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反擊:河陽攻堅大戰
2024-10-08 19:02:00
作者: 九皋寒叟
乾元二年(759)八月二十九日,李亨任命李光弼為幽州長史、河北節度使,讓他儘快整飭軍備,準備收復河北等地。在這點上,李亨和史思明算是想到了一塊兒,兩軍經過幾個月的休整,軍力逐漸恢復,是得出來搞點事了。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乾元二年(759)九月二十四日,史思明讓小兒子史朝清鎮守范陽,將大軍分為四路:
史思明從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出發。
史朝義從白圭(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西北黃河渡口)出發。
大將令狐彰率五千人馬從黎陽(今河南省鶴壁市濬縣)渡黃河,取滑州(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
周摯從胡良(今河南省滑縣西北)渡黃河,南下汴州。
四路大軍在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會合,與唐軍展開會戰。
史思明南下的時候,李光弼正在黃河沿岸視察官軍的防禦工事,他聽說史思明準備在汴州會戰,星夜趕回洛陽布置。
第一道軍令丟給了滑州節度使許叔冀,讓他無論如何也要堅守十五天,十五天後,李光弼便會帶大軍前去支援。許叔冀拍著胸口保證,完全沒有問題。
諷刺的是,李光弼前腳剛到洛陽城,汴州便宣告淪陷。投降的包括許叔冀、濮州刺史董秦、部將梁浦、劉從諫、田神攻等人。在此之前,宰相張鎬預言過,許叔冀是個軟骨頭,一旦遭逢困難就會背主求榮,預言果真在這裡得到了應驗。
出師就取得大捷,史思明頗為興奮,於是任命許叔冀為大燕中書令,讓他和范陽戰將李詳一起鎮守汴州。然而,史思明卻大意了,他讓許叔冀做了大官,卻沒有封賞劉從諫、董秦等歸降的部將。大家原以為投降可以獲得榮華富貴,不料到頭來卻是一場空,還背負了背叛朝廷的罪名,因此心中憤憤不平。
不僅如此,史思明還下了一道軍令,讓劉從諫、田神攻等人跟隨親信南德信前往江淮,伺機占領江南的賦稅重地。
開什麼玩笑,自己好歹也是朝廷的將軍,沒撈到好處,還得給你去賣命?田神攻、劉從諫合計了一下,在路上刺殺了南德信,重新歸降了朝廷。
面對史思明的攻勢,洛陽方面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李光弼召集洛陽眾將、東都留守韋陟、河南尹李若幽等人商議對策。
韋陟建議,官軍應該直接放棄洛陽,留兵陝州、退守潼關,利用潼關天險去阻擋史思明的兵鋒。然而,李光弼拒絕了這個提議。
在他看來,敵我雙方目前勢均力敵,官軍如果不戰自退,放棄數百里的國土,反而助長了叛軍的囂張氣焰。事實上,李光弼還有潛台詞,皇帝為了讓他上位,不惜拿下郭子儀,如果貿然撤退,他的下場恐怕就不是罷官那麼簡單了。
眾人:「大帥的意思是?」
李光弼:「放棄洛陽城,將大軍轉移到河陽,和叛軍形成對峙之勢,東都留守韋陟率領官員們退守潼關,河南尹李若幽率領洛陽百姓出城躲避。」
李光弼放棄洛陽,駐軍河陽的決策非常正確。
洛陽城本就無險可守,如果不遺餘力地固守洛陽,傷亡將會非常慘重。河陽城就不一樣了,不僅城高壕深,而且背靠黃河天險,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史思明的大軍長驅直入,很快就到達洛陽城下。令史思明苦惱的是,洛陽是座空城,如果選擇進城,勢必要派兵防守,那自己豈不是接了個燙手山芋?如果繼續向西推進,攻打潼關,李光弼包抄後方怎麼辦?
史思明怒吼一聲:兔崽子,放棄洛陽!
隨後,史思明派手下驍將劉龍仙前去河陽,嘗試攻城。有趣的是,劉龍仙是個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人物,他覺得官軍不敢出城一戰,於是單騎來到河陽城下,口出污言穢語,將李光弼的祖宗十八代全都問候了一遍。
李光弼笑呵呵地說道:「僕固懷恩,你手下是不是有位猛將叫白孝德,讓他也單騎出城,背後埋伏五十名精兵,教訓一下這個狂妄自大的叛軍將領。」
二人對陣,劉龍仙辱罵之詞不絕於耳,白孝德卻摳著鼻屎,掏著耳朵,就是不理他。劉龍仙自覺沒啥意思,打算開溜。就在此時,白孝德身後的五十名精騎如箭一般飛了出來,可憐的劉龍仙繞城逃跑,被白孝德當場砍了腦袋。
史思明得知消息後,命大軍在黃河南邊的白馬寺駐守,同時在黃河北邊、河陽城南修築了一座月城,準備與李光弼展開對峙。
接下來的十天,史思明讓部下輪流帶著一千多匹戰馬前去黃河邊上洗澡,以示自己兵強馬壯。李光弼也不甘示弱,讓部下把小馬駒拴在營中,挑選出五百匹母馬,到黃河北面曬太陽。有趣的一幕發生了:李光弼的母馬離開小馬駒後便開始大叫,叫聲又吸引了黃河南邊正在洗澡的戰馬,就這樣一來二去,史思明的戰馬撒歡似的紛紛渡水前來尋找母馬,史思明損失慘重,暴跳如雷。
史思明又想了個主意,既然你李光弼想要躲在黃河北岸,那我就切斷你南渡的通道,他命人用連接起來的數百艘木船順流而下,想要用帶火的戰船燒掉黃河浮橋。李光弼命人製成前段帶鉤的百尺長杆,將史思明的木船勾住,史思明只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木船在黃河中央燃起了一場滔天煙火。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史思明和李光弼一直在河北對峙,算是老對手,當時雙方互有勝負,誰也不服誰。如今,史思明升級為大燕皇帝,卻被李光弼如此戲耍,心中鬱悶無比,一心想要活捉李光弼,以解心頭之恨。
史思明想了想,決定拿李光弼的糧道做文章。他派了一隊騎兵在官軍糧道上晃悠,而官軍哨兵早已經將消息稟告給李光弼。李光弼如果想要護衛糧道,只要派遣一位大將即可,不用自己出面。然而,戲耍了史思明幾次之後,李光弼突然心生了一個想法,用自己誘惑史思明主動出擊。
當時,李光弼親自來到了屯糧之所野水渡。李光弼就想傳達一個信息:哥們兒已經離開了河陽城,在野水渡等著你!
不過,李光弼在野水渡逗留了一會兒便悄然離開,臨走之前,吩咐守將雍希灝:「史思明手下的高庭暉、李日越和喻文景有萬人敵的稱號,今夜必定會有一人來抓我,你率一千人守住營寨,不要主動出戰,到時候帶他們來見我。」
雍希灝蒙圈了,不主動出戰,怎麼帶他們去見你?難不成,這幫臭小子會主動投降?雍希灝確實在質疑李光弼的智商,不過沒有表現出來。
當天夜裡,史思明傳詔李日越,給他下達了一道嚴厲的軍令:李光弼今夜必定在野水渡,你率領五百精騎前去偷襲,如果抓不到李光弼,你也不用回來了。
第二天凌晨,天還沒有完全亮,李日越來到野水渡,卻發現雍希灝帶人趴在壕溝裡面對著他引吭高歌,似乎是在等著他一樣。
李日越也蒙圈了。他是偷襲李光弼的奇兵,如今卻暴露在敵人的眼前,還被敵人看透了心思,頓時覺得有點尷尬。
李日越問官軍:「你們的大帥李光弼呢?」
官軍回答:「昨晚已經回河陽城了。」
李日越:「你們這有多少人?」
官軍:「就我們一千人。」
李日越:「守將是誰?」
官軍:「雍希灝。」
雙方在陣前就像是朋友聊天一樣,絲毫看不到敵意。
聊完之後,李日越覺得很空虛。史思明已經下了嚴旨,讓他來活捉李光弼,可眼前的雍希灝只是一個普通將領,將他帶回去,史思明怎麼會輕饒他?思之再三,李日越決定投降官軍,上岸洗白。雍希灝將李日越帶到河陽城,李光弼對他熱情有加,還封他做了大將軍。
野水渡的八卦新聞,很快就在史思明的大營傳開了。
前面說過,史思明手下有三位「萬人敵」,論資歷和地位,李日越都是排名最末的,高庭暉聽說李日越去唐軍那裡做了大將軍,心理開始不平衡了,心想既然他能做大將軍,自己豈不是比李日越還要受待見?
幾天之後,高庭暉也偷偷前往李光弼的大營投降了。
李光弼對高庭暉的到來非常歡迎,三員虎將,如今已經招攬了兩位,既增加了生力軍,又羞辱了史思明,堪稱是兩全其美啊。李光弼立即上表朝廷,希望能夠對高庭暉和李日越給予重用。李亨也很配合地宣布:任命高庭暉為右武衛大將軍,李日越為右金吾大將軍。
這兩個職位都是朝廷衛兵領袖,官居三品!
朝廷的意思很清楚:叛軍將領們,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主動歸降,跳槽到朝廷,升職和加薪不在話下!還有比這更丟臉的嗎?史思明氣急敗壞了,他不想再和李光弼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當即拍板:從正面進攻河陽城。
河陽城分為南城、中城和北城,在史思明的攻擊當中,南城首當其衝。鑑於南城兵力缺少,防禦力量不足,又要阻擋史思明大軍的第一次衝鋒,李光弼給南城守將李抱玉下達了軍令:全力防禦,拼死都要給大軍拖住兩天時間,兩天之後如果沒有援軍到來,你可以放棄南城,不追究你的責任。
李抱玉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
李光弼離開之後,李抱玉檢查了南城的防禦體系,又召集全城百姓將能夠防禦的石頭、油鍋全部拿出來,以備敵軍。叛軍雖然勢大,但是李抱玉身先士卒,玩命抵抗,直到第二天傍晚,李抱玉耗盡了南城所有能夠防禦的資源。
所有人都知道,南城必定失守。李抱玉更知道,李光弼是利用這兩天時間,抓緊完善中城和北城的防禦工事,所以就算約定時間已到,李抱玉也沒有棄城後退,他派人給叛軍送信,聲稱自己要收拾收拾,明天開城投降。
圍攻南城的是周摯,他也不想耗費軍力攻城,聽說李抱玉主動投降,也就不在乎這一晚的時間。當天傍晚,周摯鳴金收兵,李抱玉卻趁黑夜的掩護,一面派人修補城池,一面派遣人馬繞道敵軍身後,準備做最後的抵抗。
到了第二天,周摯收到了一封來信,信里並不是他期盼的投降書,而是措辭嚴厲、語氣決絕的挑戰書!
周摯氣急敗壞,下令全力攻城,務必在一天之內拿下南城,擒殺李抱玉。叛軍卯足了勁,想要拿下南城,卻沒有注意到身後的奇兵。在李抱玉的領導下,南城組織了內外夾攻的好戲,叛軍損失慘重,周摯權衡之下,最終決定放棄並不重要的南城,轉而去圍攻中城的李光弼。
李抱玉為李光弼爭取到了三天時間,這期間,李光弼在中城外修建了一圈柵欄,由將領荔非元禮鎮守,又在柵欄之外挖好了寬深各兩丈的壕溝。
當周摯統率大軍來到中城的時候,發現自己和城池隔著一道壕溝,又隔著一道柵欄,柵欄裡面有隨時準備出擊的守軍,守軍背後是城牆,城牆上面還有數千名守軍。看著眼前的防禦工事,周摯的情緒快要崩潰了。
戰場不是流淚的地方,周摯瞬間收住消極情緒,調度將士在壕溝上面填了八條路。就在叛軍填滿壕溝,準備進攻的時候,荔非元禮帶著敢死隊從柵欄內沖了出來,沿著八條壕溝阻擊叛軍。壕溝上面的路本來就不寬,周摯空有大軍卻飛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士兵們倒在壕溝里。一場惡戰下來,雙方死傷慘重。
隨著兩次進攻受阻,叛軍內部士氣低迷,想著中城的防禦缺口很難打開,周摯的內心也動搖了,下令集合隊伍向北城方向移動。叛軍士氣低迷,可官軍卻士氣如虹,聽說叛軍向北移動,李光弼也尾隨了上去。
周摯表示,他確實不想打了,可史思明嚴令,必須拿下河陽城,在銳氣耗盡的情況下,周摯還是硬著頭皮,對北城發動了進攻。
客觀地說,范陽軍隊的優勢在於野戰,劣勢在於攻城,史思明氣急敗壞,決定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結局可想而知。叛軍攻城乏術,又分開兵力三面攻城,在官軍的頑強抵抗之下,不出意料地潰敗了。
李光弼抓住有利時機,接連下了兩道軍令:戰將郝廷玉帶領三百名全副武裝的精騎出城,狠打敵人最強勢的西北角。戰將論惟貞帶領兩百名全副武裝的精騎出城,狠打敵人強勢的東南角。
據史料記載,這兩支敢死隊裡不僅有普通的士兵,而且摻雜了許多作戰勇猛的高級將領,比如僕固懷恩。戰役發起後,敢死隊人數太少,幾次都被叛軍擋回來,李光弼手提大刀在後面督戰,但凡有主將潰敗,李光弼立斬不赦。
這場衝鋒戰太艱苦了,也太殘忍了。
幸運的是,叛軍的心理防線已經崩潰,強強較量之後,這些人終於沒繃住,逐漸潰敗而去。李光弼當機立斷,讓城中所有精兵出城追擊,一番惡戰之後,官軍殺敵一千,俘虜五百,一直將周摯趕到黃河邊上。
當時,周摯帶著幾名親信渡河逃走,剛好遇到準備攻打南城的史思明。兵敗如山倒,史思明縱然有逆天的決心,也沒法讓大頭兵們鼓起勇氣再去衝鋒陷陣。思慮再三,史思明決定率軍返回洛陽。
河陽之戰,唐軍僅有兩萬餘人,在兵力上沒有絲毫優勢,卻抓住了叛軍不善攻城的弱點,以血肉之軀阻擊了史思明潮水般的進攻,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