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吐蕃默然退軍

2024-10-08 19:02:37 作者: 九皋寒叟

  廣德元年(763)十月初九,吐蕃大將馬重英率領大軍入駐長安。時隔多年,這座飽經離亂,歷經滄桑的帝都,再一次被異族軍隊占領。

  事實上,吐蕃軍隊這麼快打進長安,一來是因為朝廷的軍情閉塞,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二來是吐蕃找了個好嚮導——高暉。高暉是涇州(今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守將,吐蕃占領甘肅後,高暉便棄城投降,改換了職業。

  在吐蕃人的心中,大唐地大物博,占領並統治中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謂的攻城略地只不過是侵略手段,搶奪錢財、女人、奴隸才是王道。當時,馬重英特別鬧心,他不想占領長安,只想撈錢。

  當時,高暉給他出了個主意:找個皇族子弟當傀儡皇帝,建立新的政權,進而統治天下,有了穩定的政權,財富自然源源不斷。

  馬重英兩眼一抹黑,他只認識錢,哪認識什麼皇子皇孫。

  高暉聽聞此言,自告奮勇,揚言自己一定會幫他找個完美的代言人。當時,高暉在長安轉了一圈,找到了章懷太子李賢的孫子、邠(bīn)王李守禮的兒子李承宏。在李唐皇室,李承宏就是無名之輩,連生辰也沒人知道,至於高暉為什麼會選擇李承宏,誰也鬧不清楚。

  李承宏自然不敢推辭,只好戰戰兢兢地跟著高暉去見馬重英。二人相見,馬重英端詳著李承宏,發現這小伙長得不錯,於是就這樣定下了。

  高暉雖然是名武將,卻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理想,將李承宏扶上帝位後,高暉更改了年號,設置了百官,並任命前翰林學士於可封等人為宰相。於是,可笑的一幕發生了:這幫人本就是老學究,搞學問還行,真到了朝堂,不會說話,不會幹活,純屬丟人現眼的存在。到了最後,就連高暉也看不下去了,於是派人到處打聽,問長安城還有沒有已經退休的宰相。

  

  巧的是,還真有這樣的人存在:苗晉卿,78歲,剛剛退休。

  高暉欣喜若狂,他立馬趕到苗府,希望這位大神可以出來主持大局。苗晉卿飽經政治風雲,更兼閱人無數,他只看了一眼,就明白高暉是來搞笑的。苗晉卿不願蹚這趟渾水,乾脆閉口不言,擺出了一副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姿態。

  高暉很無奈,殺了苗晉卿也無濟於事,還不如再去找別人呢。

  吐蕃人和高暉的利益訴求不一樣。高暉希望挾天子以令諸侯,過一把政治家的癮,而吐蕃人希望發財,簡簡單單就好。因此,高暉到處找宰相的時候,吐蕃人已經把長安城翻了個底朝天。

  長安內亂的時候,郭子儀探聽到一個好消息:商州(今陝西省商洛市)附近還有朝廷的禁衛軍。於是,郭子儀沿途收編著失散的禁衛軍,又將防衛武關的軍隊調集過來,隨後駐軍在藍田(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一來,這支軍隊可以防備吐蕃追擊唐代宗李豫;二來,還可以趁機奪回長安城。

  據史料記載,郭子儀一路收編了四千人,心裡這才有了底氣。這幫人本就是精銳部隊,只不過眼下群龍無首,手裡沒錢沒糧,這才到處遊蕩。他們聽說郭子儀來到商州,當即表示願意跟隨他殺回長安,迎回皇帝。

  郭子儀分析了眼前的局勢,認為糧食才是官軍的軟肋,因此邀請太子賓客第五琦擔任糧料使,讓他去給大軍籌備軍糧。當時,郭子儀就是大唐平叛的旗幟,各地節度使聽說他在商州站穩了腳跟,紛紛發兵會師,打算奪回長安。

  此時,李豫卻給郭子儀發了一道旨意:前往陝州護駕。這是李豫的試探,他想知道郭子儀的忠誠度到底有多高。

  郭子儀接到聖旨,立即表示了忠心:「臣不收復京城,無顏來見陛下。如果臣出兵藍田,吐蕃軍隊一定不敢向東出擊,陛下盡可無憂。」

  事實證明,李豫高看自己了,吐蕃人對他毫無興趣,盆滿缽滿之後,吐蕃聯軍就帶著錢財、官員、婦女和工匠們撤出了長安。

  郭子儀傳下軍令,命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率領二百騎兵出擊,觀察吐蕃軍隊的動向,命第五琦代理京兆尹,和長孫全緒一起行動。

  當時,長孫全緒駐紮在韓公堆,白天擊鼓搖旗,夜裡燃起火堆,擺出一副唐軍想要大舉反攻的姿態。隨後,他又讓親信王甫入城,秘密召集了數百名少年,深夜裡在朱雀大街擊鼓吶喊。老百姓聽說之後,也紛紛哄騙吐蕃大軍:「郭子儀已經從商州率領大軍來了,軍隊多到數不清。」

  廣德元年(763)十月二十一日,吐蕃聯軍成功撤離長安。

  不過,高暉還在城中經營著他的小朝廷,聽說吐蕃大軍已經全數撤退,氣得捶胸頓足,大罵吐蕃人背信棄義。罵完之後,高暉帶著三百多名騎兵向東出逃,到達潼關時,被守將李日越抓獲,隨後被處死。

  直到此時,吐蕃聯軍的行動堪稱順利,趕緊回國也就罷了。然而,走到鳳翔的時候,有一批軍隊發現來時並沒有搶劫這個城池。本著唐朝將領都是草包的判斷,他們決定雁過拔毛,洗劫一下鳳翔。

  他們沒想到的是,鳳翔節度使孫志選擇不迎戰,只堅守。吐蕃聯軍一路順風順水,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卻在鳳翔城下吃了癟。雙方僵持之際,鎮西節度使馬璘帶著一千多人轉悠到了此地。

  馬璘一生都在沙場服役,渾身是膽,看到吐蕃大軍正在圍攻城池,當即手挽雕弓如滿月,弓弦響處,吐蕃將士屍橫遍野。射完之後,馬璘率領敢死隊發起了猛烈的衝鋒,數日之內,連殺數千名吐蕃將士,最終為官軍掙回了顏面。

  吐蕃大軍本想治理一下馬璘,無奈將士們手裡握著金銀珠寶,誰也不願意把命留在異國他鄉,這才選擇退軍。臨走之前,吐蕃在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會州(今甘肅省靖遠縣)、成州(今甘肅省成縣)、渭州(今甘肅省隴西縣)等地留了不少軍隊,準備趁唐朝防務空虛的時候,再次趁火打劫。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減,幾乎失去了對邊境的控制。吐蕃在西北布防的軍事戰略,為少數民族接下來的入侵埋下了伏筆。

  廣德元年(763)十二月二十六日,李豫的車駕到達長安城東的渭水,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率領群臣在此等候。客觀地說,吐蕃不是郭子儀率軍打退的,但他布置的疑兵確實起到了作用。對李豫來說,過程不重要,能夠重回長安,郭子儀居功甚偉。

  渭水邊上,李豫親自扶起了郭子儀,語重心長地說道:「愛卿啊,朕沒能及時重用你,所以才落得如今這種地步!」

  這也就意味著,郭子儀的死對頭,宦官程元振要倒霉了。

  長生殿事變中,程元振立下了功勞,為了嘉獎程元振的功績,李豫封他做了驃騎大將軍、內侍監。在唐朝,尚書令也不過是正二品,驃騎大將軍卻是從一品(武職散官)。對太監來說,這樣的待遇確實已經超標了。

  這也就罷了,李輔國在世的時候,雖然權勢熏天,可對李亨心懷畏懼,還夾著最後一絲忠心。再看看程元振,打壓郭子儀屬於正常操作,可隱瞞吐蕃入侵的消息,讓李豫倉皇出逃這件事,怎麼也說不過去吧。

  朝臣們翹首以待,想看看李豫怎麼處置程元振。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李豫感念程元振的功勞,只是下詔將其削官,令其回家養老!這樣的處置,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朝臣們滿意,李豫的前面,還有更猛烈的暴風雨在等著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