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叄> 晚年武則天:在矛盾中轉變思想

晚年武則天:在矛盾中轉變思想

2024-10-08 18:56:34 作者: 九皋寒叟

  長壽元年(692)二月,武則天下詔:貶任知古為江夏縣令、狄仁傑為彭澤縣令、崔宣禮為夷陵縣令、魏元忠為涪陵縣令、盧獻為西鄉縣令。流放裴行本、李嗣真於嶺南。

  這場政治鬥爭,究竟誰勝誰負?

  狄仁傑等人無罪,可還是被貶為縣令。麗景門的黑幕已經被揭發,武則天卻沒有任何處置,無形中讓武承嗣一黨的氣焰更加囂張。就在滿朝文武忍受武氏家族的淫威之際,李昭德在背後狠狠地捅了武承嗣一刀。

  李昭德:「陛下,魏王的權勢太重了!」

  武則天有點奇怪:「魏王是朕的侄子,朕才會如此重用他。」

  李昭德:「陛下,侄兒和姑姑的關係,是否比得上兒子和父親的關係?兒子還有殺死父親的,何況侄兒呢!魏王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子,又是朝廷的親王和宰相,權勢幾乎與您等同,我恐怕陛下不能久安於天子之位啊!」

  李昭德的話,戳中了武則天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這些年來,武承嗣和來俊臣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就連抓捕狄仁傑這樣的重臣都不和她打招呼,似乎有點兒沒將她這個姑姑放在眼裡。武則天是政治家,打壓李氏家族的同時,也不能忘了敲打武氏家族的子侄。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長壽元年(692)八月,武則天下詔:任命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武承嗣為特進,納言武攸寧為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楊執柔為戶部尚書。

  說白了,你們都被罷相了。

  武承嗣氣憤不過,立馬跑進宮找武則天理論,還給李昭德上了不少眼藥,不料卻被武則天給轟了出來。武承嗣徹底鬱悶了,他鬥不過李昭德,只好想辦法取悅武則天,以此證明他的人生價值。

  武承嗣想了想,姑姑平日裡最喜歡聽的就是好話,炮製出幾個祥瑞之事,還怕搞不定?有一天上朝的時候,某位官員從身上拿出了一塊石頭,意圖敬獻給武則天,此人正是武承嗣一手提拔起來的。

  禮部官員問道:「這石頭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此官員:「諸位大人請看,這石頭外面是白色,中間卻是紅色,極為少見!」

  禮部官員:「這能說明什麼?」

  此官員:「因為它的心很忠誠啊!」

  李昭德差點氣笑了,於是反駁道:「真是荒謬啊,這塊石頭的心很忠誠,難道其他的石頭都會造反嗎?」

  朝臣們實在忍不住了,當著武則天的面哄然大笑,鄙視此人的無知。武承嗣站在一旁,臉色黑如豬肝,無地自容。

  還有一次,武承嗣指使一個叫胡慶的人,用紅漆在烏龜的腹部書寫「天子萬萬年」幾個字,然後拿到宮中進獻。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當時非常高興,朝臣們為了不影響武則天的好心情,配合也十分到位。就在此時,李昭德不知道從哪裡摸來一把刀,將烏龜腹部的字給刮掉了。

  李昭德:「諸位,你們難道看不出來,這就是個騙局嗎?應該把進獻祥瑞的人給法辦才是!」

  朝堂的氣氛陡然尷尬起來。大家都知道這是騙人的把戲,可遊戲的真諦是不能戳破最後一層窗戶紙啊。李昭德太不講究了,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武則天有點不好意思了:「咳咳!這件事確實很荒唐,但是進獻神龜的人總歸是對朝廷忠心,對朕忠心,這件事就這樣算了吧!」

  武承嗣吃了癟,可總歸是面子上的,李昭德得罪了武則天,那可是真心得罪啊。

  不管怎麼說,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永遠會站在武家的立場,除非有謀反的行為,武則天不會輕易拿他開刀。李昭德身為政治家,在李唐占盡優勢的情況下,通過如此荒謬的方式打壓武氏家族,實在是愚不可及。

  武則天的神經又開始緊繃了,她可以顧全大局,不讓武承嗣做太子,但是缺少了這幫侄子、侄孫的支持,李唐宗室和朝臣就會把矛頭指向她,到時候別說太子之位,恐怕她的皇位也會保不住吧。在重新審視雙方的政治力量之後,武則天再次做出了打壓李唐的決定。

  長壽二年(693)正月初一,武則天在萬象神宮祭祀,這是天子家族擁有的特權,旁人絕對不能染指。武則天傳旨給禮部:以魏王武承嗣為亞獻,梁王武三思為終獻!

  如果是放在以前,皇嗣李旦怎麼也可以撈個祭祀的入場券,可這次卻空空如也,他的鬱悶心情可想而知。緊張的政治氣氛籠罩著洛陽城,無論是朝臣還是皇嗣李旦,都是惶惶不安,得過且過。

  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始料未及的大事。

  洛陽城有一個叫掖庭宮的地方,裡面住著不少宮婢,這些人很多都是官宦家的小姐,只不過因為父輩獲罪,她們遭受牽連,入宮為婢。按理說,宮婢的身份都很卑微,沒有出頭之日,可武則天是個愛才的皇帝,宮婢中有不少人都是姿色出眾,才華橫溢的才女,武則天為了不讓遺珠蒙塵,便挑了一批婢女入宮。

  韋團兒、上官婉兒就是出類拔萃的一類。

  韋團兒,背景不詳,長得國色天香,聰慧動人,也挺知書達理的,深受武則天的喜愛。這個世上,沒有人願意干伺候人的活兒,大家委曲求全,無非是沒有翻身做主人的機會,韋團兒也是如此。

  當時,李旦經常入宮請安,他高貴的身份,儒雅的氣質,讓韋團兒深深迷戀。說白了,韋團兒喜歡李旦是真,可想著攀高枝兒也是真。時間長了,韋團兒便開始主動出擊,刻意誘惑,最後直接來了一段真情告白。

  如果是在平日,李旦被美貌的宮女表白,或許會暗爽一下。然而,韋團兒是武則天身邊的宮女,誰知道她是什麼心思,李旦本能地抗拒此人。到了最後,李旦以身邊已經有劉氏和竇氏為由,委婉拒絕了韋團兒。劉氏是李旦的正室,竇氏則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生母親。

  我欲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女人都有自尊心,心高氣傲的女人更是如此,被人拒絕的滋味讓韋團兒痛不欲生。緊接著,韋團兒在武則天面前誣陷兩位后妃,聲稱她們暗中行厭勝之術,打算詛咒武則天。

  武則天奪了李旦的皇位,兩位妃子幫老公詛咒婆婆,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兒,武則天對此深信不疑。長壽二年(693)正月初二,洛陽宮嘉豫殿內,各府的命婦齊聚一堂,向皇帝武則天請安問好,完事之後,大家各回各家。有趣的是,劉氏和竇氏卻沒有隨眾人一同出宮,一直到第二天,也不見兩位夫人的蹤影。

  活生生的人,就這樣憑空消失,這是何等恐怖。兩位夫人被殺之後,李旦極為惶恐,他不敢向母親討回公道,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此事過後,韋團兒變得喪心病狂,還想著誣陷李旦,一些宮女覺得韋團兒太過分,這才將她誣陷兩位夫人的實情和盤托出。為了平息眾怒,武則天命人將韋團兒秘密處死。

  據史料記載,李旦登基之後,曾經派人將嘉豫殿掘地三尺,可始終沒有找到兩位夫人的屍骨。很難想像,兩位夫人究竟遭到了什麼樣的待遇。李旦無奈,只好拿她們的衣服建造了兩座衣冠冢,以此來祭奠兩位夫人冤屈的靈魂。

  韋團兒被殺,並不意味著武則天在妥協。

  想想看,一個凡人失去了最親密的愛人,至少也應該痛苦哀號,或者討要說法吧。再看看李旦,古井無波,淡定從容,跟沒事人一樣的,這多少讓武則天有些不安。有理由相信,李旦心裡怨恨武則天的殘忍,他在等待機會翻身,然後為兩位夫人報仇雪恨。武則天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長壽二年(693)正月初七,武則天下詔:封皇孫李成器為壽春郡王,恆王李成義為衡陽郡王,楚王李隆基為臨淄郡王,衛王李隆范為巴陵郡王,趙王李隆業為彭城郡王。

  這幾位皇子都是李旦的兒子,全都被降為郡王級別。歷史證明,皇室之內,沒有對錯,只有利益權衡。在武則天看來,朝臣反對武氏家族執政,全因皇嗣李旦的存在,只要他有謀反的心思,武氏王朝就沒有安寧的可能。武則天剛剛貶完皇孫,就給朝臣們來了個緊箍咒:不許私下和皇嗣李旦會面。

  長壽二年(693)正月二十四日,少府監裴匪躬、內常侍范雲仙違反禁令,私下拜會李旦,被武則天處以腰斬之刑。裴匪躬和范雲仙被殺之後,朝中有人誣告李旦暗中密謀,武則天當即傳下嚴旨:命來俊臣調查此事,先從李旦身邊的隨臣開始!

  這是武家反擊的號角,來俊臣得到聖旨,如同嗜血的瘋子一般,當即開動暴力機器,將李旦身邊的幕僚批捕入獄。這些幕僚都是文人,嘗過幾道酷刑之後就清醒地認識到,想從麗景門全身而退是人生最大的奢望。他們不相信有人能夠力挽狂瀾,為了減少身體上的痛苦,幕僚團準備承認李旦密謀造反的「事實」。

  誰也沒想到,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安金藏的身上。

  據史料記載,安金藏是京兆長安人氏,曾經擔任過太常寺的樂工,後來被委派到李旦府中做事。此番審訊,所有的幕僚都已經認輸,唯獨安金藏死扛著,他屢次向來俊臣辯駁,認定李旦根本就沒有密謀造反。

  來俊臣自然不肯聽。

  安金藏實在想不出辦法,他抽出一把佩刀,大聲喊道:「來俊臣,既然你不相信我,那我就破開自己的胸膛,以證皇嗣的清白!」安金藏說罷,便用刀切開了自己的腹部,頓時血流滿地,內臟盡出。來俊臣蒙了,他覺得自己是個狠角色,可在揮刀切腹的安金藏面前,第一次慚愧地低下了頭。

  如此趣聞,很快就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里。

  那一刻,武則天心中的母愛開始復甦,她當即擺駕獄中,想要親眼看看,究竟是什麼人能為自己的兒子做出如此的犧牲。來到獄中之後,武則天看到血流滿地的安金藏,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朕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隨後,武則天調派最好的外科御醫,幫安金藏做了腹部縫補的手術,這才救了他的性命。此事過後,武則天開始放鬆對李旦的監禁,也沒讓來俊臣等人再動過李旦一根毫毛。

  客觀地說,武則天晚年一直處在矛盾之中,她是個好皇帝,希望老百姓感覺到她仁慈和愛民的一面。然而,強敵環伺,為了讓武周王朝更加穩固,武則天不得不動用暴力機器剷除異己。事實上,武則天已經意識到了高壓統治帶來的負面效應,尤其是從武承嗣謀奪太子之位開始,她有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次,王慶之帶領老百姓請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以「皇嗣我子,奈何廢之」給予了回答。第二次,武則天「以恩止殺」,並沒有大肆牽連。第三次,武則天說出了「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一切都表明,武則天與皇嗣李旦的關係已經開始緩和,至少不再是完全敵對的狀態,對維護李氏家族的朝臣也不再那麼反感,而是謀求更多的合作。

  然而這一切,並不是魏王武承嗣等人願意看到的結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