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意外受個刺激,竟立下了保衛中華文明的大功
2024-10-08 19:26:58
作者: 朝文社
4月17日,對於清朝歷史來說,意味著不少想來就肉痛的憋屈人和憋屈事。1818年4月17日,那位親手割了中國領土160萬平方公里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出生了;而1895年4月17日,日本人又大大咧咧動刀,一紙《馬關條約》正式簽字,台灣、澎湖列島被日本一張大口當場撕走,捎帶連本帶利三億兩白銀。相關屈辱場面,簡直鮮血淋漓!
但同樣是4月17日,留下很多類似恥辱時刻的清王朝,也曾上演過中華歷史上榮耀一刻:清仁宗嘉慶十九年,即1814年4月17日,隨著一套厚厚的卷宗送入大清皇宮,中國舉國的文化學者無不聞訊後輕舒一口氣。這是一個動用上百名學者,令大清朝幾乎使出洪荒之力的文化工程,它的重大價值,更比任何一本書的分量都重得多。甚至不誇張地說:中國文明史上,一場多少領土金錢都換不回的慘痛損失,被它完美補救!這個特殊意義的文化工程,正是清朝嘉慶年間編纂完工的唐朝五代文章總集《全唐文》。
區區一本文集,真有如此重大意義?說說這本文集的編纂緣起就知道:嘉慶十二年(1807),登基後就一直被內憂外患折騰的嘉慶帝顒琰總算暫時喘了一口氣,忙裡偷閒想找點唐代文章看看。誰知從內府弄來的一本《唐文》是由南明官員陳邦彥嘔心瀝血編纂完成,號稱最全最權威。可嘉慶一翻就花了眼,明明只是倉促選取了幾篇代表文章,連體例都沒有分,讓人越看越是一頭糨糊。忍夠了的嘉慶帝終於拍板:必須編一部最全的唐代文集!
這樣的緣起,看似是個意外,但這意外背後,更是一個觸目驚心的真相: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無數驕傲輝煌的大唐王朝,它的文明遺產卻在歷經摧殘之後,仿佛連番破碎的精美瓷器般被無情摧毀,連傳承最簡便的文章都一篇篇遺失毀棄,這一本《唐文》中幾篇慘澹的文章,竟然都成了僅存的寶貝。倘若繼續惡化下去,大唐王朝留在後人記憶的,恐怕只剩下一個空幻的想像。這個至今撐起國人驕傲的王朝記憶勢必被徹底無情抹去!
對於每個民族的歷史傳承來說,沒有什麼能比這樣的後果更叫人「細思極恐」。此時長期號稱文治武功輝煌的大清朝,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有些原因確實是不可抗力,在歲月這把殺豬刀面前,文明傳承很多時候都很脆弱,比如唐朝時朗朗上口的唐詩,流傳到明清就已大量散失。如果不是清初集前代心血編纂了《全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如詩如畫的詩篇極有可能就剩下一鱗半爪。
詩歌這一門類尚且如此,浩如煙海的文章更不用說,戰亂王朝更迭,一不留神就慘遭摧殘,千年來各路文人以訛傳訛,錯漏更是一抓一把,不專門整頓一下,跑偏失傳都在所難免!
但也有些原因,嘉慶帝是替祖宗背了鍋。歲月殺豬刀再鋒利,也不及大清朝開國後文化口的大刀片子長期猛砍,寫詩行為稍微用錯點詞句,分分鐘就招來滅門的文字獄大禍,以至於好些可能犯忌諱的文章,不是被封殺就是被人主動毀掉。特別是到了大清朝招牌文化工程《四庫全書》的編纂年代,更是有用的就採編,沒用的直接燒,幸運沒被燒掉的就連抹帶改。如此代代折騰,終於成了嘉慶帝看到的慘澹模樣!
對於嘉慶帝來說,這不是他背的第一口鍋。自從君臨天下,他背鍋就沒停下過,腐敗透頂的吏治,窮得掉渣的國庫,甚至席捲西南的白蓮教起義和未來差點端掉皇宮的天理教之亂,那麼多父輩留下的又重又糟心的大鍋,連綿不斷砸過來。但他明白自己此時必須撐起來的還有這一口鍋:搶救瀕臨失傳的大唐文明,不要讓這個悲慘責任落在自己身上!
於是,經過周密細緻的準備,由彼時清朝文官集團頭號名臣,真實歷史上曾經硬槓過大貪官和珅的文華殿大學士董誥領軍,匯集了當時大清王朝最優秀的一百零七位大師級學者的團隊,隨著嘉慶十三年(1808)一道聖旨,從此拼盡全力忙起來。乍一看人員規模,比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寒酸,可聯想此時清王朝慘澹的國計民生,這個規模已經是拼盡全力了!
以這拼盡全力的「補鍋」精神說,嘉慶皇帝算得上是清朝歷史上百分百的好皇帝。而以「補鍋」的成果說,這次編纂工作,無論效率還是思維,都遠遠超過前人。主持編纂工作的董誥,當年就是《四庫全書》的副總編,編書水平早已登峰造極,他的腦子就是活字典,需要採編哪些資料全在頭腦里裝著,出手就博採眾家,撒網撒得十分廣,既有《四庫全書》里的相關收錄,還有《永樂大典》《唐文粹》等各類資料,甚至還從佛道典籍里大量採編,連每個州縣的地方志細節,哪怕簡單幾句話摘錄也不放過。這是自《全唐詩》後,大清朝再次以不懼艱辛的可敬精神挽救中華的文明遺產!
尤其需要讚嘆的是,這一番廣撒網、細較真的採編,不但搶救出大批理論上已經失傳的唐朝文獻資料,甚至把好些自唐朝滅亡後幾百年裡掰扯不明白的歷史問題都折騰明白了。比如有些爭議文章到底是哪個作者寫的,再比如一些重大宮廷事件乃至戰爭的真實場面究竟如何?《新唐書》《舊唐書》漏缺的內容,甚至有些文章里的錯別字,一個都不放過,全都糾正了過來。
六年煩瑣至極的辛勞,到嘉慶十九年(1814)4月16日這天,終於完美收官。糾正歷代編輯錯漏的《全唐文》正式定稿,收錄了三千零三十五位作者的兩萬零二十五篇文章,共一千零四十卷。全書收錄了從隋唐至五代十國這段風雲歷史裡方方面面的歷史畫卷,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類精品文章,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有翔實的小傳,隋唐五代的人物歷史,從頭到尾完美呈現。
在整個中國古代編書史上,這一部《全唐文》堪稱經典,是一部超越時代的精品。在19世紀中葉的英法聯軍侵華浩劫里,中國的庫藏典籍遭到了洗劫,連大部頭的《永樂大典》都沒有倖免,倘若沒有這部倖存的《全唐文》,唐朝歷史文明的諸多經典文章就將永遠在戰火中消失,永遠不能復原!只此一樣,拍板修書的嘉慶帝,還有一百多位嘔心瀝血的學者,都是民族英雄。
當然對這段歷史,除了讚嘆,也許還得有一聲嘆息: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倘若接下來的晚清王朝能夠自強探索,能夠像編一本書一樣認真,我們後人的嘆息也許還可以再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