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滅蝗蟲:世人皆醉我獨醒
2024-10-08 18:58:13
作者: 九皋寒叟
開元三年(715)五月,山東出現了特大蝗蟲災害。
如果放到現在,是不可能出現蝗蟲災害的,因為農作物都自帶殺蟲基因。即便出現了,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變身為油炸蝗蟲,成為食客口中的美食。然而在古代,蝗蟲被視為自然界的精靈,如果出現大規模的蝗蟲災害,就代表老天爺在懲罰百姓。很迷信的世界觀,卻是真實存在的。
據史料記載,蝗災發生的時候,老百姓全都跪在受災土地的旁邊焚香祈福,希望蝗蟲能早日離去,當地官員也都迷信天災之說,無人敢出面除蝗救災。
官府的不作為,老百姓的迷信,讓蝗蟲肆無忌憚地破壞莊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山東便赤地千里,村野凋敝。官員們害怕吃不飽飯的農民會聚眾鬧事,因此將災情迅速上報給中央朝廷,請求皇帝派得力幹將前來賑災。
當時,姚崇坐鎮中樞,接到山東的奏報之後十分詫異,因此奏請李隆基,讓他迅速派遣御史前往各地,督促當地官員和百姓組織滅蝗行動。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然而,令姚崇驚異的事情發生了:京城的官老爺和地方官員一樣迷信,他們認為蝗蟲是自然災害,是老天爺在懲罰民間,貿然滅蝗是對老天爺的不尊敬。有些官老爺竟然聲稱,聲稱蝗蟲的數量太多,根本沒辦法將它們全部滅掉,與其勞民傷財,還不如等它們自生自滅。
事實上,李隆基也在質疑姚崇的提議是不是多此一舉。
面對這幫高居廟堂,只讀聖賢書的官員,姚崇顯得十分無奈,但是想到山東境內的百姓正在遭受著痛苦,姚崇便感到十分不忍。
姚崇跪在地上,聲色俱厲地諫言道:「陛下!山東境內,蝗蟲漫山遍野,黃河兩岸的百姓逃亡殆盡,朝廷豈可坐視蝗蟲吞噬禾苗,卻不動手救災呢!就算殺不死所有的蝗蟲,也可以挽回部分損失啊!」
宰相盧懷慎也是迷信之人,不過看到姚崇如此堅持,內心也開始動搖:「姚大人,朝廷如果殺滅的蝗蟲太多,是否會對天地間的陰陽之氣造成傷害?」
姚崇:「想當年,楚莊王生吃水蛭,疾病竟可痊癒;孫叔敖殺死兩頭蛇,上天竟然願意降福給他。如今,咱們卻忍心看著老百姓被餓死,也不願看到蝗蟲被殺死,這是何道理啊?」
李隆基:「姚愛卿,你說得有道理,可是……」
姚崇:「陛下,如果這樣做會帶來災難,臣願意一力承擔!」
大家可能政見不同,也有可能是政敵,可臨危之際,姚崇願意發下毒誓,捨生忘死,這份胸懷足以讓滿朝文武肅然起敬。面對姚崇的表態,李隆基無法坐視不理,他立即下旨,讓朝廷御史前往各地組織救災工作。
姚崇的錦囊妙計是這樣的:晚上的時候,在田邊點燃篝火,然後挖個大坑,等蝗蟲主動來投。為了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姚崇承諾,捕殺一石蝗蟲,朝廷就給百姓一石糧食,多勞多得,上不封頂!
在官府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蝗災最終得到了控制。
開元四年(716)四月,山東再次爆發大規模的蝗災。消息傳到京城,李隆基和姚崇依舊派出了原班人馬前往各地組織救災。
悲劇的是,山東的官員撂挑子了。在他們看來,蝗蟲是上天對民間的懲罰,就是因為去年的滅蝗行動,破壞了天地間的陰陽之氣,惹得老天爺不開心,所以才造成了第二次蝗災。更有甚者,以汴州刺史倪若水為首的地方官員拒絕朝廷的御史入境,公然反對姚崇組織的滅蝗行動。
據史料記載,倪若水在汴州任上修建孔廟,提倡教育,興辦州學和縣學,並親自教誨學生,境內教化盛行,是當地百姓人人稱讚的父母官。他之所以反對滅蝗,並非懶惰和庸碌,僅僅是因為愚昧無知。
倪若水上奏朝廷:「蝗蟲是上天降下的災禍,並非人力可以扭轉的,朝廷應當通過修德行善來消除蝗災。十六國時期,前趙帝王劉聰就下令捕殺過蝗蟲,但是結果卻如何?蝗災非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越演越烈!」
姚崇立馬寫了封信:劉聰的帝位來得不太合法,德行自然不夠鎮壓妖孽,當今聖上乃千古明君,德行自然可以戰勝邪惡之物。歷朝郡守,但凡為官賢良,蝗災自然不入其境,按照你的意思,山東出現蝗災,難道是你修德不夠?
如果倪若水固執己見,一頂「不修德」的帽子扣下來,恐怕子子孫孫都要遭受罵名。接到姚崇回信後,倪若水屁顛屁顛滅蝗去了,最後統計下來,汴州境內就殺死了十四萬石蝗蟲。
事實上,地方官員賣力幹活的時候,一些大臣卻紛紛給李隆基上書,聲稱滅蝗運動會破壞陰陽之氣,遲早會讓老天爺再次降罪的。李隆基相信「天人感應」的說法,面對一邊倒的輿論攻勢,他也開始動搖了。
李隆基:「愛卿,朝臣都認為朝廷不該滅蝗,你是怎麼想的?」
姚崇:「陛下,朝中酸儒只知道讀死書,卻不知道變通。北魏時期,山東也爆發過蝗災,就因為官府不忍心滅蝗,導致千里赤地,顆粒無收,老百姓為了活命,最後易子而食。如今,黃河兩岸的百姓家中都沒有太多存糧,如果放任蝗災繼續,他們只好背井離鄉,充當乞討的流民。滅蝗,關乎國家氣運吶!」
李隆基深以為然,這才鎮壓了反對派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