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壹> 危機四伏:江南豪強大起義

危機四伏:江南豪強大起義

2024-10-08 19:06:36 作者: 九皋寒叟

  隋大業九年(613)七月,也就是楊玄感起兵之後,餘杭人劉元進宣布造反。

  據史料記載,劉元進喜歡行俠仗義,頗有遊俠風範,在村裡的風評極好。不過,他最引以為傲的是自己的手臂,垂手過膝,頗有皇叔劉備的風範。每逢夜深人靜之時,劉元進便喜歡顧影自憐,崇拜自己的天賦異稟,希望老天爺能夠讓他早日飛黃騰達。遺憾的是,劉元進實在找不到發家致富的辦法。

  朝廷第一次征討高句麗,山東和河北相繼爆發起義,劉元進似乎沒有想到這是幹大事的機遇,因此錯過了這波創業小高潮。這不,朝廷二征高句麗,楊玄感剛剛起兵,劉元進就以反對朝廷徵調民夫為由,煽動老鄉造反了。自古以來,有人帶頭造反,必定會有人跟風相隨,這是亘古不變的鐵律。

  隋大業九年(613)八月初二,楊玄感兵敗身死的前夕,朱燮和管崇二人在江南聚眾鬧事,他們帶著一幫土匪搶劫附近的小老百姓和商旅,也搞出了不小的動靜。

  這兩人是何方神聖,居然敢扯旗造反?

  朱燮,籍貫吳郡,背景不詳,只知道在吳郡做道士,專門研讀兵書和歷史,學術水平還算過關,是老鄉眼中的專家,膝下有幾十個學生。

  楊玄感起兵之後,朱燮按捺不住了,他覺得自己滿腹才華,不能就這樣被埋沒,於是自己給自己還俗,帶著一部分學生宣布造反。由於朱燮有點江湖地位,起兵之後,附近的土匪和盜賊紛紛前去投奔,轉眼之前就形成了氣候。

  管崇,籍貫晉陵(今江蘇省常州市),長得風流倜儻,身材高大威武,很有男人味兒。平日裡,管崇自命不凡,逢人就說他有王侯將相的風骨,晉陵的土匪盜賊和無業游民唯恐錯過這個「天賦異稟」的奇人,紛紛找他表忠心,聚集在他的旗下。朱燮起事之後,管崇立馬就在晉陵起兵,過程毫不拖沓。

  如果是在清朝,江南是朝廷賦稅重地,一等一的重要,可是在隋朝,江南的地位其實有些尷尬,因為它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總而言之,江南的發展,大致是從長江中游到長江下游的過程。

  

  秦朝以前,黃河流域和長江中游是歷代政權最喜歡的區域,長江中游有一個楚國,地盤雖大,可是在北方大哥的眼裡,他們依舊是蠻荒之地。

  有人可能會問了,不是還有吳和越嗎,而且地盤還很大。

  確實是這樣,不過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相當一部分地盤都被泡在海里,大家只能以捕魚為生,搞搞食鹽,日子過得苦哈哈的,中原統治者壓根就對他們不感興趣,除了鎮壓造反,真的懶得去征服。

  那個時候,除了長江中游的楚國雄起之外,長江下游既不屬於政治中心,也不屬於經濟中心,完全屬於王化之外的地方。

  司馬遷就曾經說過: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火耕而水褥。意思就是,長江中下游的百姓幾乎是以捕魚捕獵為生,處於原始的階段,只有少數地方開始出現了水田(大部分都在楚國)。

  三國時期,吳國在南京建都,南京的經濟和政治稍微有了點起色。不過,周邊的揚州、鎮江等地,還是很落後,不堪入目。

  西晉、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央皇權的影響力減弱,門閥貴族強勢崛起,這幫大老爺們為了壯大自己家族的勢力,開始大肆圈地,從黃河流域到長江中游,最後一直圈到長江下游,將門下的佃客、部曲和奴婢都遷徙到了南方。

  西晉爆發永嘉之亂,將近九十萬人遷徙到長江和淮河流域。這幫人帶著先進的生產工具,將北方的農耕文明徹底轉移到了南方,促進了江南的進一步雄起。最先富起來的是南京、揚州、鎮江和常州,尤其是南朝的時候,幾個政權都在南京建都,在他們的努力下,土地、水利灌溉等優勢被發揮到淋漓盡致,大有超越北方的趨勢。至於蘇州、無錫乃至浙江等地,直到唐朝後期才興盛起來(安史之亂後,一百萬人南下,這才帶動浙江發展起來)。

  因此,隋朝江南的經濟確實有些起色,人口也開始增多,可也並非富得流油,人人稱羨的江南。隋煬帝真正在意的,其實是他的揚州城。當時,南京城被毀,揚州成為最富有的地方,更是隋煬帝的龍興之地,是皇權的象徵,從戰略上考慮,這個據點必須要守住。

  他命虎牙郎將趙六兒率領一萬精兵駐屯在揚子江附近,並將大軍分為五營,防禦江南的起義者渡江北上。朝廷的意思很明白,以防禦為主,進攻為輔,只要這幫人不繼續鬧事,不給隋煬帝製造太大的麻煩,懲罰什麼的都好說。

  不過,造反分子並不這麼想啊,他們先入為主,認定隋煬帝既然派兵,一定是以消滅他們為宗旨。索性是打,不如先動手吧。當時,朱燮的大本營在蘇州,躲在管崇的身後,又有長江天險,壓根就沒有什麼危機感。衝鋒陷陣的事,自然由擁有王侯將相風骨的管崇去辦。

  據史料記載,管崇派大將陸(左豈右頁)(yǐ)橫渡長江,趁著夜色的掩護髮動了突襲,攻破了官軍兩座營帳,繳獲了不少武器和糧食,自此聲威大震,擁兵十餘萬人。

  管崇雖然打了勝仗,卻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出頭鳥。這要是惹怒了隋煬帝,國家機器第一個要乾的豈不是他?

  自命不凡無所謂,天賦異稟無所謂,吹牛皮也無所謂。問題是,真刀真槍地干,確實幹不過正規軍啊。還是得找個靠山,大家抱團取暖。

  當時,在江南的造反圈子裡,劉元進、管崇和朱燮是最出名的。

  朱燮和管崇一樣,純粹是激情造反,沒口號、沒武器、沒人才,當初造反的那份勇氣也在真刀真槍、生死存亡的面前徹底軟弱了下去。二人經常私下聚會,商議未來的出路。就在此時,劉元進從杭州過來了,打的口號非常響亮,想要渡過長江,和朝廷掰掰手腕。

  說起劉元進,大家還是挺認可的,一來他是第一個宣布造反的,敢和朝廷對著幹,不服軟。二來嘛,劉元進手下兵多將廣,更兼糧草和武器齊備,絕對是江南造反圈內的狠角色。還是那句話,對待狠角色必須拿出尊敬的姿態。

  於是,朱燮和管崇找到了劉元進,聲稱他們只不過是小打小鬧,江南地區的造反運動還是得靠劉元進,二人甘願依附他,跟著他混江湖。

  得了這兩支生力軍,劉元進自然是滿心歡喜。如今,三大好漢齊聚一堂,是不是得整點什麼儀式紀念一下?殺牛宰羊,狠狠地喝一頓?

  感覺格調有點低,和如今吃飯唱歌一樣,越來越不受歡迎了。

  焚香祭祀,結拜為異姓兄弟?

  沒什麼毛病,可還是差點意思。

  要不咱們也緊跟著潮流,稱個帝?

  一拍即合,哥幾個都是這樣想的。

  就這樣,劉元進在吳郡登基稱帝,組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朝廷,並進封管崇和朱燮為左、右尚書僕射,搞起了榮辱與共的生死同盟。不得不說,政權就是一個利益交織的共同體,各懷鬼胎不要緊,天各一方不要緊,只要你有單打獨鬥完成不了的願望,都可以通過它去實現。

  當時的江南,造反的不止他們三個,稱帝的也不止劉元進一人,但是論造反實力,招牌含金量,劉元進可謂獨樹一幟。因此,其他的人馬紛紛前來投誠,大有和大隋王朝痛痛快快干一場的意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