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的自我營銷:登基稱帝三部曲
2024-10-08 18:56:11
作者: 九皋寒叟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李治去世,永徽之治宣告結束。
光宅元年(684),武則天接管大唐的統治權,此時年逾60 歲。
天授元年(690),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此時年逾66 歲。
神龍元年(705),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
景龍三年(709),武則天去世,享年85 歲。
算下來,武則天把持最高政權長達二十二年,其中七年是以天后身份臨朝稱制,十五年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在這短暫的二十二年裡,武則天的執政風格非常明顯。
光宅元年(684)至垂拱四年(688),是武則天夯實政治地位最關鍵的五年。
也許是因為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許是不想失去手中的權力,武則天對皇權的欲望非常強烈。起初,武則天選擇與朝中大臣和平共處,卻發現大家對她指手畫腳的行為非常不滿,甚至屢次勸她退居幕後,還政給唐睿宗李旦。在巨大的政治危機下,武則天為了鞏固地位,開始起用基層出身的酷吏,比如來俊臣、索元禮、周興等人,目的就是為了以恐怖氛圍震懾朝中大臣。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然而,史書除了渲染恐怖氣氛之外,對細節的描述十分含糊。
裴炎、徐敬業、程務挺等人被殺,罪名是謀反,或者和謀反分子勾結,證據還是很確鑿的。裴炎被殺之後,武則天並沒有株連裴氏家族,反而是承諾不會因為謀反而惡意株連,讓他們繼續安心做官。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重臣和李唐宗室遭到誅殺。事實的真相是,武則天雖然刻意震懾朝臣,卻從來沒有放棄和他們和平共處,為此還承受了許多大臣的指責和羞辱。
垂拱二年(686)九月,雍州地方官員奏報發生了祥瑞之事:新豐縣(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南,一場雷雨之後居然長出了一座三百尺高的山。
武則天是見過世面的人,深知這種事情是地方官取悅統治者的噱頭。為了不讓老百姓失望,武則天下詔,改新豐縣為慶山縣,以示褒獎。
這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江陵人俞文俊卻上了一道奏疏,聲稱:天地不和而寒暑混亂,人氣不和而身體長毒瘤,地氣不和才會有地生高山的怪事。正是因為天后霸占權位,陰陽顛倒,以至於地氣阻塞,這才出現山災之變。然而,天后卻稱之為「慶山」,臣以為,這並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天后應該讓位修德,以此平息上天的憤怒,否則大禍將至。
大家都是凡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緒。說白了,我為朝廷操心了一輩子,沒人念我半點好,還在背後磨刀霍霍,打算趕我下台。這也就罷了,不就是個祥瑞的事嗎,又不是我弄出來的,為什麼要拿這事兒來攻擊我?
人都說,帝王是孤獨的,武則天還沒做帝王,就感覺到了世界對她的敵意,昔日的戰友全部站在了對立面,這種感覺真的很打擊人。
不可否認,俞文俊做得太過了,諷刺武則天牝雞司晨,還詛咒武則天沒什麼好下場,這已經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責。然而,武則天並沒有讓來俊臣等人以極刑摧殘俞文俊,而是一紙詔書將他貶到嶺南,僅此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國廣西、廣東的俞氏,基本上都是俞文俊的後人。
一個小人物反對她也就罷了,就在武則天沾沾自喜,以為朝臣會慢慢遷就她的時候,鳳閣舍人賈大隱給她說了一件事:宰相劉禕之曾經私下抱怨,聲稱太后既然廢立昏君,改立明主,就沒必要臨朝稱制了,應該把大權交給皇帝,以安天下人之心。
前面說過,劉禕之是北門學士,是武則天親手培養的。這些年來,劉禕之主要撲在書籍的編撰工作中,至於政治鬥爭的經歷,史書並沒有寫。武則天臨朝稱制後,提拔劉禕之做了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可謂信任有加。
然而,當賈大隱向她告密之後,武則天顯得極度失望,並當著幕僚們的面說道:「劉禕之是我從北門學士中一手提拔的,如今卻背叛我,他如果當面勸諫,那是忠心的表現,如果背地裡議論,那就是背叛,這叫我如何原諒?」
被人背叛的滋味,誰有誰知道。
客觀地說,武則天真的很喜歡劉禕之的才華,這些年來,武則天沒有讓他碰血腥骯髒的事情,劉禕之始終保持著清白之身。武則天養著劉禕之,目的恐怕就是為了證明,讀書人也是支持她的,只要不唱反調,劉禕之就沒有危險。
面對劉禕之的背叛,武則天猶豫了,不知道如何處置。
當時,告密之風盛行。如果你沒事兒,酷吏都想給你整出點事兒,你有了事兒,還怕沒人找上門?沒過多久,有人舉報了,劉禕之為官期間,曾經收受契丹首領孫萬榮的賄賂,還和已故宰相許敬宗的小妾私通。
很勁爆的新聞,可史書暗示,這些似乎都是酷吏們的誣告,目的是為了整治劉禕之。既然有人舉報,武則天就必須受理,不過她直接跳過了來俊臣等人,起用了當時的肅州刺史王立本審訊此案。
既然是酷吏頭子派人舉報的,司法部門自然不會維護劉禕之,武則天此舉,恐怕正是擔心劉禕之遭到迫害,想給他留一條活路。
當王立本拿著武則天的敕書前往劉禕之家中宣讀時,劉禕之態度十分惡劣,怒吼道:沒有經過鳳閣鸞台簽署,怎麼能叫敕令。
「敕令」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簽發,武則天作為皇太后,只能簽發「制令」。此時,劉禕之已經將自己完全劃到了武則天的對立面,並讓朝臣們都知道,就算是武則天提拔的親信,也要反對她霸占皇權。
事情已經變了性質,私下埋怨到公開為敵。
武則天一聲令下,劉禕之住進了大牢之中。就在此時,一向不干政的唐睿宗李旦出面了,他希望老媽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老師一馬。
直到此時,劉禕之終於看到死神給他打開了大門。他太了解武則天了,如果李旦不求情,把這個人情留給武則天,他或許還能活命。如果武則天在李旦的請求下鬆口,這傳達的是什麼樣的政治信號?
毫無疑問,劉禕之上了西天。不過,武則天留給他沐浴更衣的機會,讓他以最體面的方式,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性命,沒有任何多餘的株連。不過,劉禕之的背叛讓武則天清醒地認識到,要想走向權力的巔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面說到,光宅元年(684)至垂拱四年(688)是武則天夯實政治地位最關鍵的五年。垂拱四年(688)至天授元年(690),則是武則天打壓朝中重臣、李唐宗室力度最大的兩年。
垂拱四年(688)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
第一件大事:議立武氏七廟。
大唐的都城在長安,李治晚年考慮到關中漕運難題,開始裝修洛陽宮,並且以洛陽為東都。武則天臨朝聽政之後,直接將國都從長安遷到了洛陽。然而,李唐的根基在長安,因此並沒有將李家的宗廟及時遷過來。
垂拱四年(688)正月,朝廷提議,在神都洛陽開設宗廟,供奉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並四時祭祀。然而,武則天卻給有關部門拋了個議題:還是先討論一下宗廟祭祀的禮數吧!
按照規矩,天子家族肯定是以七世祖配享太廟,這難道還需要再討論嗎?老闆,你是不是想故意搞事情啊。司禮博士周悰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奏道:「可以將李唐的太廟減到五室,將武氏宗廟增設到七室!」
事兒鬧大了,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七代祖宗啊!把李唐降級,拔高武氏家族的地位,這不是赤裸裸的挑戰皇權,顛覆朝政嗎?
春官侍郎賈大隱:「天子七廟,諸侯五廟,這是流傳千年的規矩。司禮博士周悰沒有找到任何有根據的道理,只因為尊崇太后的威儀就想破壞國法,實在是很不講究。太后想尊崇先祖,可以效仿諸侯,不能隨意更改國家宗廟。」
賈大隱舉報了劉禕之,也算是政治投機分子了,可面對如此重要的事情,還是堅持了最後的底線,這是做男人,而不是做臣子的底線。
面對朝臣的反對聲音,武則天顯得非常冷靜,之所以拋出這個話題,無非就是看看朝臣的態度。遊戲還有測試呢,更何況做皇帝這樣的大事。
第二件大事:建造明堂。
明堂,商末周初儒學奠基人、政治家周公的經典作品,建造之初就是為了明確天子和諸侯的尊卑,確立天子地位和統治之權的建築。巧的是,當時的明堂就是在洛陽。後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明堂成了古代帝王宣傳教化的場所,儒家禮制建築的典範,凡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大禮典,均在此舉行。
通俗地來講,明堂是帝王的形象工程,天子的尊嚴所在。
然而,自周公之後,沒人知道明堂是什麼樣的建築,因此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是隨心所欲地建造。隋朝就有建造明堂的計劃,但還沒來得及實施,楊氏家族就土崩瓦解。李淵受禪之時,天下尚未太平,明堂自然沒被提上日程。李世民登基稱帝,朝臣提議搞明堂工程,然而李世民是個遵循古制的皇帝,要求明堂建造必須按照古代的要求,一幫讀書人埋頭研究,直到李世民去世也沒搞清楚明堂到底是什麼玩意兒。李治和李世民一樣,非得讓儒生們將明堂研究清楚,因此直到駕崩也沒見證這一偉大的工程。
武則天親眼見證了李唐王朝兩代帝王固執的遵循古制,以至於明堂工程遲遲無法突破的事實。她更明白,如果將此事交給迂腐的讀書人去研究,就算給他們一百年時間,也不會拿出可靠的方案。
於是乎,武則天力排眾議,直接讓北門學士展開內部討論,在武則天的推動下,明堂建設方案很快就宣告出爐。方案確定之後,武則天再次乾綱獨斷,下令拆除洛陽宮的正殿乾元殿(隋朝的乾陽殿),讓薛懷義主持工程,就地建造明堂。
垂拱四年(688),明堂交付使用。
武則天雖然是女人,但胸襟和氣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一,武則天銳意革新,拋棄了周朝四方呆板的建築特色,改以上圓下方,開創了以後中國古代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如今北京的天壇祈年殿,就是延續了明堂的建築風格。
第二,武則天力排眾議,耗費億萬銀錢打造了洛陽城恢宏壯麗的天際線,明堂雄踞在洛陽宮正殿,無時無刻不顯露著一個超級帝國的崛起。
據史料記載,明堂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高的單體木結構建築,也是唯一的樓閣式皇宮正殿建築,明堂高度約八十八米,底層各邊長約九十米。
整個建築總共有三層。下層是方形的,象徵著一年四季。中層是十二邊形,象徵著十二個時辰,上面建築是木質的圓形寶蓋,九條張牙舞爪的金龍護衛在寶蓋周邊,威嚴無比。上層是二十四邊形,象徵著二十四個節氣,同樣由圓形寶蓋覆蓋。整個建築的頂上,是一隻高達三米的鐵鑄鳳凰,外面以金粉裹住。在陽光的照耀下,高聳入雲、振翅翱翔的金鳳凰散發著高貴、威嚴的光芒。
建築的內部,是十根參天巨木,從下到上,直接貫穿了整個明堂,支撐著這座權力建築的結構。俯瞰下去,一隻金鳳傲立在九條金龍之上,象徵著武則天的女性威嚴。明堂的存在,就是唐朝女性絕地大翻身的象徵。有理由相信,任何有血性的男人看到這樣的建築,心中除了對美的讚美,就是對武則天的憤恨。
據史料記載,明堂氣勢恢宏、巍峨參天,有吞天吐地、包羅萬象之氣,武則天起了一個很氣派的名字——萬象神宮。
明堂建成之後,武則天在宮中擺下宴席,遍邀群臣慶賀,還邀請洛陽的百姓到明堂內部參觀,共同見證這座輝煌無比的建築,以及盛世的氣象。
緊接著,另一座名為天堂的建築在明堂北邊拔地而起。
天堂共有五層,據說登上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整個明堂,如果按照層高三十米來計算,天堂高度應該有一百五十米,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建築。天堂內部放置了一尊佛像,其小指上就能容納數十人,由於建築太高,剛開始施工的時候曾經被風颳倒,建築大師薛懷義施展奇才,這才讓天堂順利地拔地而起。
不得不說,武則天在修建明堂上還是有私心的,從議立宗廟制度,再到明堂的建造,兩件大事都是圍繞著皇權象徵,天子正統而展開。這一切,自然都是為了讓武則天順理成章地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緊接著,第三件大事發生了:驚現洛河寶圖。
事實上,這件事情是武承嗣一手炮製的。
武承嗣讓人挑選了一塊非常精緻的大石頭,在上面鑿上「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幾個大字,為了讓字看起來沒那麼新,武承嗣讓人將紫石搗成粉末,再摻上藥物,將字填平。做好了這一切,武承嗣派人將石頭扔到洛水中,隨後指使雍州人唐同泰將石頭撈了起來。
據說,伏羲在洛水邊走路的時候,有一個神龜在水中出沒,龜背上畫著非常奇妙的圖案,伏羲得到神龜之後,自覺天下存在著極其玄妙的規律,最後竟然推演出奇書《周易》。自古以來,洛河就是神秘的存在,讓人敬畏。
很快,唐同泰就給朝廷上表獻石了,並將發現神石的過程渲染了一番。
洛水出現祥瑞,自然是國之大事,武則天將這塊石頭命名為「寶圖」,並提拔唐同泰做了游擊將軍。垂拱四年(688)五月,隨著議立武氏七廟和明堂的建造,武則天覺得火候已經差不多了,因此宣布,準備親自祭拜洛水,接受「寶圖」。
武則天將此事搞得非常隆重,前往洛水之前,先到南郊祭祀天地,告謝昊天上帝,典禮結束之後又駕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見。
文武大臣其樂融融,一派祥和之氣,散朝之前,武則天下詔:各州都督、刺史、皇族、外戚提前十天在洛陽集合,一起前往洛水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