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孟子

2024-10-08 19:21:45 作者: 烽武野

  公元前312年,耳順之年的孟子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鄒國,他在這裡一住就是二十餘年,直到生命的盡頭。

  孔子、孟子都是命里缺官,官運不順,即使當了官,也不是手握重權的大官。但這對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大幸事,歷史上少了一位職業官僚,卻多了一位影響深遠的大學者。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孟子最崇拜的就是孔子,《論語》是孟子枕邊讀物,一有空就翻翻看看。他回到鄒國後,就效仿《論語》,與弟子公孫丑、萬章一起編書,後世將這本書稱為《孟子》。

  提到《孟子》,我們知道它是儒家四書里的一本,其文學性是四書里最高的,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磅礴大氣」。

  相比於都是片言隻語的《論語》,《孟子》一書強的那可不是一星半點!裡面經常出現大篇幅的散文,更有邏輯嚴謹的辯論文章。在先秦散文大家中,能與孟子一較高下的也只有莊子。

  可惜的是,孟子一生遊歷列國,不光遊說自己的學說,還要教學,更要與人論戰。忙得不可開交的孟子這才讓閒雲野鶴般的莊子在文學造詣上壓自己一頭。

  放下了執念的孟子,一邊寫書,一邊授徒,過上了屬於自己的閒散日子。

  據考證,孟子活了84歲!這在當時絕對是超級壽星。

  遇到老壽星,很多人會請教長壽秘訣。面對前來求教的人,孟子也沒有告訴人家他吃什麼保健品,做什麼健身項目,而是說了一句玄而又玄的話:

  「我善養浩然之氣!」

  孟子的弟子公孫丑不理解,向老師求教。孟子仰天思考了很長時間,一直在想如何向弟子解釋。

  「這個有點難解釋。浩然之氣既宏大又剛強,如果用正義來培養它,就可以讓它在天地之間無處不在!浩然之氣必須與義和道相結合,沒有它們,浩然之氣就沒有戰鬥力。浩然之氣是正義在人的內心長期積累而成的,不是從外界獲得的。如果做了虧心事,浩然之氣就會消失。」

  打個比方,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叫浩然之氣的種子,這顆種子必須用正義作為土壤,用道做肥料來滋養。浩然之氣茁壯成長後,充滿了滿滿正能量,讓人無所畏懼,敢於與邪惡勢力作鬥爭。

  正所謂「浩然之氣,至大至剛」!

  浩然之氣成為無數文人修煉內心的終極目標,更成為現在無數民間養生機構的一大賣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名,直接就取自「浩然之氣」。

  晚年孟子,一邊養生一邊著書,他與弟子合著的《孟子》成為流傳千古的著作。這本書也成了儒家經典里最光芒萬丈的一本書,因為這本書為底層百姓吶喊,更有讓專制君王畏懼的「民本」思想。

  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聽從上級的安排,不要跨越自己的等級。孟子也很認同,可是他經常與楊朱、墨家學派論戰,於是搞笑的一幕出現了。

  如果仔細觀察中國古代幾次思想攻擊,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攻擊某派最凶的人,往往受那派影響最大。因為想要打倒敵人,就要深入研究敵人的思想,尋找其破綻。孟子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研究對手的思想與書籍,雖然知道其有害,但不知不覺深陷其中,最後竟被洗腦了。

  楊朱講為我,墨子講平等,孟子受此影響,講民為貴!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意思是,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土地神與穀神,國君的地位最輕。想要名正言順地當天子,必須贏得萬民的擁護;想要成為諸侯,就得獲得天子的承認;想要當大夫,就得獲得諸侯的承認。諸侯不好好治理國家,就得換人來干。

  這話不光是在戰國,甚至於在中國歷代王朝都讓君主聽得渾身不舒服。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怎麼地位還不如老百姓。

  如果說「民為貴」只是讓統治者聽得不舒服的話,那麼下面一句直接讓統治者炸雷了。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如果國君把臣子當作自己的手足,那麼臣子則把國君當作自己的腹心;如果國君把臣子當作犬馬,那麼臣子就會把國君當作不相識的路人;如果國君把臣子當作糞土草芥,那麼臣子就會把國君當作不共戴天的仇人。)」

  這句話如同劃破暗夜的一道閃電把歷代統治者驚出一身冷汗。在孟子看來,君臣之間,沒有絕對的服從義務,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也別怪我對你不客氣!我是否服從你,完全看你對我好不好!

  受到驚嚇最大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文化程度不高,都是一邊造反一邊學習。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最害怕別人威脅自己的帝位,我讓你死,你就得死,生是我老朱家的人,死也是我老朱家的鬼,化成為灰也得拿到田裡當肥料。

  當了天子後的朱元璋,靠著自己那點文化水平翻閱《孟子》一書。看到「君之視臣如手足……」這句話時,開啟了狂怒模式。

  「這是要教壞臣子謀反啊!《孟子》一書分明是謀反教科書呀!」

  彼時,即使孟子已經死了一千多年,朱元璋依舊沒有放過孟子,他要禁了《孟子》,罷免孟子在孔廟中的配享!

  這消息一出,朝中大臣譁然,哪個不是熟讀《孟子》,考科舉步入仕途?敢毀我心中偶像,老子跟你拼了。

  明朝皇帝愛打大臣,經常把大臣褲子脫了打板子,打死打殘都不是新聞。這反而造就了明朝大臣抗擊打能力極強!一大群官員抱著必死之決心,以維護偶像為己任,開始向朱元璋發起炮轟。就喜歡拿大臣練刀的朱元璋害怕了,他沒想到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人,會讓滿朝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敢冒生命危險去挑戰至高無上的皇權。

  因為孟子告訴讀書人,在高高在上的君王面前,自己是人,不是犬馬,更不是奴才,大家生而平等。

  雖然孟子在後來成為讀書人的大偶像,但是在他死後一段時間影響力並不大。

  有一次弟子公孫丑問孟子:「先生,您應該稱得上聖人吧?」

  孟子聽後,臉色大變。

  「啊!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呀!聖人的稱號連孔子都不敢自稱,我哪敢呀!」

  的確,孟子死後,他的影響力始終沒有超越孔子,他在《史記》里的記述只有137個字。

  有的明星慢熱要十幾年,孟子的慢熱卻是上千年,可是孟子卻在關鍵時刻成為儒家的救世主。

  從漢代獨尊儒術開始,儒家輝煌了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到了魏晉南北朝,思想體系宏大的佛教開始在中國傳播,道家玄學異軍突起,儒家思想市場受到嚴重擠壓。到了唐代,儒釋道在學術市場呈三足鼎立之勢。

  就在儒家生死存亡之際,孟子的思想再次橫空出世,戰鬥力爆表。

  佛學思維縝密、邏輯性強,極其善於辯論。唯一可以與佛學辯論一較高下的只有辯王之王的孟子。孟子說過「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這成為儒家重塑思想霸主地位的大旗。

  道家玄學談心性,有哲理。孔子搞的是人倫學,對於玄奧的思想又沒啥觸及。唯一能抗衡玄學的,還是孟子!孟子會談心性,我有性善論,我有四端,我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浩然之氣。

  到了宋朝,知識分子直接從孟子的思想里發展出了程朱理學。在當時,孔子只是儒家的精神領袖,而孟子在儒家的段位已經超越了孔子,成為實際主宰。

  到了元朝,來自蒙古高原的統治者,追封孟子為「亞聖」。

  活著的時候不得志,死後卻影響數千年,改變了人世間,這才是聖人。任何名垂青史的君王在聖人面前,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如果把歷史的維度拉長,最後的勝利者往往都是孟子這樣的理想主義者。

  孟子的思想看似是一碗政治雞湯,對於戰國統治者來說,不能管飽,但雞湯畢竟營養豐富,遠非一碗米飯所能媲美的。

  在西方國家,一貫奉行著達爾文所說的「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可是,歷史上並沒有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能長久。近代史上,那些西方強國,靠超越同時代的科技與武器,縱橫四海。可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這些列強如同接力賽一樣,一個接一個興起,卻又一個接一個衰落。並且每一個大國隕落時,都是破鼓萬人捶,牆倒眾人推!

  用孟子的一句話解釋其衰落的原因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西方文明是一個強勢的文明,他們推廣自身文明的方式極其野蠻粗暴,依靠的主要是戰爭與殖民。而東方的華夏文明,卻始終矗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主要靠的就是「仁」。

  孟子死後數十年,秦帝國靠武力統一天下,又以驚人的速度崩塌。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告訴世人,倚靠暴政、把人們當牛馬的政權,只會死得很難看。一個政權乃至於一個文明的長久,靠的就是「仁」,百姓要有仁義之心,統治者要施以仁政,對外要懷柔遠人。

  只有仁者才能無敵於天下,永恆於世界!

  孟子生前很失意,可他的思想卻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影響了中國人的世界觀。

  可與孟子同時代的戰國諸侯,大多都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之人。

  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位。

  此時已到了戰國後期,競爭日趨白熱化,諸侯國天天打榜,秦國穩居第一名,第二名總是在換人。

  之前排名第二的楚懷王已客死在秦國。新繼位的齊湣王,新晉為天下二號人物,手裡有點資本就開始浪。殊不知,他正帶領全體齊國人在墳頭蹦迪。

  而把齊國引上黃泉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蘇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