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肆> 宰相宋璟:執政要有自己的個性

宰相宋璟:執政要有自己的個性

2024-10-08 18:58:19 作者: 九皋寒叟

  開元四年(716)十二月,姚崇給李隆基上了一道奏摺,力薦廣州都督宋璟入朝為官,同時也遞交了辭呈。這樣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保全了皇帝的威嚴。

  事實證明,姚崇退位之後,李隆基幾乎是以國士之禮對待他,碰到棘手的問題,也時常派人去諮詢姚崇,可謂給足了面子。姚崇和李隆基的默契,既造福了天下蒼生,也為歷史留下了一段傳世佳話。

  數日之後,李隆基下詔,任命宋璟為西京留守、刑部尚書,為他登上相位搭好了跳板,並派遣親信楊思勖前去迎接。據史料記載,宋璟為人沉穩,令人難以揣摩,在前往京城的路上,居然沒和楊思勖多說一句話,更沒打聽皇帝讓他回京的真實意圖,因此讓李隆基更加尊敬。

  開元四年(716)閏十二月,李隆基下詔:封姚崇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文官散職),不再擔任宰相一職。與此同時,源乾曜被降職為京兆尹、西京留守;刑部尚書宋璟被封為吏部尚書、黃門監,紫微侍郎蘇頲(tǐng)被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人。

  據史料記載,宋璟的七世祖是北魏的吏部尚書宋弁,後來宋家沒落,到唐朝勉強算是個讀書人家。宋璟小的時候,讀書非常勤奮,17歲便中了進士,被唐高宗李治授予義昌縣令之職,後來被提拔為監察御史。

  宋璟性情耿直,不畏權貴,在監察御史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因此得到武則天的賞識,被封為正五品的鳳閣舍人,在中書省掌詔令、侍從、宣旨、慰勞等事。

  當年,張易之誣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謀逆,指使鳳閣舍人張說出面做證,宋璟便在宮門外攔住了張說,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讓魏元忠躲過一劫。此事過後,張氏兄弟和宋璟便結下了仇怨,他們屢次在武則天的面前詆毀宋璟,然而武則天卻無動於衷,一直到她退位也沒拿宋璟開刀。

  李顯登基之後,宋璟被封為黃門侍郎,後來因為得罪梁王武三思,被外放為刺史。李旦登基之後,將他召回長安,封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併兼任太子右庶子,讓他做了李隆基的輔臣。直到此時,宋璟才和李隆基搭上關係。

  事實上,姚崇和宋璟並不是李隆基的嫡系,一直遊走在核心圈層的邊緣。當時,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惡鬥,他們奏請李旦,希望他把太平公主發配到外地,結果操作不當,自己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李隆基上位之後,開始召回親信大臣,劉幽求、魏知古、郭元振是第一批被重用的人,宋璟屬於第二批,最終被提拔為京兆尹、御史大夫。彼時,姚崇坐鎮中樞,很想和宋璟搭班子,卻遭到了李隆基的反對。

  也許,李隆基在打自己的小算盤,他不想讓宋璟記姚崇的恩德;也許,李隆基覺得姚崇和宋璟執政風格不同,會產生矛盾衝突;也許,李隆基覺得屬於宋璟的時代尚未到來,此人還需要繼續磨鍊。最終,李隆基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宋璟貶到外地,再擇機調回長安。宋璟的最後一站,便是廣州。

  在廣州都督任上,宋璟幹了一件留名青史的事兒。

  當時,嶺南的生存環境幾乎處於原始狀態,老百姓的房子都是用竹子和茅草搭建而成,住起來雖然很詩意,卻經常失火。宋璟到任之後,便教當地人燒制瓦片,將屋頂換了個遍,自此以後,失火的事情驟然減少。

  事實上,前幾任廣州都督並非不懂燒瓦,只不過沒有愛惜百姓的心思,因此才視而不見。僅憑這一手,宋璟就獲得了嶺南百姓的愛戴,後世的百姓更給宋璟送了個雅號:有腳陽春,意思是走到哪裡都可以給百姓帶去春天般的溫暖。

  宋璟和姚崇一樣,經歷過太多的人生起伏,看慣了朝堂的風起雲湧。然而,兩個人在性格上卻天差地別。

  姚崇出身官宦家庭,年少的時候是紈絝子弟,後來經人點撥才發奮讀書,屬於大器晚成的那種。做官之後,姚崇骨子裡的奔放和灑脫顯露無遺,他從來不相信鬼神之說,做起事來因勢利導,變化多端,讓人捉摸不透。

  宋璟出身沒落的書香人家,從小飽讀詩書,以拯救天下為己任,是傳統士大夫的代表。他性情剛直,敢於犯顏直諫,做起事來循規蹈矩,一板一眼。

  李隆基不愧為一代雄主,他早就看清了姚崇和宋璟的性格差異,放在一起絕對沒法共事。就拿山東蝗災的事情來說,姚崇覺得滅蝗不是因為皇帝失德,殺滅蝗蟲更不會傷害天氣陰陽的和氣,如果是宋璟,恐怕會提出強烈的抗議吧。

  按理說,宋璟回朝,應該接替姚崇的中書令之職,成為首席宰相。可李隆基卻只讓他做了門下省的一把手,至於中書令之職,一直懸而未決。

  李隆基既然要讓宋璟領導群臣,為何只讓他做了門下侍中呢?答案就是,李隆基欣賞宋璟的沉穩和智慧,卻不太喜歡他的一板一眼。

  宋璟上台之後,延續了姚崇執政時的基本政策,和前任的靈活善變相比,風格稍顯強硬,經常讓李隆基下不來台。

  當時,關中缺糧,糧食的轉運成本又很大,李隆基礙於大局,只好下詔前往洛陽就食。洛陽的官員為之興奮,提前把房屋修繕一新,道路重新鋪設。開元五年(717)正月初一,長安和洛陽都已準備就緒,只等李隆基起駕。

  就在第二天,長安的太廟突然崩塌。

  李隆基鬱悶了,太廟供奉的可是李唐先祖的神位,如今被埋葬在廢墟之中,是否是上天降罪之兆啊?按照慣例,皇帝碰到神仙託夢,或者其他不決之事,一般會請宰相幫他解答,李隆基當即下旨,讓宰相宋璟和蘇頲一起進宮議事。

  李隆基哭喪著臉,說道:「兩位愛卿啊,今日太廟有四間房子坍塌,你們以為,這是什麼意思呢?」

  宋璟認為,李隆基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洛陽,實在是勞民傷財之舉,一直就不太同意,此刻乘機進言:「陛下還在守孝呢,如今急著去洛陽,恐怕和天意不符啊,因此上天用災異來示戒,希望陛下取消巡幸東都的計劃!」

  李隆基:「蘇愛卿,你認為呢?」

  蘇頲是性情寬厚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讓著宋璟。

  蘇頲:「陛下,臣認為宋大人言之有理,希望您取消東都之行!」

  李隆基是個好面子的人。找你們商議,是讓你們寬慰朕的,不是讓你們來教訓朕的!李隆基覺得很不舒坦,因此想到了賦閒在家的姚崇。

  同樣的問題,姚崇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姚崇:「陛下,太廟的木料,都是前秦皇帝苻堅時候的舊物,距離現在已經三百多年,如今因為腐朽而坍塌,只不過與陛下的行程碰巧撞到了一起,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再者說,陛下因為關中糧食歉收而前往東都,有關部門已經做好了準備,陛下不能失信於天下,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將祖宗的神牌遷到太極殿供奉,下詔重修太廟,車駕如期東行。」

  瞧瞧,這才是宰相該說的話。

  太廟倒了,臣子怎麼能怪罪皇帝呢?你可以說地基壞了,木料腐朽了,被風颳倒了,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重新把房子修好就是了,就是不能怪皇帝。

  據史料記載,姚崇說完之後,李隆基的臉色立馬放晴,狠狠地誇讚了姚崇一番,還給他賞了二百匹皇室專用的絹。此事過後,李隆基意猶未盡,追下了一道旨意:讓姚崇每隔五日進宮一次,做皇帝的幕僚,為國家政事提供建議。

  事實上,這件事並沒有完。右散騎常侍褚無量進言,聲稱隋文帝富有四海,肯定不會用苻堅用過的木料修建太廟,姚崇所說只不過是阿諛奉承之詞,希望李隆基能夠正視老天爺對他的警示,不要前往東都。

  李隆基自動無視。想當初,山東爆發蝗蟲,李隆基覺得這是老天爺在降災懲罰,如今太廟倒了,卻又死活不承認是老天爺降災,這是搞雙重標準?事實上,李隆基就是在表達對宋璟處事態度的不滿。

  宋璟是什麼反應?

  據史料記載,宋璟毫無反應,皇帝既然說去東都,那就去吧。一路上,宋璟把事情安排得妥妥的,該勸誡的要勸誡,該抵制的還是要抵制。

  開元五年(717)正月初十,李隆基啟程前往洛陽,一路上心情大好,然而車駕行進到崤谷時,李隆基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原來,崤谷的道路十分狹窄,而且年久失修,車駕走在上面,有一種逃難的感覺。

  李隆基暴怒之下,想要撤掉河南尹和知頓使(出行事務官)。

  隨行的人戰戰兢兢,無人敢上前勸諫,宋璟說道:「陛下,如果因為道路失修而怪罪兩位大人,臣擔心全國各地會大興土木,老百姓因此遭殃啊!」

  涉及老百姓的情緒,李隆基還是得收斂的。

  李隆基:「嗯,是朕太著急了,赦免他們的罪過吧!」

  宋璟不依不饒:「陛下先是降罪,又因為臣的一句話而赦免他們,這是讓他們對臣感恩戴德,臣懇請陛下先給他們治罪,然後親自赦免。」

  李隆基心裡十分舒坦:「好!就按愛卿的意思辦!」

  這就是真實的宋璟,不因為皇帝意志力而改變自己的執政風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