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2024-10-08 19:26:30
作者: 朝文社
深愛唐朝的日本人喜愛的唐詩有很多首。但要論一千多年來,令日本人愛得持久,甚至愛到瘋狂的一首唐詩,當屬中唐詩人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一首虐心的詩
在群星燦爛的唐代詩人中,一生坎坷的張繼只是其中一個小人物。有關他的史料記載可謂寥寥,一首《楓橋夜泊》也是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唯一代表作。但就是這麼一首「普通作品」,在鄰國日本卻實現了完美逆襲,自從漂洋過海「登陸」後就快速躥紅,遠遠反超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唐詩明星」,至今依然大紅大紫。
《楓橋夜泊》在日本究竟紅到什麼地步?用清朝學者俞樾的形容來說:「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自從該詩誕生一千多年來,日本列島歷經戰火更迭,但這首《楓橋夜泊》卻得以口耳相傳,代代深受青睞。甚至在今天的日本中小學教科書里,《楓橋夜泊》也是重點必考詩篇。不會背《楓橋夜泊》,上學都沒臉見人。
痴愛此詩的日本人,對此詩還充滿了深深的情懷。詩中提到的「楓橋」與「寒山寺」都成了日本粉絲心中的勝地。20世紀初,很多日本人跑到中國來看還看不夠,乾脆又在日本東京都青梅市郊,有樣學樣地造了「楓橋」與「寒山寺」,蘇州寒山寺的巨鍾也是1905年日本工匠們鑄好後贈送而來。某位日本前首相更是直言不諱:「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嚮往的地方。」看看每年12月31日扶老攜幼、蜂擁跑來蘇州聆聽寒山寺鐘聲的日本人,就可知這一千多年裡《楓橋夜泊》在日本有著怎樣震撼的影響力。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人會對這首唐詩愛得如此深沉?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張繼的這首詩寫得太過虐心。
作為一位半生歷經挫折的落魄詩人,一首《楓橋夜泊》是途經蘇州的張繼滿心傷懷的詠嘆。先是「月落烏啼」,然後「江楓漁火」,涼薄的環境籠罩而來,然後城外的寒山寺里「夜半鐘聲」遙遙而來,直達客船。悽苦中的一聲鐘鳴,空靈清遠的效果,直穿人心。
這樣的「虐心」風格,不但在唐詩中獨此一號,更對上了日本人的審美胃口。日本的文學作品,最推崇的就是這種悽苦孤冷的詠嘆風格。包括日本文學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日本經典的電影,往往都充斥著類似的意境。而將這種風格運用到極致的《楓橋夜泊》自然也就觸動了一代代日本人的心弦,引來了不少感同身受的仰慕。
2.一位不朽的人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日本人對中國唐代文化的一種濃厚的「寒山」情懷。
其實,整個《楓橋夜泊》打動日本人的不只是孤獨的憂傷,還有詩中的「寒山寺」三個字。因為這個讓日本人無比仰慕,不惜隔空山寨一版的寒山寺里,藏著一個在中國相對低調,在日本卻家喻戶曉的人物:寒山。
寒山,是唐朝出身於官宦世家的一代詩僧。這位寒山寺的創立者,是《全唐詩》里存詩312首的牛人,一生倡導詩歌的白話風格,卻不為時人所理解。他的詩歌朗朗上口,卻被同時代唐朝詩人的光輝所遮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綻放出異彩,那通俗易懂的風格,同情民間疾苦的主題,越發受到後人的尊崇。其獨特魅力,正如寒山本人生前所說:「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大約在中國元朝年間,寒山的作品傳入日本,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推崇。比起唐代其他詩人,寒山在日本成了「紅人」,不但詩作一版再版,甚至日本小說家森鷗外還「加工」了寒山的履歷,寫成小說《寒山拾得》,成了20世紀日本暢銷書。對「寒山寺」的情結,自此成了日本人心中一種深深紮根的情懷。
因此,作為一首詠嘆寒山寺的詩,《楓橋夜泊》的「人氣」持續飆升,成為日本人心中中國詩歌的不朽經典。熱愛如此之深,讓不少國人咂舌稱奇,也證明了另一個硬道理:博大精深的中國詩歌文化就是擁有這樣恆久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