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做皇帝

2024-10-08 19:06:29 作者: 九皋寒叟

  楊玄感倉皇起兵,手下都是種地的農民,而且大軍沒有輜重,士兵們甚至連弓箭都沒有,只能靠近身搏鬥取勝。然而有趣的一幕發生了:裴弘策和達奚善意的軍隊雖然比叛軍多一倍,而且武器裝備要優良許多,卻在剛剛交鋒之後便四散潰逃,裴弘策組織不起任何反抗,最後只好帶著十四名親軍退入洛陽城。

  

  出師就取得首捷,太提振士氣了。不僅如此,楊玄感還得到了大批武器和輜重,以及臨陣倒戈的官軍。隋大業九年(613)六月十四日,楊玄感屯兵洛陽上春門,開始了耀武揚威的軍旅生活。

  楊玄感,你好歹也是朝廷的重臣,想要攻打並占領洛陽城,怎麼也得給首都人民一個交代吧,不然老百姓怎麼會認可你呢?

  接下來,楊玄感在上春門搞了個新聞發布會,涕淚交加地宣稱道:父老鄉親們,你們恐怕都知道,我是隋朝的楚國公,身份地位非比尋常,家中有錢有糧,不缺吃穿,可我為什麼要冒著全族被滅的風險起兵造反呢?我都是為了拯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拯救你們於水火啊。

  老百姓一想,是啊,楊玄感造反,冒了多大的風險啊,他難道是為了一己之私嗎,當然是為了我們小老百姓的幸福啊!

  據史料記載,這場「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後,百姓又是送酒又是送肉,狠狠地犒賞了楊玄感大軍一頓,還鼓勵家中的孩子參軍,打算干一番大事業。

  老百姓的思想是狹隘的,他們不知道楊家和皇族之間的恩怨,更不知道如果參加楊玄感的叛軍,會給前線的隋煬帝帶來多麼大的災難,他們更不會想到,如果隋煬帝拿下高句麗,隋朝將迎來多少年的和平穩定,破壞了隋煬帝的大計,又將會給天下帶來多少災禍。

  老百姓嗨起來了,手下的幕僚卻給楊玄感提了個醒:「老闆啊,你說這些不痛不癢的話,只能糊弄小老百姓,大隋的文武百官都還在洛陽城呢,如何爭取他們的支持才是你要考慮的事。」

  楊玄感:「有道理!這樣吧,我讓韋福嗣幫忙寫一篇檄文。」

  韋福嗣,隋朝內史舍人,專門負責起草詔書,官軍在洛陽兵敗之後,他不幸被俘,楊玄感將他待為上賓,讓他負責軍中來往文書的工作。韋福嗣表面上投誠了,可暗地裡卻在想辦法回洛陽。

  面對楊玄感的請求,韋福嗣感覺有些不太美好,寫討伐檄書畢竟是殺頭的罪過,干好了不過是繼續做官,干不好,後果不堪設想啊。

  韋福嗣:「楚國公,這事兒咱幹不了,您另請高明吧。」

  被人拒絕的滋味總歸不太好受,楊玄感因此鬱悶到了極點。

  就在此時,李密找上門來了:「兄弟啊,我算是看出來了,韋福嗣就是一顆牆頭草啊,他遲早得歸順朝廷,不如早點除掉他。」

  楊玄感表示,他不願意殺人,就算韋福嗣不願意寫討伐檄文,也不會對他有二心,楊玄感願意繼續待他為上賓,將他養在軍中。和李密比起來,楊玄感確實有點書生意氣,也缺乏識人和用人的能力,這也為他的謀反事業平添了一份風險。

  怎麼辦,繼續找人代寫,然後繼續被拒絕?

  楊玄感想了想,還是自己動筆吧。

  討伐檄書很快就出爐了,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

  隋文帝好不容易打下這鐵桶江山,聖上既然繼承了皇位,就應該好好打理,可他卻大興土木,使得民生凋敝;沉溺於酒色,亂搞百姓子女;耽玩鷹犬,以至於地上跑的牛羊,天上飛的鳥雀也深受其害;親近小人,致使朝廷朋黨傾軋;為了打仗,輪輸轉運不止,百姓可謂苦不堪言。

  即便如此,楊玄感的檄文中依然沒有出現隋煬帝弒殺楊堅,欺凌後母之事,這是官修史書的記載,不容爭辯。不過,在討伐檄文的結尾之處,楊玄感爆了個驚天猛料:先帝曾經給我父親楊素留下一道密詔,上面清楚地寫著,如果太子楊廣可以輔佐,你就盡力輔佐,如果是個不孝不賢的子孫,你就把他給廢了。

  這橋段,很像當年劉備向諸葛亮託孤的情景。遺憾的是,楊素不是諸葛亮,隋煬帝更不是後主劉禪,楊玄感連屁都不是。

  楊玄感雖然很想把隋煬帝黑的體無完膚,可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最後也只能找出這些不痛不癢的罪名,因此才在結尾爆出這樣的猛料。然而世人都知道,所謂的託孤說辭,只不過是掩蓋楊玄感起兵的意圖罷了。

  楊玄感兵臨城下,又發布了討伐檄文,洛陽方面壓力山大啊。

  此時,越王楊侗年僅9歲,還是個不知人事的娃娃,洛陽的防務工作自然落到了戶部尚書樊子蓋的頭上。樊子蓋為官一向清廉,對皇帝又極為忠誠,而且擔任過許多州的刺史,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實幹型人才。

  問題是,樊子蓋長期在外地為官,沒有中央朝廷(擔任戶部尚書不太久)的資歷,對洛陽的官員和政務也不是很熟悉,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啊。當時,洛陽官員對樊子蓋的牴觸情緒非常強,以至於許多軍情都沒有及時向他匯報。

  就拿裴弘策來說,奉命前去平叛,啥也沒幹成,還給楊玄感白送了幾千名士兵和輜重武器,都不知道他是朝廷的官員,還是楊玄感的臥底。

  裴弘策孤身逃回洛陽,樊子蓋並沒有懲罰他,而是鼓勵他再次整軍出戰。未曾想,裴弘策竟然公然違抗樊子蓋的軍令,撂挑子不幹了。

  樊子蓋是隋煬帝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自然要以老闆的利益為重。

  洛陽安,則前線安,洛陽危,則前線危。如今,他的領導權威被挑戰,洛陽城危在旦夕,如果不嚴肅處理,恐怕就會捅出天大的簍子啊。據史料記載,樊子蓋態度強硬,強行砍了裴弘策的腦袋,這才鎮壓了洛陽官員的囂張氣焰。

  自古以來,挑戰君主的權威,一個腦袋肯定是不夠用的。

  比如國子祭酒楊汪,昂著高傲的頭顱,挺胸拔背地站了出來:樊子蓋!我就是不服你,你能拿我怎麼樣,你還敢殺了我不成?

  樊子蓋二話不說,當即命衛士將楊汪牽出去砍了腦袋。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手拿皇帝的令箭,殺起人來毫不含糊。

  樊子蓋用兩顆血淋淋的人頭告訴東都官員,誰才是這個城池真正的主宰者。

  此時,距離楊玄感攻打東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周邊郡縣的支援部隊也在慢慢靠近洛陽,可他們聽說樊子蓋誅殺了敗軍之將裴弘策,紛紛嚇得不敢入城。

  楊玄感趁此機會派人遊說,將四十多個朝廷勛貴網羅到了自己的麾下。

  咱們來看看都是些什麼人。

  韓世咢:上柱國大將軍、壽光縣公(食邑一千戶)韓擒虎之子。

  楊恭道:隋朝宗室,觀王楊雄之子……(此人尊號太多,此處寫不下)

  虞柔:金紫光祿大夫虞世基之子,親叔父是大唐的宰相虞世南。

  周仲:義寧郡公、右武侯大將軍周羅睺之子。

  來淵: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之子。

  裴爽:戶部侍郎裴蘊之子。

  鄭儼:大理卿鄭善果之子。

  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出身豪門望族,家族的長者都是大隋的頂級權貴,而且都在朝堂擔任要職,卻又不約而同地站隊楊玄感。這樣的行為,我們該如何解釋呢?樊子蓋殺了違抗軍令的裴弘策,和他們有啥關係?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把隋煬帝拉下馬,他們還是勛貴,只是換了個老闆而已。

  如此多貴族集體反水,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視大隋為敵。

  回想起隋煬帝二征高句麗之前,曾經下了詔書,限制朝廷勛貴入朝為官,剝奪了他們建立軍功的機會,這件事也就不太難解釋了。

  有了貴族的加盟,楊玄感的兵力直接飆升到五萬人。和洛陽方面相比,楊玄感似乎才是名副其實的官軍,而洛陽城的守軍,只不過是負隅頑抗之輩。

  公子哥兒們順利會師之後,楊玄感傳下了軍令:分兵五千前去把守慈硐道(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分兵五千前去把守伊闕道(今河南省洛陽市南),命韓擒虎之子韓世咢率兵三千包圍滎陽,命顧覺率兵五千攻取虎牢關(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北汜水鎮境內)。

  一時間,叛軍軍威大振,東都震驚,長安震驚。

  震驚歸震驚,洛陽是大隋的首都,城池的防禦能力也不是蓋的。

  就拿外城來說,南牆長度七千二百九十米,東牆長度七千三百一十二米,北牆長度六千一百三十八米,西牆的南端(西北角是皇城)長約六千七百七十六米。外城的城牆全部由夯土築成,城牆的寬度大概在十五到二十米之間,高度沒有詳細記載,不過長安的大興城高度是五米左右,據猜測,同時期的洛陽城應該要在這個高度之上。

  此時,隋朝正處於鼎盛時期,洛陽城裡有兵有錢還有糧,人心也還在,楊玄感想靠手下的那點兒土兵攻克洛陽城,實在是白日做夢!上春門外的一番演講,群情激憤,好評如潮,可講完之後,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說白了,只要城門不開,楊玄感也只能在外面繼續耗著。

  楊玄感為難的時候,官軍方面正忙著調兵遣將,全力圍剿。

  先說說長安方面的防務。臨行前,隋煬帝讓年僅8歲的代王楊侑坐鎮長安,刑部尚書衛文升全面主持政務。

  據史料記載,衛文升是洛陽人,年逾古稀,是從南北朝混過來為數不多的老壽星之一,見慣了朝堂上的背叛和腥風血雨。有一句話怎麼說的,寵辱不驚,坐看庭前花開花落,老爺子不該為這些破事兒煩心吧。

  有趣的是,衛文升的情緒非常激動。

  老闆在前線打仗,楊玄感這小子在後面起兵造反,還有這麼多勛貴子弟跟風相隨,這不是要大隋的命嘛!據史料記載,衛文升氣得暴跳如雷,怒火滔天,帶著四萬精兵支援不說,路過華陰的時候,老爺子居然下令掘了楊素的墳墓,並將他挫骨揚灰,以示長安方面的憤怒。

  衛文升的身體雖然經不起顛簸,可趕起路來卻毫不含糊,他幾乎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洛陽戰場,並在洛陽城北和楊玄感展開了第一次交鋒。

  當時,楊玄感親自上陣殺敵,表現的無私忘我,驍勇異常,部下看到老闆玩命兒,一個個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猛烈衝鋒。衛文升部損失慘重,只好且戰且走,隨後在金谷(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和叛軍形成對峙之勢。

  幾番交戰過後,楊玄感的兵力暴增到十萬之眾,形勢有些不妙啊。

  幸運的是,衛文升並沒有閒著,直覺告訴他,如果讓楊玄感的勢力坐大,朝廷將會非常被動,為此,他決定孤注一擲,險中求勝。據史料記載,衛文升率部在邙山之南與楊玄感的叛軍展開主力決戰,一日之內,雙方交戰十餘次,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中箭而亡,叛軍這才放緩了進攻。

  再來看看遼東戰場。

  遼東城外,隋煬帝下令裝填了一百多萬袋泥土,然後將它們堆積在遼東城的城牆邊上,硬生生築成了十多米寬的大斜坡,官軍順著斜坡爬上城牆,開始與高句麗大軍短兵相接,再加上投石車在一旁助威,攻克遼東城指日可待。

  可就在此時,坑爹的楊玄感起兵了。

  隋煬帝鬧不明白,農民起義都還沒成氣候,朝廷的勛略會起兵造反,圖啥?

  宰相蘇威告訴他,楊玄感雖然有小聰明,卻膽大心不細,成不了大事,反倒是要防備那些心懷叵測,想要渾水摸魚的人趁機鬧事!蘇威的這番話直接洞穿了朝廷勛略們的心思,可謂是老成謀國的典範啊!

  前面已經說過,在那個年代,貴族圈子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有本事,誰就可以做皇帝。如果是一般的農民起義,朝廷只需要派兵鎮壓,好好撫恤即可,可楊玄感是朝廷的超級貴族,謀反行為很容易得到旁人認可,這才是隋煬帝真正憂心的地方(帝又聞達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憂之)。

  隋大業九年(613)六月二十八日,隋煬帝召集將領,商議秘密退兵之事。

  為了給高句麗守軍造成錯覺,隋煬帝下令將所有軍資、器械、攻具、營壘、帳幕全部留在原地,只帶了部分軍糧連夜撤軍。

  高句麗守軍已經被打怕了,他們擔心這是隋軍的陰謀,連門都不敢打開,直到隋軍離開兩天後,他們才敢出城追趕。此時,隋煬帝已經渡過遼水,高句麗人殺了後軍幾千個老兵之後,這才心滿意足地離去。

  返程期間,隋煬帝傳下軍令,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左候衛將軍屈突通星夜兼程趕往洛陽,立即組織兵力平叛。海軍主帥來護兒更積極,隋煬帝的軍令還沒到,他就力排眾議,率領大軍趕往了洛陽。

  主力大軍回朝,楊玄感還能蹦躂幾天?

  按照李密和楊玄感的計劃,他們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洛陽,控制文武百官的家眷,讓遠在遼東的隋煬帝投鼠忌器。遺憾的是,樊子蓋是個硬點子,他雖然滅不掉楊玄感,卻也沒讓他占到什麼便宜。衛文升則是在洛陽城外發動了數次衝鋒,將楊玄感的大部分主力都吸引了過去。

  如今,從河北趕回來的宇文述、屈突通、來護兒逼近洛陽,楊玄感只能將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大軍分為三路,分開作戰。洛陽戰場的局勢短時間內發生逆轉,而楊玄感卻毫無辦法,其鬱悶可想而知。

  此時,叛將楊子雄出了個主意:既然咱們士氣低下,您要不稱個帝玩玩兒?

  各位看官,這就是發生在隋朝的現實情況,稱帝如同鬧著玩兒似的,完全沒有任何顧忌。除了楊玄感,可以再舉個例子:

  隋大業九年(613)七月,江南傳來了噩耗:餘杭人劉元進造反稱帝。

  據史料記載,劉元進和皇叔劉備一樣,垂手過膝,因此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必定承載著老天爺的使命,這才宣布起兵造反。一個普通老百姓,就因為自己的身材異於常人,就敢宣布造反,可笑不可笑?

  如果說劉元進是為「身材失調」所迫,那楊玄感就是上趕著要做皇帝。

  瞧瞧,面對楊子雄的提議,楊玄感顯得十分興奮。別人不知道,楊玄感的心裡可是最清楚,自己起兵造反,明面上說是為了黎民百姓,潛台詞不就是說隋煬帝不行,得由他楊玄感做皇帝,帶領大家發家致富嗎?

  楊玄感當即做出批示:楊子雄是好樣的,以後你就是我團隊的核心骨幹了。

  不過,稱帝是大事,楊玄感還是找到了好朋友李密,想聽聽他的建議。

  李密說道:「兄弟!雖說咱們兵力強盛,而且經常攻克城池,也有很多人投奔我們,但是你不要忽略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郡縣主動響應我們啊。如今,東都固若金湯,各處援兵卻在慢慢靠攏過來,形勢頗為不妙,咱們應該先拿下關中地區,然後再考慮做皇帝的事兒吧?」

  楊玄感不傻,有時候,夢想只能拿來意淫一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