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開高句麗之戰:李世民一雪前恥
2024-10-08 18:53:46
作者: 九皋寒叟
李世民一生打了無數的戰爭,別的都可不說,高句麗之戰一定要說一說。
原因很簡單:李世民發動了兩次高句麗之戰,第一次打到高句麗本土,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第二次徵調十萬大軍北上,史書卻沒有記載戰爭結果。李世民去世之後,李治繼承父皇的遺志,傾全國之力發動了數次戰爭,最終讓高句麗徹底從中原統治者的眼前消失。
隋煬帝發動高句麗之戰,將中原捲入全國性的暴亂,以至丟掉大好江山,可遼東半島也是大傷根本,始終沒有恢復元氣。李唐建國之後,遼東半島重新回歸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的時代。沒事的時候,高句麗和百濟便聯手欺負一下老二新羅,偶爾也會前去朝拜李世民,混兩個小錢花花。
此時,高句麗出了一位名叫淵蓋蘇文的權臣。
這位老兄的父親叫淵太祚,是高句麗東部部落的首領,實權宰相。淵太祚去世後,淵蓋蘇文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官職。
據史料記載,淵蓋蘇文是個不折不扣的貴族子弟,性情兇殘暴虐,向來不遵守法度,堪稱是橫著走路的混世魔王,就連高句麗的君主高建武也沒有放在眼裡。高建武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受不了權臣的欺壓,因此聯合了一批大臣,打算用武力鎮壓淵蓋蘇文。
遺憾的是,計劃竟然被人泄密了。
貞觀十六年(642)十一月,淵蓋蘇文搞了個盛大的宴會,邀請高建成前往他的地盤巡視工作,親臨指導,最終生擒並肢解了高建成,還將他的屍體扔到臭水溝,一口氣誅殺了一百多位朝廷重臣,徹底改換了高句麗王朝的政治格局。
完事之後,淵蓋蘇文直接帶兵進入王城,立高建成的侄子高藏為新任高句麗國王,自封為大莫離支(相當於大唐吏部、兵部尚書),宣布攝政。
據史料記載,淵蓋蘇文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出行的時候,身上必備五把短刀,身邊的人都不敢和他靠近,更沒人敢和他對視,可謂霸氣外漏。這也就罷了,每逢軍隊出行,前面帶路的人一定要大聲呼喊,直到把路上活著的東西嚇到不敢出門才算罷休。淵蓋蘇文使用戰馬,必須有高句麗貴族或武將趴在地上給他踩著。
高建成被殺,長安方面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不管怎麼說,弒君就是不對的,還是以如此殘忍的方式殺害。
營州都督張儉上奏,希望李世民能夠發兵高句麗,徹底剷除淵蓋蘇文這個禍。然而,李世民卻說高句麗新喪國王,趁亂攻取不是講究人幹的事兒,另外關中地區的老百姓依舊很貧困,因此沒有答應出兵。
說白了,李唐還是窮,不想因為高句麗空耗國力。不過,高句麗的局勢實在讓他有點不舒服,誰想看到一個上躥下跳的小弟挑戰大哥的權威呢?
貞觀十七年(643)七月,李世民在一次朝會上說道:「愛卿啊,淵蓋蘇文謀殺高建成,獨攬朝權,實在令人無法忍受。以大唐的國力,教訓他們一次也不成問題,但是朕不想勞民傷財,朕想讓契丹前去騷擾一下,你們覺得怎麼樣?」
長孫無忌:「陛下,淵蓋蘇文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害怕大唐的討伐,因此一定會嚴加防備,陛下稍稍容忍一些,他必然會更加驕橫,到時候再去討伐,也不算晚啊!」
李世民話鋒一轉:「你說得對,就這樣定了!」
貞觀十七年(643)七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詔:封高藏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並派遣使節攜帶旌節前往冊封。有趣的是,李世民的賀喜禮包還沒達到高句麗,淵蓋蘇文便聯合百濟,發動了對新羅的侵略戰爭,攻占了新羅數十座城池。
貞觀十七年(643)九月初四日,新羅派遣使者前來長安,說百濟攻占了新羅四十餘座城池,還準備和高句麗一起切斷新羅使者前往長安進貢的通道。說到動情之處,新羅使者痛哭流涕,強烈要求李世民可以幫他們出頭。
新羅使者如此低聲下氣,李世民倒不好意思了。人家說得也對啊,你是別人的大哥,小弟出了事情,大哥不出面擺平,到時候誰還願意服你!
於是,李世民選了一位名叫相里玄獎的外交官,讓他帶著璽書前往高句麗,警告淵蓋蘇文如果再胡作非為,李世民來年就要派大軍教訓他。
這一幕,和隋煬帝當年訓斥高句麗使者的場景何其相似。
貞觀十八年(644)正月,相里玄獎一行人跋山涉水,最終到達高句麗本土,並將李世民的詔令傳給了淵蓋蘇文和百濟國王,讓他們不要再攻打新羅,大家和和氣氣,一起臣服大唐,過好自己的日子。
淵蓋蘇文雖然很囂張,可並沒有打算和李世民翻臉:「大唐使者啊,不是我想打仗,實在是事出有因啊!以前隋朝征伐高句麗的時候,新羅趁機侵占了高句麗五百里的土地,如果他們不歸還,我們這場戰役恐怕還要打下去啊!」
古往今來,盛世的外交官說話一般都很有水平。
相里玄獎:「您說的都是往事了,何必再去追究呢?說起遼東各國,本來都是大唐帝國的郡縣,現在還不是被你們霸占了去。大唐尚且沒有過問此事,你怎麼就如此熱心要收回土地呢?」
接下來,兩人因為此事討價還價,任憑相里玄獎如何勸說,淵蓋蘇文死活不肯退兵,言語中不斷暗示,非要搞死新羅不可。
事實上,相里玄獎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心知肚明,淵蓋蘇文絕不可能因為自己的隻言片語就此罷兵,因此早早收拾了行裝,趕回長安向李世民匯報了此事。有句話,相里玄獎其實一直沒有說出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淵蓋蘇文的胡攪蠻纏讓李世民勃然大怒。這一次,他沒有顧忌國家是不是強大,百姓是不是富裕,而是決定立即發兵,替天行道,為國爭光。
高句麗是塊難啃的骨頭,隋朝的國力有多麼強大,貞觀朝臣們心知肚明。隋煬帝在遼東都沒討到好處,李世民又能翻起什麼大浪來?
李世民的出兵決定,讓大臣們心中多少有些不安。
褚遂良:「陛下,大唐兵鋒所向,中原大地平定,四夷無不臣服,威望無與倫比。
如今卻要渡海遠征小小的高句麗,如果有百分百的勝算還好說,萬一遭遇挫折,豈不是損傷您的威望?再者說,一旦戰爭持續太長,再度引起老百姓起兵反抗,到時候朝廷的安危可就難說了。」
唐朝立國多少年了,貞觀大臣依舊對隋煬帝征伐高句麗一事有陰影,可見此事給國家帶來的創傷有多麼嚴重。褚遂良的意思是希望李世民不要輕易出兵,否則極有可能走上和隋煬帝一樣的道路。
不過,李世卻唱起了反調:「陛下,當年薛延陀部侵犯中原的時候,因為朝中諫臣的勸阻而作罷,這也讓薛延陀部成為大唐的心腹之患。如果當時採用陛下的策略,就可以換來北部邊境多年的安寧!」
李世民深表贊同,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的確是這樣,關於這件事,魏徵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朕很後悔當年同意魏徵的建議,只不過擔心堵塞朝中進獻良策的緣故,沒有執意討伐薛延陀部。」
這一次,李世民強硬拍板:狠狠地教訓淵蓋蘇文。
李世民的教訓方式簡單粗暴:御駕親征。
古往今來,皇帝御駕親征可不是什么小事兒,如果出了什麼差錯,那可是會引起朝局動盪的。面對李世民的瘋狂舉動,群臣們開始騷動不安了。
以褚遂良為首的大臣紛紛勸諫,希望他不要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可李世民的態度卻很堅決,他覺得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時,高句麗齊心協力抵禦大隋,如今淵蓋蘇文殘暴不仁,老百姓早就受夠了這樣的統治,此時征伐順天應民。
如果李世民可以一舉拿下高句麗,這將給他帶來無上的榮譽。
貞觀十八年(644)七月二十日,李世民下詔:命將作大監閻立德到洪、饒、江三州,打造四百艘大船,準備為北伐大軍運送糧草。同時,任命太常寺卿韋挺為饋運使,戶部侍郎崔仁師為副使,徵調河北境內的物資,準備隨時支援前線。
後勤保障安排就緒之後,李世民下詔:命營州都督張儉等人率領幽州、營州的兵馬,以及契丹、奚族兵馬先行進攻遼東。
糧草未動,兵馬先行,聖意非常急迫啊。
起初,淵蓋蘇文覺得李世民是紙老虎,不會動真格的,可聽說唐朝的前軍已經出發,嚇得趕緊讓人帶著金銀珠寶前往長安請罪。
事實上,李世民懶得搭理淵蓋蘇文。在他的眼裡,淵蓋蘇文就是個跳樑小丑,敗亡是遲早的事兒,唯一的價值,就是在李世民的功勞簿上添上一筆。
古話說得好,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文明人的搞法。不過這一次,李世民命人將高句麗的使者抓了起來,然後關進大理寺,並嚴厲譴責了他們:「你們這幫人,前任國王在世的時候都受了不少恩惠,如今淵蓋蘇文殘暴不仁,你們竟然助紂為虐,幫助他欺凌大唐,真是罪大惡極。
怒火上頭,講究與否,真的已經不重要了。
對李世民來說,此戰必須要拿下!
貞觀十八年(644)十一月,李世民下詔:封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江、淮、嶺、峽四州的四萬兵馬,加上在長安、洛陽招募的三千士兵,乘坐五百艘戰艦,從萊州(今山東省萊州市)渡海,直逼平壤。封李世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六萬士兵,從陸路進逼遼東。
大軍臨行之前,李世民讓行軍總管姜行本、「皇家首席工程師」丘行淹帶著大唐最優秀的工匠前往安羅山,監督打造登高衝鋒所用的雲梯。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非常重視此次御駕親征,他認真分析了隋煬帝征伐高句麗的失敗原因,他認為隋煬帝不是敗在隋朝的軍力,而是後勤保障上面。因此,此次大軍配用的武器和物資,一切從簡從輕,儘量減少大後方的壓力。
貞觀一朝,人才濟濟,李世民不用擔心長安和洛陽的守備,他大手一揮,蕭瑀鎮守洛陽,房玄齡主政長安,並授予他們便宜行事之權。
貞觀十九年(645)正月,李世民的車駕從洛陽出發,太子李治一路隨行。
所謂的御駕親征,不是皇帝親自上陣殺敵,李世民需要做的,就是坐鎮中軍,給前線的將士最大的鼓舞,然後等待前線傳來捷報。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世民一路上走得非常慢,從洛陽到定州總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這兩個月的時間,李世民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撫人心,如果有士兵生病,李世民就將他召到御榻前親予慰問,讓地方官府妥善治療。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征伐高句麗的軍隊編制有限,許多人沒有資格入選軍隊,只好帶著自家的私人武裝跟隨軍隊北上,還宣稱打仗不是為了求得皇帝的封爵賞賜,只願為皇帝效忠,戰死在遼東戰場。
李世民在定州住了十多天,貞觀十九年(645)三月二十四日,他從定州出發,一路上馬不停蹄,奔赴幽州。事實上,李世民還沒有到達幽州,前線就開始動起來了。
陸路主帥李世,他帶著大部隊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境內)集結出發,一路上虛張聲勢,假裝要通過懷遠鎮,實際上卻帶著大軍北渡遼水,打算從玄菟郡(遼寧東部及朝鮮咸鏡道一帶)發起對高句麗的大舉進攻。
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初一,李世的大軍到達玄菟郡。
淵蓋蘇文開始慌張了,李世民玩真的,派了那麼多軍隊不說,還玩起了御駕親征?在淵蓋蘇文的印象中,李世民在中原是橫掃群雄的存在,後來又做了少數民族的天可汗,想必是非常厲害的角色。
淵蓋蘇文緊急下令:封閉所有城池,不許和唐軍正面交鋒。
開什麼玩笑,戰場上交不交鋒不是你說了算,唐軍大軍壓境,總不能在城下晃悠一圈然後無功而返吧。
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初五,遼東道副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率領數千名士兵到達新城(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折衝都尉曹三良帶領十多個騎兵逼近城門,守城的高句麗將士驚恐不安,根本就沒人敢出來應戰。
與此同時,營州都督張儉率領外國聯軍渡過遼水,直奔建安城(今遼寧省營口市蓋州市青石嶺附近),並在城下大敗高句麗軍隊,斬首幾千人。
雖然是小勝仗,可對士氣的鼓舞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李世民很快就得知了前線的捷報,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急忙下令,向遼東本土開拔。
貞觀十九年(645)四月二十日,李世民到達北平城。
貞觀十九年(645)四月二十六日,李世、李道宗二人為了給李世民獻捷,合力拿下了蓋牟城,俘虜兩萬多人,獲得糧食十多萬石,大大緩解了後方的壓力。得勝之後,李世並沒有完全鬆懈,他下令繼續前行,趕往遼東城。
貞觀十九年(645)五月初二,海軍主帥張亮帶著士兵攻破卑沙城(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俘虜八千多人。
遼東城和卑沙城是高句麗的重鎮,直到此時,才可以說唐軍到達高句麗的本土。
事實上,高句麗國土面積很大,但是人口卻很少,因此對邊境城池的控制權並不是很大,隋煬帝當年也是輕輕鬆鬆就到達了高句麗的邊境。
不過,優勢決定不了戰局,好的開頭沒法保證完美的結局。
淵蓋蘇文可以發動政變,誅殺君主和一百多位重臣,徹底改變高句麗的歷史格局,可見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就在李世民自鳴得意,想要在鴨綠江舉行盛大閱兵儀式的時候,淵蓋蘇文調集了四萬多步兵和騎兵前往遼東城。
按照唐軍的部署,李世和李道宗屬於先頭部隊,總共有六萬餘人,雖然比高句麗的援兵要多,但是打攻城戰消耗太大,六萬餘人肯定不夠。當時,軍中許多部將都認為深挖壕溝,等待李世民大部隊的到來才是王道。
江夏王李道宗:「兄弟們,敵人仗著人馬眾多,有輕視我們的意思,再加上他們遠道而來,十分疲憊,咱們主動出擊必定會取得勝利。而且,我們是前鋒部隊,不就是為了清除路上的障礙嗎,難道要把敵人留給皇帝?」
李世熱血上頭,同意李道宗的建議,還讓他前去迎敵。
貞觀十九年(645)五月初八,遼東城外,李道宗率領四千名唐軍將士和高句麗人糾纏在了一起。正面交鋒,以一敵十,這是戰場上的大忌,高句麗士兵並沒有像李道宗說的那樣有疲態之相,反而因為人數占優,對唐軍實施了碾壓式的攻擊。
在敵軍的高壓之下,行軍總管張君率領的小分隊開始潰敗,李道宗見勢不妙,急忙高舉中軍大旗,將潰逃的士兵收攏到麾下,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李道宗登高望遠,看到敵軍雖然人多勢眾,可是陣型已經混亂,因此當機立斷,挑選出幾十名驍勇善戰的騎兵前去衝鋒,李世及時支援,二人聯手在遼東城下擊殺一千多名敵軍,化解了淵蓋蘇文的第一次反擊。
貞觀十九年(645)五月初十,李世民來到遼東城下,他命人下令處斬了行軍總管張君,狠狠犒賞了一頓唐軍將士,隨後帶人對遼東城進行實地考察,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遼東城是打開通往高句麗的重要通道,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
為了鼓舞唐軍將士,一把年紀的李世民親自上陣背負沙包,在遼東城外搭起了比城牆還要高的土沙丘,準備以此來攻克遼東城。李世的六萬餘人,再加上李世民的大部隊,已然將遼東城圍得水泄不通。
如今的李世民與曾經的隋煬帝,戰術打法高度相似。
遺憾的是,遼東城的易守難攻是出了名的,隋煬帝的百萬雄師在遼東城下吃了無數的虧,李世民同樣也遇到了難題。
據史料記載,唐軍在遼東城外耗費了十一天的時間,可依舊沒法洞穿遼東城的防守,到了第十二天的時候,天氣突然變冷,城外颳起了南風。李世民當機立斷,派遣精銳勇士登上衝鋒車的頂端,在遼東城西南方位的城樓外放了一把大火。
南風呼嘯,火勢在狂風的引導下,開始蔓延到城樓的各個角落,高句麗士兵不得不拿出更多精力去撲滅熊熊燃燒的大火。李世民趁亂指揮,唐軍將士開始登上城樓,高句麗士兵竭力奮戰,最後終於抵擋不住,出現了潰敗之勢。
最後,高句麗死傷一萬多人,被俘一萬多人,唐軍終於將遼東城的控制權交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手一揮,以後這座城池別叫遼東城了,就叫遼州吧!