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人自有惡人磨
2024-10-08 19:03:09
作者: 九皋寒叟
為了對付楊炎,李适起用了一位默默無名的朝臣,此人名叫盧杞。這位老兄是宰相盧懷慎的孫子,父親盧奕擔任過御史中丞,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攻入長安,盧奕並沒有和大部分朝臣一樣投降安祿山,而是選擇了捨身報國。後來朝廷恩封功臣,烈士後代相繼入朝為官,盧杞便是其中之一。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據史料記載,盧杞面容猥瑣,相貌醜陋,還長了一張藍色的面龐,如同鬼魅一般。不過,盧杞城府很深,他不計較旁人的指指點點,反而穿著破衣服,吃著普通食物,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給人的感覺便是名門之後,非常有修養。
盧杞能走進李适的視野,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當時,盧杞擔任虢州刺史,下屬給他匯報了一個情況,說虢州境內有一處地方養了三千頭豬,它們經常在老百姓的莊稼地里胡吃海喝,百姓們怨聲載道,希望官府能幫他們解決。
盧杞覺得很奇怪,把豬圈起來不就行了?然而,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些豬是給皇宮大內飼養的御豬,身份尊貴,打不得,抓不得,只能放任它們玩耍。
盧杞思之再三,給李适上了奏摺:「陛下,虢州有皇家飼養的官豬三千頭,經常糟蹋莊稼,老百姓對這些皇豬痛恨至極啊。」
李适批覆:「把它們遷到沙苑吧。」
沙苑位於陝西大荔縣南部,是唐朝皇室的御馬場。
盧杞:「那裡的百姓也是陛下的臣民,臣認為還是把皇豬殺了吧。」
李适看完奏摺,情不自禁地說:「這個盧杞還真有意思,身為虢州刺史卻能為他州百姓考慮,真是宰相之材。」
於是,李适採用盧杞的建議,將三千頭皇豬全部殺掉,賜給了當地貧苦的老百姓,盧杞這個名字也正式印在了李适的腦海里。劉晏倒台之後,李适將盧杞提拔為御史大夫、京畿觀察使,已經有了重用的跡象。
直到此時,朝臣們對盧杞,還保持著賢臣的評價。能看透真相的往往是少數派,比如郭子儀。盧杞升任御史中丞後,前去拜訪郭子儀。郭子儀趕緊讓婢女們退了出去,自己則笑容滿面,以貴賓禮儀接待了他。郭子儀的家人很不理解,因為之前來客人,都是家人作陪,婢女在側,大家談笑風生,氣氛輕鬆。
郭子儀正色道:「我也是為防萬一,盧杞是個醜八怪,還是張藍臉,要是讓府中的人看到,繼而嘲笑他,我恐怕離家破人亡就不遠了。」
事實證明,郭子儀的判斷是正確的,盧杞不僅丑出了天際,而且心胸狹隘,令威震四方的郭子儀也頗為忌憚。
建中二年(781)二月,李适突然下詔:楊炎不再擔任門下侍郞,改為中書侍郎,御史大夫盧杞擔任門下侍郎,二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德宗一朝,門下省的地位其實是高於中書省的,李适如此安排,其實透露著對楊炎的嫌棄。
最讓楊炎難以接受的,其實是盧杞的存在。一個不學無術、粗鄙不堪的醜八怪,憑什麼和他平起平坐?二人同為宰相,免不了在一起商議國事,楊炎經常鄙視盧杞的學識,言語中透露著嫌棄。不僅如此,每到午餐的時候,楊炎都會因為盧杞的樣貌吃不下飯,偷偷躲到偏殿進餐,舉動非常傷人。
盧杞城府很深,不想和楊炎斤斤計較,於是選擇了退讓。誰料想,楊炎居然覺得自己在交鋒中占得上風,開始得意揚揚起來。他可能沒想到,盧杞猶如身後的黃雀,正在等待最好的機會,將他一擊斃命。
李适上台之後,朝廷在人事、財政、貪腐問題上進行了改革,劉晏的鹽政改革,楊炎的兩稅法改革也讓國庫慢慢充盈起來。不可否認,政治環境越來越好,國家也有中興的趨勢,雄心勃勃的李适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地方藩鎮。
藩鎮問題,源於安史之亂,嚴重於唐代宗李豫的姑息。
客觀地說,藩鎮的存在,有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和平時期,軍權掌握在外人手裡,任何皇帝都會如坐針氈。因此,裁撤藩鎮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如何裁撤,什麼時候裁撤。西漢時期,誰都知道要打匈奴,文帝不打,景帝不打,不是他們沒有想法,而是時機不到,無法一戰。
唐朝的藩鎮,勢力有大有小,財富有多有寡,就算是藩鎮節度使,也有忠於朝廷和不忠於朝廷的。此時的藩鎮,和中央政府是互相牽制,保持著平衡的利益關係。對藩鎮節度使來說,他們就算再兇悍,也不敢隨意侵襲朝廷,否則占不住道德制高點,也會遭到其他節度使的圍剿。
因此,地方軍鎮除非遭到來自皇權的威脅,難以自保,或者地方軍鎮和中央朝廷的實力過於懸殊,才會主動挑事。然而,李适卻想主動打破這種平衡,攪動藩鎮割據這攤渾水,進而達到控制藩鎮,實現大唐中興的美夢。
只能說,前路多艱,前景一片黯淡。
第一個被盯上的,是梁崇義。
這位老兄坐鎮襄州、漢州等七州之地,麾下甲兵兩萬餘人,對朝廷並沒有太大的威脅。不過,梁崇義有幾件事幹得很不講究。比如,老領導來瑱被唐代宗李豫誅殺,梁崇義沒和朝廷打招呼便占領了襄、漢等地,自封為節度使。再比如,梁崇義和田承嗣、李正己等勾結,公然站隊。
在此之前,朝廷屢次下旨,讓梁崇義到長安述職,可梁崇義畏畏縮縮,始終不敢前去。想想看,李适還打算裁撤地方軍鎮,能容忍梁崇義無視皇權嗎?
有趣的是,李适還沒發話,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卻主動上奏,嚷嚷著要替朝廷討伐梁崇義。大曆十四年(779),李希烈從叔父李忠臣手裡奪權,做了淮西節度使,可上任的時候,手下只有申州、光州、蔡州、壽州、安州、唐州等地。說白了,擴充地盤才是李希烈的初衷,替朝廷討伐梁崇義,只是藉口而已。
李适還不算昏聵,能用和平對話解決的儘量不用武力。他先安撫住了李希烈,隨後派遣李舟前往襄州,希望能說服梁崇義進京。面對李舟的勸說,梁崇義直接說不,原因很簡單,這位老兄就是個災星,只要是他出使的地方,藩鎮節度使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梁崇義放出話來,希望李适派別人出使襄州。
梁崇義的小心思,李适心知肚明。問題是,經這麼一鬧,河北各地的節度使起來鬧事了,他們紛紛質疑李适的初衷。面對壓力,李适強壓心中的怒火,晉封梁崇義為同中書省門下平章事,還下旨封賞了梁家滿門。
第一次交鋒,李适慘敗而歸。此時此刻,李适有兩個選擇,要麼維持原狀,等待時機;要麼繼續推行裁藩的路線。很遺憾,李适選擇了後者。
建中二年(781)六月,李适突然下詔,封李希烈為南平郡王,加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準備動用李希烈的軍隊消滅梁崇義。
楊炎得知消息,立馬進宮勸諫:「陛下,李希烈本是李保臣的侄子,可他心術不正,將叔父趕出駐地,奪了他的權位。由此可見,李希烈是一個不尊法令,兇悍殘暴之徒,如果他打贏了梁崇義,以後您還用什麼來節制他?」
傻子也明白,李希烈有自己的小算盤。然而,楊炎已經被貼上了出賣主子的標籤,別說勸李适改變自己的決定,就連楊炎在他面前呼吸,李适都覺得多餘。據史料記載,李适強勢拒絕了楊炎的提議,可楊炎據理力爭,說得唾沫橫飛,讓李适很沒面子,這也讓李适對他的痛恨加深了幾分。
搞定楊炎之後,李适將目光轉向李希烈,他希望李希烈能不負眾望。然而一直到七月,李希烈都沒有出兵的動作,這讓李适萬分不解。就在此時,盧杞找李适攤牌了:「臣以為,李希烈不敢出兵有他的道理。」
李适:「你說說看,這背後是什麼貓膩。」
盧杞:「楊炎阻攔陛下信任李希烈,可事後並沒有受到責罰,李希烈想必是害怕遭到楊炎日後的牽制和報復,所以才不敢出兵。」
李适:「依你之見,該當如何處置?」
盧杞貌似不帶偏見地說道:「陛下不如暫且罷免楊炎,先讓李希烈安心,幫助朝廷平了梁崇義,日後再找機會起用楊炎,這樣就不礙大局了。」
李适望著盧杞,心中感慨萬分,這才是為大局著想的宰相之才,也不枉當初將他調入長安為相。建中二年(781)七月,李适下旨:封楊炎為尚書左僕射,朔方節度使崔寧為尚書右僕射,前永平節度使張鎰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襄州的戰事,以梁崇義的跳井自殺作為結束。然而,針對楊炎的政治打擊,卻從未停止,而且越發激烈。
楊炎被貶後,考慮到自己的養老問題,於是想把洛陽城的一棟別墅賣了換點錢,同時將家廟遷到長安,也算是光宗耀祖。楊炎找到河南尹趙惠伯,說道:「我在洛陽的那棟房子還不錯,你懂那邊的行情,幫我處置了吧。」
楊炎和趙惠伯都是中央高級官員,而且級別一樣,談不上誰討好誰。為了落個情面,趙惠伯直接給了楊炎一筆錢,將房子買了下來,充當河南尹的備用官署。
一道二手房的交易,卻被御史大夫嚴郢知道了。這位老兄做過京兆尹,在任期間,打擊豪強,緝捕盜匪,裁撤冗員,深得百姓的愛戴。可最終卻因為一件小事得罪楊炎,被擼到大理寺做了大理寺卿。嚴郢心情低落的時候,盧杞找到了他,還將他提拔為御史大夫。
本著投桃報李的心態,嚴郢將楊炎和趙惠伯的交易告知盧杞,說其中一定有貓膩,可以好好運作一番。當時,楊炎找到專管經濟犯罪的大理寺正田晉,讓他好好調查一番,然後給盧杞一個判決結果。田晉沒有猜到盧杞的意圖,而是按照正常邏輯判決了此案:趙惠伯的購買價格確實高於市價,楊炎有非法獲利的嫌疑,按照大唐的刑律,應該將二人剝奪官職。
在盧杞的心裡,要趙惠伯和楊炎的命才算是滿意的結果。可等了半天,居然等來了這樣的結果,盧杞大罵田晉不會辦事。於是,出現了一幕奇觀:辦案大臣還沒有把事情處理完,便被盧杞貶為了衡州司馬。
隨後,盧杞召集眾人商議,最終將二人定為絞刑。問題是,盧杞的構陷太明顯了,如果李适同意判決,豈不是說自己是昏君?沒辦法,按下此事吧。
不過,盧杞很快便尋到了另外一個機會。楊炎將家廟遷回長安後,選了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地方——長安城東南方的曲江。昔日,宰相蕭嵩也把家廟定在了曲江,可唐玄宗認為這裡不適合建造供奉神靈的廟宇,讓他遷到別處。
盧杞進言道:「陛下,楊炎想把家廟放在曲江,居心叵測啊。」
李适:「朕知道,這裡不適合建廟宇。」
盧杞:「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江有帝王之氣,所以玄宗皇帝當年才讓蕭嵩把家廟遷走。盧杞這樣做,豈非大逆不道嗎?」
建中二年(781)十月,李适下詔:將楊炎貶為崖州司馬。
在貶斥楊炎的詔書中,李适大罵楊炎看似忠貞,其實虛偽;提拔黨羽,結黨營私,損害國家利益。然而,唯獨沒有提到楊炎意圖霸占具有帝王之氣的曲江,圖謀不軌的事情。也就是說,李适貶斥楊炎,並非受到盧杞的攛掇。
說白了,楊炎被貶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出賣李适。在朝廷混日子,能力不足,品行不好都沒問題,可是把鍋甩給皇帝,楊炎確實是獨一份。想想看,和老闆之間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路能走得長遠嗎?
接到詔書之後,楊炎立馬啟程,趕赴崖州。歷經了長途跋涉,楊炎來到了貴州的鬼門關。鬼門關是中國神話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在廣西省北流縣和玉林縣的中間,夾在兩座山峰之間,寬度三十步左右,瘴氣滋生,蟲蟻鼠蛇繁多,遠遠望去,一片白霧籠罩,如同地獄一般。在古代,前往欽州、雷州、瓊州、交趾,必定會過此關,自古有話說道:一入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看到如此景象,楊炎寫下了一首詩《流崖州至鬼門關作》:
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
崖州何處在,生度鬼門關。
也許,楊炎已經預料到,自己的結局可能會和劉晏一樣,這才發出了「生度鬼門關」的感嘆。據史料記載,在距離崖州一百里的地方,李适的使者追上了楊炎,將他活活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