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文花樣作死

2024-10-08 19:04:27 作者: 九皋寒叟

  永貞元年(805)二月二十四日,李誦登臨大明宮丹鳳門,宣布詔令:

  第一,大赦天下。

  第二,各種名目的租稅拖欠,一律免除。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第三,在固定的貢品以外,停止所有的貢物進獻。

  第四,免除鹽鐵使每月進獻的月進錢。

  第五,廢除宮市制度。

  第六,廢除五坊。

  簡單的幾條政令,直接掀開了打擊利益集團的改革序幕。

  第一條、第二條都好理解,為老百姓謀福利,收買人心。

  第三條,阻止基層官員打著皇帝的名義,搜刮民財的行為。

  第四條,當時鹽鐵轉運使將國庫的收入拿出來,單獨孝敬皇帝,還有一部分直接進了官員的私人腰包,導致國庫收入銳減。李誦的意思是,以後這筆錢他不要,某些貪腐的官員也別想繼續要。

  第五條,宮市的背後是龐大的宦官集團,還有皇族的利益。李誦主動拿宮市開刀,其實是打擊宦官集團的經濟利益。

  第六條,大唐立國開始,狩獵活動就是權貴階層的最愛。詩人王昌齡在《觀獵》中寫道:「角鷹初下秋草稀,鐵驄拋鞚去如飛。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後橫捎意氣歸。」寫的就是唐朝的狩獵氛圍。當時,皇帝在內廷設立了五坊使(雕使、鶻使、鷹使、鷂使、狗使),專門負責管理皇帝的鷹犬,供他狩獵時使用。

  五坊使的頭目是宦官。起初,五坊使就是皇帝的小跟班,李适後來想著撈錢,五坊使便在民間招募了許多地痞流氓,讓他們打著五坊的名義,在民間捕捉小動物。這幫人把捉鳥的網放在老百姓的家門口,或者放到取水的井旁邊,老百姓如果出門,他們便以干擾公務為由,勒索百姓的錢財。至於出門吃霸王餐,毆打無辜老百姓,更是他們每日都要做的功課。

  據史料記載,這些都是李誦早就知道的朝廷弊端,他做太子時就想奏請老爹進行改革,至於王叔文集團在改革中做了多大貢獻,我們不得而知。至少《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都沒有明確記載這些是王叔文的建議。相反,史料記載了幾件事,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翰林學士院的真實面目。

  據史料記載,在翰林學士院,以王叔文為首的文人除了處理公務,就是互相溜須拍馬。比如,今天你誇我是伊尹,明天我誇你是周公,你說我是管仲,我捧你為諸葛亮。在他們眼裡,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沒人可以比肩。

  就拿王叔文來說,上位之後,和他關係緊密的朋友,都被安排到朝中擔任要職,只要願意拍他們馬屁的,一律提拔重用。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他們經常在人前吹捧自己有識人之明,還對人說:「你過不了多久就會升官!」

  自從王叔文集團得勢,他們的家門口便車馬往來,門庭若市。據史料記載,某些官員為了一睹王叔文和王伾的容顏,甚至跑到他們府邸附近的餅店、酒肆過夜,以至於店家的住宿費竟然漲到了一千文。最可笑的是王伾,他專門製作了一個收藏金錢絲帛的大柜子,每到晚上,他和老婆便在柜子上就寢。這種說法雖然很誇張,可也從側面反映出王叔文集團的社會風評確實不太好。

  當然了,王叔文要執掌權柄,結交朝臣,就必須有足夠的錢財開道。為此,他盯住了鹽鐵轉運度支使的位置。不過,王叔文不懂經濟,為了掩人耳目,他撈到了度支副使、鹽鐵轉運副使的寶座,然後讓杜佑擔任了正職。這位老兄性格和善,不喜歡追名逐利,直接將一把手的權威轉讓給了王叔文。

  客觀地說,改革集團有自己的小圈子很正常,這樣推進工作比較高效,可前提是所有工作都是為了國家利益、為百姓的幸福著想。然而,王叔文集團似乎不太想干實事,他們最大的興趣就是拉攏有價值的朝臣,密謀打擊潛在的政敵。

  朝中有位御史中丞叫武元衡,是武則天的曾侄孫。這位老兄天資聰穎,才華橫溢,靠自己的本事通過科舉考試,還中了狀元。德宗一朝,武元衡的表現就很出彩,李适甚至給出了最高評價:這個人有宰相的才能。

  當時,王叔文想獲得御史台的控制權,覺得武元衡是不錯的提線木偶,因此讓人帶著禮物去遊說武元衡。王叔文沒想到,在武元衡的眼裡,翰林學士院就是一幫烏合之眾,跳樑小丑,因此強勢拒絕了王叔文的要求。王叔文覺得面子掉了一地,氣急敗壞之下,參了武元衡一本,將他擼成了太子左庶子。

  侍御史竇群,忠貞耿直,與世無爭,素來以節操聞名。據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咬下一根手指放在棺材,希望能永久地陪伴母親。當時,王叔文等覺得自己是天大的人物,厭惡竇群的高尚情操,便將他列為翰林學士院的公敵。

  有一次,竇群前往王叔文的家中拜謁,王叔文因為嫉恨竇群,想羞辱一下竇群,因此讓下人將家中的座椅全部撤掉。竇群進門之後發現,自己竟然沒地方可坐,頓時就明白了王叔文的意思。

  竇群:「有些事情不到最後,很難見分曉。」

  王叔文:「你指的是什麼事情?」

  竇群:「過去,宗室的李實仗著恩寵和尊貴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壓制著群臣。當時,你王叔文不過是一名小官,如今你爬到了他的高位,怎麼知道身邊沒有像你那樣的人呢?」

  直到此時,雙方算是徹底撕破了臉。接下來,王叔文集團日夜密謀,打算將竇群貶到異地他鄉為官。幸運的是,王叔文結黨弄權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許多朝臣的不滿,就連戰略夥伴韋執誼也看不下去,最終出面將竇群保了下來。

  唐朝自建朝以來,出了不少權臣,長孫無忌、楊國忠、元載等等,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有宰相的頭銜,因為位高才能權重。順宗一朝,宰相分別是賈耽、杜佑、高郢、鄭珣瑜、韋執誼,王叔文只是翰林院學士,就因為他是李誦的政治形象代言人,就敢在朝堂呼風喚雨,確實是一件奇葩的事情。

  宰相之中,韋執誼是王叔文集團的決策執行人,其他人基本就是擺設。尤其是賈耽,明明是資歷最老的一位宰相,最後卻被逼得辭職還鄉,稱病退隱。

  有一次,賈耽等人在中書省就餐,按照規矩,其他人不能去打擾,可王叔文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走進中書省大堂後,嚷嚷著要值班的官員去叫韋執誼前來商議事情,值班官員回報,現在是宰相們難得的休息時間,不宜打擾。

  王叔文立馬大罵值班官員不說,還大聲吼叫,讓韋執誼迅速出來相見。韋執誼畢竟是宰相,被一個翰林學士呼來喝去,覺得很沒有面子。如果出去相見,就會威嚴掃地,如果不出去,又怕得罪王叔文。

  歷史證明,韋執誼不僅出來了,還陪王叔文在辦公室單獨吃了飯。杜佑、高郢、鄭珣瑜聽說之後,義憤填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是啊,人家是皇帝跟前的紅人,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誰能斗得過他?據史料記載,鄭珣瑜立馬走出中書省,牽著馬回了家,從此以後,不再過問政事。

  王叔文集團弄權的時候,李誦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李誦每天都會上朝,卻是口不能言,每逢群臣奏事,只能點頭示意。大家都看出來了,李誦的日子已經不多,為了朝局穩定,必須確定太子的人選。

  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只要有擁立之功,不愁將來沒有前途。很快,朝廷就出現了兩派勢力,一派是王叔文集團,一派是非王叔文集團。

  對王叔文來說,李誦就是他的護身符,李誦不倒,利益集團就有保障,如果擁立新的太子,就會將權力拱手相送,這是他們不願看到的。然而,王叔文雖然有權勢,可畢竟根基不穩,尤其是缺乏對軍隊的控制。說白了,王叔文無法左右李誦的決定,這是他最鬧心的。

  擁立太子一事,最活躍的就是以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為首的宦官集團,他們是李适扶持起來的,李誦上位之後,徹底埋沒了他們的前途。失去了李适,宦官集團就像漂泊無依的浮萍,找不到自己在朝野的位置,恰逢朝中提到立太子的話題,他們瞬間就找到了人生奮鬥的新方向。

  當時,宦官集團找到了同為翰林院學士的鄭絪、衛次公、李程、王涯,希望他們以大局為重,說服皇帝李誦冊立太子。鄭絪等人早就對王叔文的頤指氣使非常不滿,遇到天賜良機,自然不甘落後。據史料記載,李誦有二十多個皇子,其中嫡長子叫李淳。按照慣例,李淳是毫無懸念的太子人選,對宦官集團來說,扶持李淳上位名正言順,而且有擁立之功,完全可行。然而,對王叔文集團來說,李淳已經有了明君氣質,再加上他與牛昭容不太親密,而且被宦官集團搶到先手,因此扶持李淳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擁立誰,王叔文也沒想好。

  雙方僵持過程中,鄭絪直接在紙上寫下了「立嫡以長」四個字,隨後拿給躺在床上的李誦定奪,李誦這才點頭答應。永貞元年(805)三月二十四日,唐順宗李誦發布詔書,立李淳為皇太子,改其名為李純。永貞元年(805)四月六日,李誦強撐著病體駕臨大明宮宣政殿,親自為李純舉行了冊封太子的大典。

  李純相貌堂堂,給人一種穩重、可靠的感覺,文武百官都很慶幸大唐立了一位好太子,有的人甚至激動得痛哭流涕,唯獨王叔文面帶憂慮。然而,立太子畢竟是李誦的家務事,王叔文不好說什麼,他只能在私下嘀咕,口中吟誦大詩人杜甫所作的《諸葛亮祠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不得不說,這是年度最搞笑的梗,連朝臣們也忍不住譏笑王叔文的瘋癲。說白了,王叔文確實是出師未捷,因為他從未出師過。上任之後,他一直在排斥異己,標榜自己的聖賢,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撈利益。問題是,難道要把所有敵人都消滅,所有人都依附自己後,王叔文才能放開手腳,造福社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