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吐蕃交鋒

2024-10-08 18:59:24 作者: 九皋寒叟

  開元十四年(726)冬,吐蕃國內的好戰勢力蠢蠢欲動,大將悉諾邏恭祿率軍進攻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還是老一套,趁唐軍不備,燒殺搶掠一番後迅速離去。

  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異常震怒!

  李隆基的御駕剛從泰山封禪回來,吐蕃便在邊境搞出這樣的小動作,這是挑釁皇權,故意讓李隆基難堪嗎?

  李隆基:「讓涼州都督王君趠速回長安,朕有要事相商!」

  群臣有點恐慌了,看李隆基的架勢,這是要對吐蕃宣戰啊?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想當年,姚崇給李隆基進獻治國十策,其中有一條就是不要輕易發動戰爭,要給國家發展創造和平的環境。李隆基登基十多年,宰相班子換了無數,但他們都秉持一個原則:不管國內如何折騰,不能將大唐捲入到無盡的戰火中!

  戰爭就像是潛伏的魔鬼,能徹底撕裂盛世的和平,將帝國帶入到災難之中。古往今來,戰爭摧毀的政權,幾隻手能夠數得過來?

  張說見勢不妙,於是奏請道:「陛下,吐蕃出爾反爾,屢次入侵,大唐本應該狠狠地教訓。然而,這些年來,甘、涼、河、鄯等地無端捲入戰火,朝廷雖然打了勝仗,但是這些地方的百姓卻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呀!希望陛下能接受吐蕃的請和,派遣宗室子女和親,兩國永結盟好!」

  李隆基:「你說得很對,等朕和王君趠商議之後再做定奪!」

  退朝之後,張說找到源乾曜:「王君趠有勇無謀,打仗全靠僥倖取勝,如果兩國和親,他就會失去建功立業的機會,陛下恐怕不會採納我的建議啊!」

  張說並沒有說錯,李隆基壓根沒想過和親的策略,他只給王君趠交代了一個任務:狠狠地教訓吐蕃軍隊,為大唐出一口惡氣!

  開元十五年(727)正月,西北地區大雪橫飛,氣候寒冷至極,王君趠預測吐蕃會暫時撤退,於是派遣小股部隊繞道背後,將附近的枯草全部燒光。天寒地凍,吐蕃軍隊沒有足夠的草料,戰馬因為飢餓相繼死掉,悉諾邏恭祿只好下令撤軍。

  當時,悉諾邏恭祿帶著前鋒和主力倉皇逃走,後勤部隊帶著輜重和牛羊馬匹完全跟不上節奏。王君趠聯合秦州都督張景順一同追擊,在青海湖附近趕上了吐蕃的後軍,一邊是大唐的主力精銳,一邊是毫無戰鬥力的後勤部隊,結局可想而知。經過一場廝殺之後,王君趠等人獲得數以萬計的輜重和牛羊馬匹。

  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毫不猶豫地下了一道恩旨:封王君趠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兼任河西節度使。加封王君趠的老爹王壽為少府監(皇宮大內採購主管),准許他退休之後,依舊享受少府監的待遇,直到去世!

  李隆基如此恩遇有戰功的將軍,這在開元朝可是頭一遭,這也讓文武大臣產生了一種錯覺:李隆基接下來恐怕要開疆拓土了。問題是,王君趠真的是大唐的超級戰神嗎?他能幫李隆基實現開疆拓土的野心和抱負嗎?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了一個事實:張說對王君趠的判斷,完全是對的。

  開元十五年(727)九月,悉諾邏恭祿捲土重來,不過這一次帶了個幫手,名為燭龍莽布支,他們對瓜州發動奇襲,生擒了刺史田元獻,以及王君趠的父親。

  這一次,吐蕃大軍似乎沒有撤退的意思,他們以瓜州為中心,對周邊的村落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劫掠,最後派人前往涼州給王君趠送信:你不是很能打嗎?你不是自稱忠勇,想要報效國家嗎?趕緊出來交戰啊!

  當時,王君趠鎮守涼州,面對吐蕃大軍的挑釁,最終選擇閉門不出,坐看吐蕃人將他的父親俘虜而去。悉諾邏恭祿於是分兵去攻打瓜州西邊的常樂縣。按照悉諾邏恭祿的設想,常樂縣城很快就會失守,可最後沒想到,吐蕃大軍竟然會在這裡遭遇到滑鐵盧……

  常樂縣令賈師順,有勇有謀,他帶著城中軍民堅決抵抗,接連擋住了吐蕃大軍的數次進攻,最後竟然引得悉諾邏恭祿率領主力大軍前來。事實上,吐蕃並不想在常樂縣折損太多的將士,於是想著騙賈師順打開城門。

  當時,有個吐蕃小兵的老婆是漢人,她的弟弟剛好在常樂縣城。悉諾邏恭祿於是讓這位小兵私下求見賈師順,希望他顧念百姓的性命,不要再負隅頑抗。

  賈師順:「按照大唐的律法,投降賊寇的人要被誅滅九族,俺們身為朝廷命官,只能死命抵抗,怎麼能率眾投降呢,你就別想了。」

  不投降,那就繼續打吧!

  說來也奇怪,吐蕃大軍在常樂城下攻打八天之久,卻撼動不了半分。第九天的時候,使者又來到了城下,大聲叫喊著:「縣令大人,你既然不肯投降,那就算了,咱們吐蕃可以選擇退兵,不過你得意思一下吧?」

  聽明白了,這是公然要錢啊!無恥!

  賈師順轉頭對軍士們說:「既然吐蕃人答應退兵,你們趕緊把衣服脫下來,權當送給他們的禮物吧!」

  悉諾邏恭祿很嫌棄,他沒想到常樂城已經窮到這種地步,最後只好悻悻地離去。發生在常樂縣城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西域,就連李隆基也有所耳聞,賈師順經此一役,順利地進入到李隆基的考察名單中,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一路升遷,最後竟然坐到隴右節度使之職。

  相比之下,王君趠的運氣就不那麼好了。

  據史料記載,當年東突厥強盛的時候,侵占了鐵勒部族的領土,逼迫回紇、契苾、思結、渾四個部族遷徙到甘州和涼州附近,王君趠那時候官職卑微,經常遊走在四個部族之間,希望成為酋長們的座上賓。然而,鐵勒部族的首領們並沒有心情去巴結一個小官,因此冷眼相待,讓他受盡了各種委屈和白眼。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王君趠竟然升上了河西節度使的高位,成了鐵勒部族的頂頭上司。自此以後,酋長們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因為王君趠時常會找他們過去談話,訓斥、侮辱、搶劫成了酋長們的家常便飯。

  四位酋長都明白,王君趠這小子根本沒打算饒恕他們。於是,他們聯名給李隆基寫了一封信,詳細敘述了當年發生的事情,希望長安方面能為他們做主。

  與此同時,王君趠也給李隆基寫了一封信,狀告鐵勒部族的首領暗中和吐蕃勾結,意圖背叛大唐。李隆基一時間難以分辨,只好派宦官前去調查。很遺憾,宦官只認錢,而王君趠很有錢,還捨得花錢,結局可想而知。

  沒過多久,李隆基便下了一道旨意:

  回紇酋長藥羅葛承宗流放瀼州。

  渾部酋長渾大德流放吉州。

  契苾部酋長契苾承明流放藤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

  思結部酋長思結歸國流放瓊州(今海南省海口市)。

  悲劇的是,回紇酋長藥羅葛承宗在流放途中不幸身亡。在回紇百姓的眼裡,首領遭到流放,本來就是王君趠的錯,如今酋長無辜慘死,他們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自此以後,王君趠就上了回紇部族的黑名單,而且是頭號敵人。

  開元十五年(727)閏九月,吐蕃派遣使者前往東突厥送信,王君趠提前探知消息,於是率領麾下的精銳騎兵在半道攔截。誰料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在回程的途中,王君趠遇到了前來報仇的回紇軍隊,首領便是藥羅葛承宗的侄子,瀚海司馬藥羅葛護輸!

  據史料記載,護輸的伏兵向唐軍發起突襲,搶走了王君趠的節度使旌節,並斬殺了河西節度判官宋貞。王君趠率領手下的上百位士兵奮力抵抗,從早晨一直戰鬥到下午,最終力竭被殺,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管是蓄意反叛,還是故意仇殺,屠殺朝廷的河西節度使就意味著背叛,李隆基說什麼也不能原諒,護輸自知犯了大錯,於是率領族人投奔了吐蕃。

  王君趠的被殺,讓河西、隴右地區十分不安。

  接下來,朝廷的任命詔書非常頻繁:

  朔方節度使蕭嵩,調任河西節度使。

  左金吾衛大將軍、信安王李禕,調任朔方節度使。

  刑部員外郎裴寬,調任河西節度判官。

  建康軍使張守珪,調任瓜州刺史。

  當時,李隆基擔心吐蕃會乘機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因此在隴右道徵調了五萬六千名百姓,從河西道徵調了四萬名百姓,又從關中和朔方各徵調了一萬名正規軍前往臨洮。一時間,西北諸道氣氛緊張,如臨大敵。

  事實證明,不是吐蕃太強大,而是王君趠太軟弱。

  張守珪剛剛上任,便以一招空城計嚇退了吐蕃大軍。隨後,蕭嵩在吐蕃國內散布消息,聲稱吐蕃主帥悉諾邏恭祿和大唐暗中勾結,拿了朝廷的好處,想要在邊境打持久戰,趁機霸占吐蕃的兵權,是陰謀奪權的節奏。

  這一次,輪到吐蕃贊普發怒了,他派人傳令,讓悉諾邏恭祿暫時回國休息,隨後找了個藉口將他處死。

  開元十七年(729)三月,李隆基放出話來:讓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和河西、隴右地區的諸位將領,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也叫鐵刃城,位於青海西寧市西南湟源縣,是唐朝和吐蕃都想爭奪的軍事重鎮。當初,吐蕃大軍拿下石堡城後,派遣重兵把守,以此地為前哨陣地,屢次侵略河西和隴右地區,可以說石堡城是大唐將領心中的噩夢。

  接到李隆基的命令後,邊境將領的態度十分消極。

  在他們看來,石堡城距離中原腹地太遠,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拿不下來,進攻的軍隊將會全軍覆沒。最好的辦法就是據守城池,等待時機。

  信安王李禕偏偏不信邪,他認為石堡城的守軍數量有限,而且防備不會太嚴密,唐軍正好可以發動長途奔襲,打吐蕃一個措手不及。

  李禕是李唐宗室,思考的是如何讓大唐江山永固,前面縱然有千難萬難,也得硬著頭皮頂上去。而邊境的將領只等著升遷,或者調往其他地方任職,打不打石堡城無所謂,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事實證明,李禕的決策英明無比!唐軍經過長途奔襲,成功拿下了石堡城,隨後派遣軍隊駐守在附近。

  石堡城的戰略意義實在是太大了,自此以後,河西和隴右地區的軍事防禦區完全連成一片,不管吐蕃從哪個方位進攻,唐軍都可以組織有效的反擊。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萬分振奮,當即下旨:將石堡城改名叫振武軍。

  此役過後,大唐徹底扭轉了西北邊境的頹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