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肆> 科普:唐朝的行政區劃

科普:唐朝的行政區劃

2024-10-08 18:59:34 作者: 九皋寒叟

  說到這裡,有必要全方位介紹一下唐朝的行政區劃歷史,這樣有助於理解後面的安史之亂以及軍鎮之亂。

  貞觀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依據全國的山川形勢、交通情況,在全國州縣行政區的上面,增設了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道十道,統領和監察全國的三百五十八個州和府,一千五百五十一個縣。

  值得注意的是,道並不是一級行政機構,而是監察機構,長官便是監察性的官吏——採訪處置使,中央正是通過他們來監管州級行政區。

  關內道,治所鳳翔府(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河南道,治所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河東道,治所河中府(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

  河北道,治所魏州(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山南道,治所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

  隴右道,治所鄯州(今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

  淮南道,治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江南道,治所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

  劍南道,治所成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

  嶺南道,治所廣州(今廣東省廣州市)。

  開元二十一年(733),李隆基將山東道分拆為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將江南道分拆為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又增設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全國由十道變成了十五道。京畿道,治所在西京長安,下轄京兆府、鳳翔府、華州、同州、商州、邠州六個府州。

  都畿道,治所在東都洛陽,下轄河南府、汝州。

  黔中道,治黔州(今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山南西道,治梁州(今陝西省漢中市)。

  山南東道,治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

  江南東道,治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

  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其餘的保持不變。

  除了州縣之外,在唐朝的行政區劃中還存在府的概念:

  第一種:京都府。

  顧名思義,指的是京城,以及皇帝的駐蹕之處。簡單地說,就是皇帝認為非常重要,必須單獨拉出來管理的行政區,相當於直轄市。其中包括京兆府(原雍州)、興德府(原華州)、鳳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興唐府(原陝州)、河中府(原蒲州)、興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江陵府。

  這些府都是以前的州,只不過改了名字,提升了行政級別而已。府的長官叫府尹,副手叫少府尹,長安城的京兆府、洛陽城的河南府和太原府的府尹官職從三品,與朝中宰相級別差不多,而少尹是正四品,和上州刺史的級別一樣。

  第二種:都督府。

  都督府是軍事機構,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意義。

  「都督」一詞最早要追溯到東漢初年,那個時候外出征戰,朝廷會在軍中設置「督軍都御史」,主要監督軍務,簡稱都督,事成後則回朝卸任,屬於臨時性的官職。三國時期,都督逐漸成為國家或者地區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官,周瑜就曾擔任過東吳大都督一職,可謂權勢滔天。

  魏晉南北朝時期,都督依舊是各級軍事首長的官職,不過每個政權的叫法有所不同,比如北周就有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不同稱謂。

  楊堅做了皇帝後,在并州、益州、荊州、揚州設置了四大總管府,任命楊廣等皇子擔任大總管,並在各地設置上、中、下級別的總管府,這樣一來,東西南北的軍權全部集中到皇室手中。至於都督,全部變成了武官的軍銜,比如隋煬帝就將「大都督」改為「校尉」,「帥都督」改為「旅帥」,都督改為「隊正」。

  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淵延續隋朝的舊制,在洺州、荊州、并州、幽州、交州設立五大總管府。武德七年,重新改為大都督府。當時,全國總共有二十四個都督府,按照管理州的數量分為上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長官分為大、中、下都督,大都督官職從二品,中都督官職正三品,下都督官職從三品。

  唐朝初年,一個都督府可以管十多個州,而且掌管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稟,堪稱上馬管兵,下馬管民。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唐朝的大都督相當於省委書記或者省長,兼任大軍區司令員之職,顯赫得一塌糊塗。

  關於都督府和刺史府,一般是上下級關係,都督會兼任駐紮州的刺史之職,比如揚州大都督,兼任揚州刺史,然後以大都督的身份管理滁州、楚州等地。不過,都督府和刺史府是兩套不同的辦公系統,都督願意的話,可以合署辦公,不願意的話就會分開辦公,互不影響。

  李世民想搞中央集權,軍政合一的都督府自然不符合他的利益。當時,朝廷推行府兵制,需要打仗的時候,任命大將軍統率出征,這些大將軍被稱為行軍總管,規模較大的戰役,則會設置行軍大元帥或行軍大總管之職。

  唐高宗、武后時期,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數民族屢次派兵入侵,朝廷因此讓行軍大總管直接駐紮在當地,由於行軍大總管和大都督在職權上有部分的重疊,所以皇帝一般會任命某某行軍大總管兼任都督一職。

  這樣一來,刺史府掌管民政和財政,中央衛府掌管軍政,行軍大總管兼任某某都督,傳統的都督府幾乎沒有了權力,已經名存實亡。

  第三種:都護府。

  都護府是中央在少數民族地盤設置的特別行政機構,管理突厥、回紇等少數民族,比如撫慰、征討、獎賞、懲罰等。到後來,各地少數民族經常叛亂,或者起兵劫掠內地州縣,都護府便成了邊境最重要的軍事防禦機構。

  開元時期,一共有安東、安北、單于、安西、北庭、安南六個大都護府。

  都護府設置大都護、副都護、長史、司馬等職,其中大都護一人,官居從二品,副都護四人,官居正四品。單從官職級別來說,大都護比朝中宰相還要高半級,而且大都護掌握十多個州的行政和軍事大權,堪稱真正的封疆大吏。

  單于大都護府:

  治所:雲中故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

  所轄地方:今內蒙古陰山、河套一帶。

  防禦對象:北方的突厥。

  安西大都護府:

  治所:龜茲國(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

  所轄地方:天山南路、蔥嶺以東的地區。

  防禦對象:吐蕃、党項。

  北庭大都護府:

  治所:庭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

  所轄地方:天山以北,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

  防禦對象:東起阿爾泰山,西達鹹海的西突厥舊部。

  安南大都護府:

  治所:宋平(今越南河內)。

  所轄地方:北抵雲南南盤江,南抵越南河靜、廣平省界,東抵廣西那坡、靖西和龍州、寧明、防城部分地區,西抵越南紅河黑水。

  防禦對象:南詔國。

  安東大都護府:

  治所:遼西故郡城(今遼寧錦州市義縣)。

  所轄地方:今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北部、吉林西北地區、朝鮮半島西南地區,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下游西岸。

  防禦對象:渤海、契丹、奚、靺鞨、室韋、新羅、倭國。

  安北大都護府:

  治所:內蒙古境內。一直在移動。

  所轄地方:相當於今內蒙古烏加河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國全境、俄羅斯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上游和安加拉河、貝加爾湖周圍地區。

  防禦對象:回紇、薛延陀、轄戛斯、葛邏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