但金軍當時的實際處境呢?金人李大諒的《征蒙記》里寫得很清楚,金兀朮親口承認,當時金軍雖然小勝了楊沂中,但其實精銳盡失,補給更是斷絕,已經到了「輜重俱盡」的地步,甚至「若宋軍渡江,不擊自潰」,簡直是瀕臨崩潰臨界點。等到南宋把議和答書送來時,強撐了好久的金兀朮也終於大大鬆了一口氣,當場一句淚奔實話:「若能決,無一人一騎得回也。」南宋如果敢接著打,咱們就全軍覆沒了。
不過得意揚揚的金兀朮,還不忘自己夸自己一句:「吾私心用智,但一檄書下,遂取捷。」你看,明明咱們金軍都要山窮水盡了,我故意耍心眼裝強硬,南宋就上當了。
就連多年後,南宋史學家李心傳也發出一聲哀嘆:「可見金人勢窮力竭之實。」言下之意是,這《紹興和議》真是讓金人撿了大便宜啊。
促成《紹興和議》的秦檜,為何至今還要跪著,除了他用奸計殺害岳飛外,還正如大儒朱熹的一句怒斥:「秦檜之貪功以自專,忌賢害能,隳中興之大計,其罪上痛於天。」
為了個人私利,出賣國家利益的人,即使經過千年也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同樣的道理,以岳飛為代表的那一代浴血護國的抗金英雄,縱是滄海桑田,也依然值得我們由衷地紀念。其中的道理,正如一位偉人對岳飛的評價:「英雄永遠為後人所紀念,壞人永遠為後人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